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依次落座,等待着这场考试的开始。
整个考场鸦雀无声。
杨秋年拿到试卷后,总共就是两道题。
第一道题目只有两个字。
征战。
大宣自立国以来,大大小小打过的仗,没有上千次,也有几百次之多。
所以用征战来当第一题也属实合理。
但是殿试的第一题的体裁,必须采用诗词歌赋的手法来写。
第二题才是写文章。
很快,众位考生都已经动笔,不断的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但过了一刻钟,杨秋年都没有动笔。
坐在大殿上方的吏部尚书看见此番情况。
发出一声冷笑,他已经明白了,杨秋年真实的才学,几乎没有,连一个字都无法下笔。
今日结束后,他一定要向皇帝阐明事实,参他一本。
又过去了一刻钟。
杨秋年终于动笔了,他把浩然正气灌注在毛笔之上。
以才气为底子,开始在宣纸上书写。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天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杨秋年把原来诗中的的易水改成了天水。
在大宣境内,天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地方。
这场战役也是镇国公一生中最为凶险的一场战役,整条天水河,都被将士的血染成了红色。
当时老爷子已有赴死之志,他要为这个国家,做出一点最后的奉献。
他带领着军队在天水河边与敌军殊死一搏,所幸应天皇帝御驾亲征,带领着军队赶赴当场。
取得了这场战役胜利,也将生死存亡的老爷子,拉了回来。
这场战斗,四品武者仅仅只是炮灰,五品六品武者死伤无数,足以说明当时的惨烈状况。
杨秋年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关于战场上的事情,他的爷爷,父亲从未对他提起过。
少年没有什么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一个月之前,甚至就是一个闲散的浪荡公子。
爷爷和父亲的忠臣之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他没法理解,但他也忠于皇帝,深爱着自己的国家。
所以作出这首诗,应天道,也应自己的本心。
霎时间,晴空万里的天空被乌云笼罩,狂风骤起,轰雷炸响,似乎下一秒,就要落下瓢泼大雨。
殿内也刮起狂风,考生们都被这般异象影响,唯独杨秋年的面前岿然不动。
应天皇帝从宫内走出,一脸疑惑。
这是天灾将显的异象,大宣国运如此之强,本不该有这种情况,他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就在大家疑惑之时。
一道道在天水战役死去的将士们赫然出现在太和殿上方,这些将士虚影们注视整个京城。
镇国公从院门走出,看见了天上的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