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5章(2 / 2)

大秦妖孽 流浪的十七少 1984 字 12个月前
🎁美女直播

嬴政眼光一亮,将闾说出的这个办法,反而会更加集权于中央,简直是前所未闻,普天之下,所有官吏的任免都有庙堂上决定,自然会剥夺了对郡守的敬畏:“将闾这番心得,全都是从民间的来,殊为不易。”

将闾笑道:“儿臣还有话说。”

“朕洗耳恭听。”嬴政笑盈盈的看着他,这段时间的烦心事,似乎一扫而空。

“改变军权。”将闾认真道:“但是,不是改变大军凭借虎符才能调动的权利,而是,一个郡尉,主管一郡之兵,但能调动的军卒不过五十。一旦事不得已需要动兵,就需要向庙堂之上请命,一来一往耗费时日,却也错过了良机。”

“你曾经是帝国上将军,应该知道,军权乃是一国之重权,不可擅动。”嬴政的脸色严肃起来。

“儿臣自然明白军权的重要性。”将闾诚恳道:“父皇试想,如今帝国和狼族,东胡交战在即,如果中原内部发生叛乱,县城无兵,郡尉没调兵之权,一旦风起,就会以狂卷之势蔓延天下,虽然帝国在各地驻有重兵,但都是在武阳,雁门,上郡,九原,南阳之地,这些都是和狼族东胡交战的前沿。

即便是南阳大军,守护的虽然是咸阳,但却可以快速出兵,上郡,雁门,同时支援和狼族,东胡交战的前线。但是,一旦民变发生在东郡,却来不及及时反映,即便是将来平息叛乱,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让中原黎民饱受兵灾疾苦。”

嬴政的脸色凝重了,帝国创建以来,虽然变法,但是依然施行的是郡县制,郡尉主掌一郡之兵,却没有调兵之权,这样对皇权就没有丝毫的威胁。

但也确实失去了应变的主动性,一旦中原内地叛乱,郡尉不能调动兵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乱潮狂涌。

但是,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讲,让一个郡,或者几个郡遭受叛乱涂炭,却可以派兵平乱,对于军权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可一旦,将军权交付到郡尉手中,却有担心他们叛乱。

第0052章 东郡之事

嬴政皱眉不语,自古以来,皇权最大的威慑力就是军伍,可以说,春秋战国强兵之策早已在掌权者心中根深蒂固,只有能够集中强大军权的国家,才能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而对一个帝王而言,只有将军权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即便当年昏庸如燕王喜,韩王安,也不肯放手军权。

所以帝国军法才有调动五十军卒,就需要军部虎符以为凭证。对军权的慎重可见一斑:“你可想清楚了,放权的后果。”

“儿臣已经想的很清楚。”将闾笑道:“所放之军权,只不过是一郡之兵,和各地大营的驻军并无干系。

而且,郡尉隶属于军部,和民政官员互不统属,但是,却有协助地方官员治理地方之责,而每一郡,以五千兵卒为限,寻常之时动兵需要请示朝堂军部,一旦有谋逆之事发生,郡守和郡尉需共同下令才能调兵平乱,等于赐予了郡守和郡尉临机专断之权。

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却是,一旦有叛乱之事发生,就可以固守待援,也给朝廷发兵平乱争取了时间。”

将闾吐了口气:“儿臣先后游历了岭南三郡,泗水,桑海,东郡,薛郡,帝国除了在岭南三郡驻守大军之外,其余各郡的驻军却稀少,但是,泗水,桑海,东郡和薛郡,却是中原最繁华之地,也是楚,魏,齐故地。

这些年,先有项氏一族在泗水聚兵叛乱,后有农家扰乱东郡,甚至连薛郡也有孔氏一门在阴谋复辟,但是,反观南阳,武阳,燕赵韩三国故地,岭南三郡,统治的全是南蛮,却没有叛乱之时发生,这是因为各地有大军驻守。

而楚魏齐三国故地,却没有大军威慑,所以,才有人不断在这里兴风作浪。”

将闾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嬴政却清楚,昔日燕赵韩,帝国大军都是铁血屠城,将盘踞在这里的所有势力连根拔起,燕地墨家,韩地夜幕和流沙,赵国更是经历了两年苦战,这三国之人都已经惧怕战争。

但是唯独楚,魏,齐,三国,楚国纵横万里,王翦,蒙武,将闾三位上将军联手,短短八个月就覆灭了楚国,魏国更是不堪,王贲水淹大梁,三月亡国,齐国却是投降,只有零星局部战争,根本就没经历过大战。

但是,帝国建立之后,却因为三国得之太容易,所以,从来就没将这三国故地当成心腹大患,也因为如此,没有在三国故地驻守重兵。

换句话说,现在帝国百万大军,几乎都驻扎在武阳,上郡,雁门,九原,岭南,陇西,防备的是狼族,东胡和南蛮,而南阳大军,却是中原腹地到咸阳的最后一道屏障,却没有形成对三国故地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