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2 / 2)

大秦妖孽 流浪的十七少 2107 字 12个月前
🎁美女直播

孔夫子认为,夏商周是中国治理最好的三分典范朝代,三代的政治形势是最有利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

‘三代’之时帝王的道德人品和治国态度,乃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当然不包括夏桀、商纣、周幽王三个昏庸君王……那就需要区别对待了。

所以,大儒们一旦论政,必定先说三代,就是将夏商周当成一种政治理想国当成后世执政的标准,他们认为,只要君王效仿三代君王,尤其是夏禹、商汤、周文这‘三王’的道德操行、政治理念,社会的一切弊端就会迎刃而解。”

“不错。”扶苏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

王贲悲催的看了他一眼这个坑货,你就不知道你这个弟弟,从来说话大喘气吗!

熟知将闾秉性的重臣全都恍然大悟,索性一言不发看热闹。

嬴政跳到嗓子眼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了,这小子夸人等于害人,而且他并没针对扶苏,而是儒家,春天将闾在小圣贤庄舌辩三儒,一言一词嬴政可是看了好几遍,跟他打嘴架你就等着吐血吧!

就听将闾笑嘻嘻道:”三代尤其是夏商两代,并没有什么可靠的典籍留下,这是因为竹简保存不易,所以,三代之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想象。

但是孔老夫子生活在东周,也算是三代末年,而且他老人家还当过一年时间的鲁国史官,还能看到记载三代的典籍,这本周公所著,保存在小圣贤庄的金藤就是一例。”

将闾首先就肯定了周公写的金藤的权威性,这才又道:”所以他很清楚,上古时代根本就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淳朴,而是和七国乱世一样,血腥而残酷。

但是孔老夫子站在河边放眼望去,只能哀叹逝者如斯夫,往事不可忆,天下礼崩乐坏,纲常沦丧,诸侯混战不休,百姓犹如猪狗,泱泱神州再也没有一片乐土。

作为周公的信徒,孔老夫子当然苦不堪言,为了宣传古代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跟现在的礼崩乐坏比较,让诸侯尊王复礼之心,所以他老人家挥动春秋巨笔,不惜篡改古史,所以才有一字褒贬,为尊者讳,这就是传说中的春秋笔法。

不管他老人家的初衷如何,后世所谓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婊子,全都是从他老人家那里学来的,所以,历史的真相被人篡改,面目全非。

所以孔子才痛苦的叹息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蒙毅郑重道:“这样说来,儒家学说岂不全是假的。”

“你身为大秦廷尉府长吏,可不能这样信口雌黄。”将闾凝重的告诫蒙毅:“诽谤也是一种罪。虽然儒家学说,是一个穿金戴银,装扮成贵妇人的婊子,但人家也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善意。”

众朝臣哄堂大笑,冯劫笑骂道:“穿金戴银的婊子也是婊子,就是她打扮的再高贵,也是出来卖的。”

一群大儒冷汗瞬息之间就冒出来了,蒙毅等众臣不在大笑,这才拱手道:“愿闻其详。”

将闾叹了一口气,这才又道:“不管如何,孔老夫子提倡的三代之治,其目的就是引导人们向善,一个梦想中的国度,后来就演变成了儒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逃避现实的避风港,更进化为阻碍一切改革,一切变化的拦路虎!春秋笔法误我华夏,绝非妄言哉……”

扶苏再也忍不住了,怒道:“将闾你这样诽谤儒家先贤,可有真凭实据。”

将闾一扬手中的金藤:”历史的真相就在这里。比如,儒家典籍记载,当初商王太甲无道,被宰相伊尹放置桐宫。太甲三年改过自新,伊尹又将其迎立为帝,交还国政。

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在孔子描述的这个故事中,伊尹高风亮节、太甲浪子回头,成为万代楷模。

但是周公却说,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这样圣贤的君王,岂是我大秦天子能够学习的,儒家,你想让大秦走向何处。变成人臣弑其君者吗!这样的儒家,是何居心”

第0026章 李斯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