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大秦国力日强,嬴政也有了一扫中原,统一六合的想法,在大朝会上询问群臣的意见,而左相王绾和右相冯劫,同时保持了沉默,扫灭六国是大事,不能轻易开口,一旦错了,就会危机到帝国的存亡。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权势也就没了。甚至会赔上一家老小的性命。
第0172章 天敌
但是,这时候刚刚回到咸阳,还没有任何职位,客卿之身的李斯却突然闪身而出,力主大秦东出,扫平六合一统中原。
李斯的人生理想,绝对不是甘于当一个没有权力的客卿,身为荀况的弟子善于揣摩帝王心术,现在对大秦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自然是秦王想做什么,什么就是大事,而现在秦王最想做的是,就是一统中原,李斯在这件事上抢了风头,也就变成了嬴政眼中的栋梁之才。
而嬴政开始重新审视帝王这个角色,也开始重新审视手下的这帮臣子。
李斯曾建议帝国屯粮、练兵、扫灭六国;如今又建议朕要有帝王的心胸!这个人做事着眼的是大局,他的才干必能帮朕成就大业。
而王绾呢!他这个丞相干了些什么?他在趁机排挤对手,巩固自己的权势!他把郑国渠事件扩大化的目的,不是为了秦国的长治久安,而是为了打击掉以李斯为首的这帮能人。他想自己长治久安!
于是,王绾就这样失势了,但是嬴政他并没有废掉王绾,而是让王绾老老实实的为他的一统六国做后勤,开始重用李斯,要重新摆布秦朝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让李斯的力量制约王绾的力量。
嬴政任命李斯为廷尉,权力仅次于王绾和冯劫。同时还提拔一些客卿进入中央,或去地方任要职,客卿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王绾明白,嬴政在借李斯打压自己的野心,在用客卿力量制约自己的力量!他很狼狈,也很恐惧,他知道嬴政琢磨透了自己的心思,他彻底服了,从此不敢再和嬴政耍心眼!
皇帝需要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变身,皇帝肯定变脸。
二二一年,齐国不战而降,帝国也完成了统一大业。
而这时候,李斯为了迎合嬴政的心思,恭请嬴政做皇帝。前无古人的秦始皇。
在这种事情上,王绾又晚了一步,凭良心来说,王绾自认为自己没李斯无耻。
而接下来的庙堂论辩,争议帝国以什么制度治理国家,王绾在李斯和将闾的夹攻之下,更是一败涂地。
嬴政想要的是怎样巩固皇权,建立一个单独属于自己的政治体系,拥有一个伟大帝王应该拥有的一切。
而这种时候,六国以灭,但是天下民心不稳,虽然没人敢明目张胆反对帝国,但是六国遗族却祸乱江湖。
墨家,儒家,农家等等诸子百家。而李斯和将闾,建议用法制来巩固皇权,稳定民心。
六国灭亡,嬴政已经没有了竞争对手,成为站在权势顶端的第一人,他需要的是四海臣服,帝国大业千秋万代。
而将闾,也因为和嬴政政见相同,首先驱逐了最有权利成为秦二世的扶苏,自己当上了帝国太子。
但这种时候的左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大臣,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权势地位!
他们必须参透嬴政的心思,想方设法博得嬴政的重用,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在宦海中淹死,同时放倒竞争对手步步高升。伴君如伴虎啊!
李斯在这方面用的心思最狠!他从一个落魄的外来户,历尽艰险爬到秦国的权力中心,期间饱尝了不少心酸,更有绝望的无奈。
在嬴政扫灭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已深得嬴政的赏识,但是他头上还有一个天敌,那人就是王绾!
一把手和二把手拥有天敌般的矛盾,这种矛盾无所谓对与错,一切都是命运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