第456章 三军齐聚围困宁陵(2 / 2)

“贝勒爷,我军数万将士,都是大清精锐,要是都拼光了,对我大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损失。”

图赖率先开口道。

“末将有个提议,那就是派出几支精锐人马,分散突围杀出去报信。”

“主力暂时不动,镇守城中不动。”

“宁陵距离考城,快马来回不过三天。”

“既然现在洪承畴,谭泰的人马在考城,只要我们派出的信使,能够杀出一人,把消息送到考城。”

“开封的兵马必然会前来增援,只要援军抵达。”

“我军士气必然大涨,到时候无论是镇守,还是突围,都要比这样贸然突围,更有成功的把握。”

图赖这话一出,努山,拜音岱,杜尔德一众满洲统领,纷纷请缨道。

“卑职等愿誓死一战,护送信使突围。”

很显然大家都认同图赖的建议,毕竟牺牲少量兵马,与全军覆灭,这个仗大家都算得清。

现在拼死一战,显然还不到时候。

虽然身为大将,大家都不怕死,可白白牺牲,谁也不愿意。

博洛略作沉思之下,最终拍板道。

“那就这么办。”

“肖起元,马进宝将军,你们架设炮台,准备掩护。”

“努山,拜音岱你们二人,调拨四千铁骑,从四门分散杀出去。”

“告诉领队的牛录额真,甲喇额真,不要恋战,一路杀出去,向开封和考城突围,把我军受困宁陵的消息,传达给洪承畴和谭泰。”

“喳!”努山,拜音岱领命退下之时,图赖再次进言道。

“贝勒爷,一次突围,未必可以成功,可以再派铁骑,做好突围准备。”

“接下来要以牛录为队,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出击。”

一个牛录就是三百骑,这是满洲八旗的一个编制单位。

图赖的这意思很明确,那就是积少成多,减小目标,分散出击,如此突围出去的几率,自然会大大增加。

图赖出身高贵,其父是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

而瓜尔佳氏则是图赖一族的姓氏,他们家族不但有图赖这样的名将,还有鳌拜,索海等开国功臣。

鳌拜后来之所以能够上位,成为康熙一朝的辅政大臣。

虽然离不开自身优秀的能力,但还有重要原因,那就是图赖的早逝。

图赖死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时年年仅四十六岁,而他只比鳌拜大了五岁。

瓜尔佳氏一族,图赖在世之时,一直以他为族长,鳌拜也只能追随其后。

直到图赖病逝之后,鳌拜这才接过瓜尔佳氏的大旗,地位得以迅速升迁。

可以说图赖无论是能力和智慧,都称得上一流水准。

当图赖再次提出建议时,博洛也十分重视的点了点头:“这事就按你说的办,人马由你来调派。”

一个时辰之后,四支千人的突围骑兵,突然从宁陵四门杀出。

紧接着,图赖安排的第二波,第三波突围骑兵,趁势杀出城,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趁乱突围出去。

如果,这个时候韩烈率领的骑兵,要是没有抵达,这样的突围战术,还真有可能奏效。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分散突围的骑兵,依靠步卒想要拦截追击,无疑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报,宁陵四门,各有千骑杀出,企图穿过我军营寨。”

南门外的韩烈大帐内,接到消息的韩烈,略作沉思便明白了清军计划。

“难道他们以为把消息传递出去了,援军就能抵达吗?”

淡淡一笑的韩烈,沉声对孙思克吩咐道。

“命令万骑军各营,分头前往拦截追杀。”

“告诉崔定国他们,不妨放一些敌骑离去,也好让城中清军,留一些念想,不让他们又怎么会安心困守城中呢?”

“末将遵命!”孙思克答应一声,转身退了出去。

随后,韩烈走出大帐,登上营门外的箭塔,手持千里镜的他,开始观察起了战场情况。

现在的韩烈,一点都不担心,敌军探马突围出去报信。

因为清军的援军,不可能赶来宁陵支援。

原因很简单,开封的洪承畴手中,已经无兵可派。

而大名府的尼堪所部十万人马,虽然有五万人马南下,但他们渡过黄河,进入开封至少还有两三天。

等他们进入考城,再赶到宁陵的话,少说也要五六日。

这个前提是一路畅通无堵。

但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衍现在率领两万人马,正在佯攻考城,如果不是接到消息,博洛从睢阳突围的紧急军报,韩烈已经率军骑兵,赶去考城参战。

说不定这个时候,考城都已经被他拿下。

虽然夺取考城的计划被打乱,但把博洛的突围人马,堵在宁陵城中,若是能够歼灭这支人马,那战果显然比攻下考城更有价值。

目前,韩烈在睢州还有两万亲卫营的士卒,睢州守备营的六千人马,以及杨衍率领的忠义军四万人马。

这支人马立足睢州,就算尼堪亲率五万援兵前来,也不敢冒险进入宁陵。

因为他们要是进入宁陵,那么后路必然会被切断,这个风险他们不得不考虑。

作为开封、归德府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睢州起到的作用,不亚于蛇的七寸位置。

这也是韩烈在拿下睢州之后,能够四面出击,而清军却只能被动还手的原因。

万骑军的上万骑兵,有崔定国,陈德,张国柱,王遵坦四员战将,从南门外大营出击,分别出现在宁陵各门战场上。

突围的清军铁骑,在遭遇了各军步卒火枪射击下,又遭到骑兵的一阵追击,很快就淹没在明军的汪洋大海之中。

不过,分立在宁陵城头查看情况的博洛,努山,杜尔德,拜音岱诸将,却还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空旷的原野上,站立城头的他们,居高临下观望下,还是发现至少有百余骑,分别杀出了重围。

看着这些远去的背影,博洛等一众满清将领,内心之中难免生起了一丝希望。

可就是为了让这些突围报信之人突围,他们付出的代价,却不可谓不大。

先后几批人马出城突围,多大七千余骑,最后仅有三千人狼狈回城,四千余人马死在了城下。

“看来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严峻啊。”出主意的图赖,站在博洛身边,看到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明军骑兵,神色变得无比凝重。

“至少有一万铁骑,而且是具装骑兵,幸好听从将军的建议,没有贸然全军突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博洛也没有想到,明军之中,竟然也有如此强盛的骑兵。

如果刚才全军突围,面对明军的步卒围堵,骑兵的冲锋,博洛也不敢想象,会是怎样的结局。

“报信的骑兵突围出去了,最快也要三天,才会有消息。”

“接下来几天,咱们要做好准备,防止明军攻城。”图赖双目炯炯,看着城外严密的营寨,神情没有半点轻松。

然而,出乎博洛和图赖预料的是,一连过去三天,明军并没有强攻宁陵。

除了每隔一个时辰,对城头展开的炮击外,明军兵马竟然一直按兵不动。

这本来看似好事的事情,却让博洛和图赖,内心日益不安了起来。

明军大军围城,明明占据优势,却不攻城,这必然是有原因。

其次,他们携带的粮食,三天下来,已经彻底消耗殆尽。

三万多人马,没有粮草,总不能吃土充饥吧?

“杀马吧,今天先杀一批战马,明日若是援军不至,后日夜里,大军分散突围。”

得知粮草告竭的博洛,只得缓缓闭上双目,做出了杀马充饥的决定。

战马作为军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时候比普通士卒的性命还宝贵。

杀战马充饥,这样的决定,足以影响军心士气,动摇根本的决定。

可博洛却没有办法,小小的宁陵城内,挖地三尺也只有泥土,根本找不出一粒粮食。

相比起宁陵城内的困境,城外的韩烈军中,连续几天的休整,将士们个个养精蓄锐,每日吃得饱,睡得足。

全军上下,斗志昂扬,士气旺盛,只待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向宁陵发起最后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