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原子?这名字听着就很科幻!
"
"电解质能变成液态金属?太酷了!
"
"没想到新创在电池技术上有这么大突破!
"
一位电池专家兴奋地说:
"如果真如方总所言,兼顾高能量密度、快充和安全性,无疑将是电动车电池技术的革命性飞跃!新创这是要开创'液态原子时代'啊!
"
方正接着介绍液态原子电池带来的惊人性能:
"铁蛋的NEDC综合工况续航,达到1200公里!而且支持400kW超级快充,充电15分钟续航300公里。换言之,电量0到80%只需20分钟!
"
这组数据再次震撼全场,掌声雷动。
网上也沸腾了:
"1200公里?我的天,这还是电动车吗?
"
"充电15分钟跑300公里?燃油车都要被秒杀!
"
"新创这是要逆天,液态原子电池太强了!
"
"下单,必须买它!
"
方正信心满满地展望未来:
"原子钢车身、液态原子电池,这只是新创技术储备的冰山一角。未来,我们还将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方面带来更多革命性创新。
"
"让我们携手共进,见证国产电动车的崛起,开创智能出行的新时代!
"
稍微冷却之后。
方正就提到了铁蛋的第二重属性。
他真的很铁!
“我们的车身大面积采用了我们的新材料,原子钢。”
“原子钢是新创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高强度合金车身材料。它的显微结构经过特殊设计和调控,在保证高硬度的同时兼顾了优异的韧性和延展性。
传统的超高强度钢材虽然强度高,但往往较为脆硬,一旦发生碰撞容易发生脆断,难以有效吸收撞击能量。而原子钢通过独特的成分配比和热处理工艺,使其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
原子钢的屈服强度可达到1500兆帕,抗拉强度高达2000兆帕,是普通车用高强钢的3-4倍,远超现有量产车型采用的任何材料。
而其断裂延伸率达到了20%以上,从而确保在高强度的基础上还能很好地延展变形,吸收撞击能量。
得益于原子钢超高的强韧性,铁蛋车身的抗撞击能力和乘员保护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碰撞测试显示,即使在64km
h的高速正面碰撞中,A柱变形量也控制在50mm以内,完全符合最严苛的乘员头部保护标准,整个驾驶舱完好如初。
同时,原子钢的密度比普通钢低10%左右,热导率是普通钢的1.5倍,因此有助于减轻车身重量,并促进电池热管理,可谓是量身定制的电动车
"梦幻材料
"。
此外,新创还为铁蛋车身研发了全新的激光焊接和冷态挤压成型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原子钢性能,打造精准,高效,零缺陷的一体化笼式安全车身,为乘员筑起坚实可靠的安全堡垒。”
方正自信地表示:
"原子钢的问世,必将引领汽车材料和安全技术的革命,开创电动车超级安全时代。
以后你再也不必为电动车的安全性焦虑,因为有铁蛋在,安全会一直在。
"
发布会结束后,
"铁蛋
"和
"液态原子电池
"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全网关注。
大家纷纷惊叹,新创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竟然在短时间内研发出如此颠覆性的新技术,未来的成长空间不可限量。
林珊珊看到铁蛋发布会的盛况,脸色阴晴不定。她虽对铁蛋的火爆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不以为然。
"就这?10万块的低端货,续航再长也还是廉价车,有什么了不起!
"她在心里暗暗腹诽。
"方正啊方正,你新成立的破公司,能有几个人?能造出什么像样的车?跟我们短安和国为比,你还嫩着呢!
"
林珊珊仿佛已经看到了铁蛋昙花一现后归于平淡,而享界大卖的场景。
她美滋滋地想:
"等着瞧吧,有国为这尊大佛,咱们还怕卖不出去?到时候非把你们新创比下去不可!
"
...
而另一边,王永信在看完铁蛋发布会的直播后,也陷入了沉思。
他没想到,在动力电池领域,新创竟然能做到如此领先的地步,甚至超越了国为的技术积累。
"方正,你这个'液态原子电池',是要来跟我们'叠片电池'叫板的节奏啊...
"王永信喃喃自语,
"1200公里续航,15分钟充300公里,这性能也太恐怖了吧!这要是量产,鸿蒙智行还怎么卖?你新创是要一家独大的节奏啊...
"
王永信意识到,他可能低估了这个对手。本以为新创只是一家小打小闹的初创企业,没想到人家直接来了个
"釜底抽薪
",在最核心的电池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如果任由新创这么发展下去,国为和短安的日子怕是都不好过...
...
但其实最慌的,是碧雅达。
碧雅达是做电池起家的,从电池走到了汽车行业。而且大部分车型也是低端的走量车型。
十万元,续航一千公里,这完全击中了碧雅达的主要市场!如果新创真能以这个价格量产铁蛋,无疑会对碧雅达造成巨大冲击。
碧雅达研发中心内,方正的发布会还没有完,这边已经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对新创的挑战。
"这帮小子搞什么名堂?液态原子电池?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
"续航1200km,充电15分钟跑300km,这也太夸张了吧?我们现在量产的也就500km,充电还要1个小时...
"
"关键是,人家卖10万!这价格我们怎么竞争?
"
"技术和成本优势摆在这里,新创这是要抢我们的饭碗啊!
"
碧雅达高层们你一言我一语,脸上都写满了忧虑。这个来自新创的突袭,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得赶紧拿出对策来。
"碧雅达CEO严肃地说,
"咱们在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好歹也算是业内翘楚。区区一个新创,再厉害能厉害到哪去?无非是噱头大于实力!
"
"没错,这帮小子就是蹭热度,搞噱头!你看他们说的什么液态原子,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违背电池发展规律!
"
"哪有那么容易就突破电池能量密度天花板?我们奋斗了这么多年,才把三元锂电池做到现在这个水平,他们新创凭什么?
"
"我看啊,多半是忽悠,就算有那技术,也绝对成本高到离谱,根本量产不了!不然的话,他们早就拿出来秀一秀了,还等到现在?
"
碧雅达的高管们你一言我一语,显然不愿相信新创真有那个实力。
毕竟,电池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没有几年的技术沉淀,不可能说搞出颠覆性创新就搞出来。
CEO最后总结:
"这样,咱们先派人去打听打听新创的底细,看看他们是不是真有核心技术。
同时,咱们也要加快产品升级的步伐,争取尽快在续航、快充等方面取得突破,巩固我们的技术优势。
价格方面,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打价格战,跟新创比拼一下成本控制能力!
"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老板英明!我们这就去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