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上报太宗下告黎民(1 / 2)

🎁美女直播

安禄山得知李恽军南下,他深知长安城太大,根本无法坚守,只有主动迎击才是上策。

十月初十,叛军大将崔乾祐亲领十万大军北上泾阳。

十月十二日,两军在泾阳发生大战,战斗进行了一整天,双方士兵皆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职业化军人。

都有着这个时代最精良的装备,最严酷的训练,最坚强的意志。

两方皆是死战不退,也因此导致双方伤亡皆是非常惨重。

为了击溃李恽军,崔乾祐出动了自己手中最精锐的具装甲骑。

李恽也同样出动了自己平时当做宝贝一般的陌刀军。

李恽陌刀军的统帅叫做张兴,在历史上乃是与李嗣业齐名的人物。

他乃是河北束县人。身高七尺,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擅使陌刀,本为饶阳守将。

史思明率叛军围攻饶阳,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张兴率军民固守。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一十八.忠义下.张兴传》:“兴援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

终因寡不敌众,饶阳失守,张兴被擒绑于史思明马前,史思明劝张兴投降,张兴不但不降,还大骂叛军。

史思明大怒,命士兵将张兴锯解。张兴临死时仍大骂:“我死也要召集士兵亡魂打败你们!“叛军听罢,全都色变。

这一世因为李恽的介入,张兴不但没死,还加入了李恽麾下。

李恽本不知道他,还是月前饶阳太守向李恽举荐,李恽才想起来他是谁。

经过一番考核之后,李恽任命他担任了陌刀军的军使。

这张兴果然不愧是与李嗣业齐名的人物。

眼看着前队就要被叛军具装骑兵击溃。

张兴大吼一声,带着手下陌刀军迎敌而上,所过之处人马俱碎。

陌刀军的加入终于挡住了叛军骑兵的冲击。

这时炮兵也开始发威,隆隆的炮声响彻云霄。

不过精锐不愧是精锐,崔乾祐军仍然顶着炮火与李恽军死战。

这场大战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才结束,李恽军虽然依靠火炮的优势占了一些便宜,但却并未能击溃叛军。

……

“什么,伤亡竟然如此大!”

崔乾祐看着手中的伤亡报告,感觉心都在滴血。

短短半天的激战,叛军竟然就伤亡了两万人,竟然比与哥舒翰的那场大战伤亡更大。

“不能再与李恽正面对抗了!”

当天夜里,崔乾祐自知自己难以击败李恽军。

在与众将商议后决定退到泾河以南。

这一战李恽军伤亡也是不小,虽然有着火炮,但伤亡同样超过了一万四千人。

全军上下同时也认识到了叛军精锐的强大。

第二日得知叛军退却的消息后,李恽当即找到李光弼。

与李光弼商议之后,由李光弼领四万大军驻守泾阳。

而李恽则绕到长安以西。威慑叛军。

十月十四日李恽领兵抵达渭水西岸的五陵地区。

安禄山大恐,当即下令调回了崔乾祐。

并在渭水东岸列阵,防止李恽军渡河。

其实李恽并没有渡河进攻的打算,只是做出对叛军高压的态势。

在双方对峙之时,李恽在经过一番考量之后,于第二日带着人前往了昭陵。并在昭陵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

昭陵乃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和文德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九嵕山上,

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

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

“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昭陵工程是由大唐著名工艺家和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

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

昭陵也是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它也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

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

在昭陵内还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突厥的颉利、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

李恽李恽祭祀昭陵有着极其大的政治意义。

听闻李恽祭祀昭陵,长安周边的百姓不顾危险纷纷跑来参观。

祭祀当日,众多百姓纷纷跪倒痛哭。

李恽看着这些痛哭的百姓,既感觉兴奋又有些无地自容。

若非自己这些肉食者之过,何来百姓们如今的苦难。

李恽回过神来后,在礼官的引导下,严格按照礼仪祭奠太宗皇帝与文德皇后。

“维年月日,天下兵马大元帅、朔方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李恽,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太宗皇帝之灵前。伏惟陛下,英明神武,廓清寰宇,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大唐万世之基。今臣李恽,临祭兴思,不胜感怀,谨陈微志,以达天听。

自陛下龙驭上宾,已历数代。然陛下之丰功伟绩,犹在人间,光照寰宇,永垂不朽。陛下昔年,南征北战,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又励精图治,任贤纳谏,百姓安居乐业,海内晏然。陛下之圣德,实乃天地所钟,人神共仰。

臣李恽,蒙当今圣人之恩荫,得以位列将相,统兵镇守边疆。每念及此,皆感激涕零。今值陛下忌辰,臣特备祭礼,以表臣心。愿陛下在天之灵,鉴察臣之忠诚,保佑大唐社稷,永固无疆。

陛下昔年开创之基业,臣必誓死守护。愿以此身为陛下之盾,抵御外侮,保卫家国。臣亦将秉持陛下之遗训,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不负陛下之期望。

伏愿陛下在天之灵,永安冥府。臣李恽,谨以此祭文,告慰陛下在天之灵。尚飨!

今臣李恽,临风洒泪,俯仰兴怀。愿陛下之灵,永佑大唐,万世昌隆。臣亦将以此祭文,激励三军将士,同心协力,共赴国难。愿陛下在天之灵,鉴臣之诚,佑我大唐,永享太平。谨祭。”

仪式结束后,李恽跪在墓前发誓道:“李恽有生之年,当效法太宗皇帝,扫平叛乱,再造我巍巍盛唐,若违此誓,神人共戮!”

李恽之言传出后,众人皆是齐声高呼起来。

“大唐万胜……”

李恽起身后,猛得拔出配剑。

“日月山河永在,大唐永在!”

“诸君奋战!”

“大唐永在,大唐万胜!”

数十万人的齐声高呼,让人感觉天地都为之色变。

渭水对岸的叛军听到呼号之声,也一个个为之色变。

安禄山听到动静,也带着人到了长安西城墙。

听着远处传来的呼号声,就连安禄山心中也升起了,“莫非天不绝大唐”的想法。

安禄山都这样想,更不用说叛军其他的将校士卒了。

许多人此刻都在想:“莫非李恽就是汉之光武。”

祭祀结束后百姓们也纷纷议论,

“大唐有祁国公,必将再兴……”

“祁国公乃是天赐圣人!”

“能救大唐者唯有祁国公……”

“有祁国公在何愁大唐不兴……”

祭祀完昭陵之后,李恽又临时决定前往茂陵祭拜汉孝武皇帝以及陪葬茂陵的卫霍。

刘彻的茂陵距离昭陵并不算远。

“节帅前面就是茂陵了!”

李宁打马前来禀报。

李恽思忖片刻,下令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