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见到了特急,吃了一惊。连忙拆开:主公、诸葛监国:荆州太守刘表刘景升,于昨夜夜间已死,臣今日凌晨闻之。至发信,蔡氏势力在迅速活动,刘备现在外平定竟陵太守刘林之乱。曹操南部有兵力集结,可以判断已闻之此事。荆州形势大变,望主公予以具体指导。一、是否要出兵打击蔡氏集团势力。二、是否直接出兵占领荆州土地。三、是否和曹军正面冲突。四、是否扶持刘备。黄忠,某年某日,加急,转长安、朔方。建议诸葛军师将此信级别升为特急。
徐达读罢此信,就一个词形容,焦急。荆州的形势风云突变,各方都在酝酿准备,都没有料到会这么快到来。但是曹操相比落尘有个异常明显的优势,曹操的河北已经基本扫清,现在主力虽然聚集在北部,但是可以立即南下,控制荆州。而落尘方面,军队和匈奴交战正酣,主要将领和绝大部分军队在大漠和草原运动,根本无法顾及荆州。现在唯一可用的兵力,乃是黄忠的十万人马,以及和荆州刘备等拥长子刘琦一派达成的微弱联盟。黄忠所问的,实质上就是落尘势力对其他势力的态度,需要落尘来明晰:对待蔡氏集团,是否予以出兵打击;对待曹操,现在双方还处于和平状态,是否要破约。这样对匈奴战局是否有影响。对刘备集团,虽然是联盟,但是刘备胸怀大志,屡屡劝加入落尘集团,仍不能应答,刘备强大显然也不是好事,不过刘备被剿灭似乎也是不妥。
“召法正先生过来。”徐达看着信,虽然心中万千思绪,但一句话也没说,直接叫人唤法正过来,法正研究东南战局,乃是全军闻名,他和主公落尘还有一次谈话,不过除了他二人,没人知道谈话的内容. 0
法正看了信,脸上一丝惊慌,但也有一丝激动,他的手微微颤抖起来,这个东南大变局,就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摆到了落尘集团面前。现在天机凑巧,落尘主公不在这,似乎冥冥之中让他有了关乎东南战局的关键决断权。
“立即出兵打击蔡氏集团,不要和曹军正面冲突,扶持刘备,让曹操去打刘备,曹操主力到达后,我们的军队要低调起来。至于荆州土地,可以占领靠近益州的关键城镇,但不要太多,打击蔡氏势力,扶持刘备才是关键。”一旁的记录员正在飞快地
法正居然没有丝毫犹豫,开始直接正面回答黄忠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东南战场的根本问题,连诸葛亮也不敢决断,要交由落尘来作最终的决定。这个法正,居然毫不犹豫地以命令地口吻进行训诫。
“黄忠将军好像有临时决断权,乃是主公当面授予他的。”徐达提醒道4.5。不过黄忠显然知道,只是事关重大,必须要报告落尘,如果情况紧急,那也只能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临时决断了。
“现在立即将信件沿主公禁军行进路线紧急送过去,派两千铁骑,信件不能到匈奴人手里,紧急情况要烧毁。”徐达沉稳命令道。“将法正先生的建议回复给黄忠将军,在主公的命令没有到来之前,请他参考法正先生的建议,运用自行裁断权,保证我方利益最大化。”
徐达做了最周到的安排,但是关于东南的关键决断,他没有说一句话,保持着一贯的谨慎,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第一百零六章 锋指刘林
这一刻对于刘备来说,又是特别难熬。刘林叛乱,刘备军马推进,眼见胜利,蔡氏操纵断粮,刘备军马没有粮草,只能暂缓推进。幸好伊籍筹出款项购粮,勉强维持。正在此危机时刻,刘景升突然逝世,荆州形势剧变。在境外势力没有介入之前,蔡氏集团是最强的势力而他们显然非常想置刘备于死地。
刘林势力独立于蔡氏和刘琦刘备等势力之外,独自在竟陵逍遥。至于刘林本人,倒是很想向蔡氏集团靠拢的,可惜蔡氏集团不怎么信任他。随着刘表老态愈加显现,蔡氏开始急于向州县布局,且把持了大部分州县。
刘表的例会愈来愈少,常常由蔡瑁代为主持。不过刘表有一次精神好一些的时候参与主持了例会,决断郡国大事,人事任免等。刘表虽然老迈,但也在政治斗争中行走多年了,他马上察觉会议气氛唯蔡瑁等人是瞻。固然刘10表颇为信任蔡氏,而且老迈乏力,不想再革除弊政,在人事上掀起多少巨浪,多少改变了。但是按照向来的规矩,无论多么信任,都不能独揽大权。
“伊籍啊,廷尉署工作进行得还行吧。”刘表懒洋洋地道。
“廷尉署整体运行有序,颇有成绩。”伊籍谦卑地道。伊籍是往好的说了,事实上,廷尉署的工作非常不顺利,蔡氏势力过于强大,伊籍的工作受到百般阻挠。于是那个拼命的伊籍现在也往往有些悲观了。刘表一点点放权,蔡氏一点点接权。刘表以前还看着军国大政,比较注意防止蔡氏在重大决策上专权,重用刘备等人。随着刘表身体情况每况愈下,蔡氏愈加把持重大决策,蔡氏势力遍布荆州中央到各郡县,伊籍根本难以插上话。现在刘琦一派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不妙了,或许也只能勉强据守江夏了。
“好。”刘表看似有意无意,接着话锋一转,“你是参议大夫,工作颇有成效,再兼任一个主簿吧,协理荆州内政及官吏任免。”言毕刘表面露倦态。
“主公,伊籍先生是不是太过劳神……”萌越作为蔡氏一派理性的大臣,出于责任,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过刘表像是没听到,面露倦态,懒散地转移了话题:“还有其他事情吗?”
“竟陵太守刘林,长期经营竟陵,似乎在地方拉帮结派,成为地头蛇。”蔡瑁上前道。
“什么意思?”刘表本来想着无事结束,回去休息,但是听到蔡瑁参奏刘林,略微提了一点精神。
“竟陵百姓不知主公,只知刘林,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割据。”蔡瑁进一步挑明。
“是的……我看刘林消极应对中央政令,上次要他为皇叔筹粮,竟然毫无动静。”刘表似乎对刘林有些不快。刘表当年单骑入主荆州,荆州打理地井井有条。其中重要的原则就是削弱地方实力,一边和门阀士族达成和解,一方面慢慢削弱把持地方政权的氏族,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可下令夺取刘林官职,把他调到中央来,任监察大臣,只给名号,不给实权。”谁都知道监察大臣这个职位乃是标准的有名无实,品秩虽高,但是其权力完全被廷尉署架空,是退休干部的荣誉官职。授予此官,不是明摆着请刘林退休吗。
“如此,刘林必反。”萌越立即出班道。“荆州现在以稳定为主,北有曹操,南有东吴,无不虎视眈眈,如果内部起乱,后果不堪设想。”
蔡瑁有些惊讶,萌越乃是铁杆蔡氏一派,往往为蔡氏集团利益不余遗力,对蔡瑁等忠心耿耿,如今如何在厅堂之上直接反对他?但蔡瑁转念一想,莫不是这个决策事先没有和他们商量?参奏刘林一事乃是蔡瑁临时作出的决定,并没有经过蔡夫人、张允、萌越等人的商讨。因为伊籍提拔,蔡瑁急于向州县布局,竟陵乃是荆州长江门户,地方富庶,战略位置重要,非马上掌控在手中不可。现在伊籍协理内务,不知道会有什么幺蛾子,干脆直接在厅堂参奏,把刘林扳倒,蔡氏势力接管竟陵。不过萌越表示当堂反对,大概是觉得他的决策过于贸然,十分不妥,但已在厅堂之上,就由不得了,蔡瑁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事情办了。
“萌大夫应该深之地方专权之祸,如果内部生祸,政令不行,则根本无法抵抗北方曹操或南方东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