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鱼一拍脑袋这才想起自己是官儿,她从不穿官服,也没什么人管自己,难免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立即道:“我回家跟慈姑商量商量。”
她长这么大,就是红旗下的演讲都没做过一次,给皇帝老子写信,想想就头皮发麻,别一封信直接全家都没了。
夏姐儿见大姐果真要给皇帝老子写折子,兴奋的手都抖了,大姐有些呆傻,见了官儿老不拜,自个儿成官了也不会耍威风,是以夏姐儿已经决定这个威风她来替大姐耍了。
短短几日,她就已经蹿熟了紫帽儿巷,还在众多官二代面前吹了一通牛,她是自然不会允许她大姐把自己是官儿给忘了。
张知鱼随即决定明天开始穿官服去妇舍,小小地适应一下当官儿是什么滋味儿。
当官的滋味儿
张家院子里一股血腥味儿,提前回来的阮氏正拿着兑了香的水浇地,张知鱼捏着鼻子跑到书房。
慈姑正在看书,张知鱼一进来就热了个踉跄,道:“今年我定要把最后一味药给你凑齐了,不然这么热的天不能摆冰,你不曾死倒先把我热死了。”
顾慈给她打着扇子笑:“那咱们摆几盆上来,就一会儿不碍事。”
张知鱼摇头,问他:“你知不知道怎么给皇帝写折子?”
顾慈心思一转,也兴奋起来,问:“你要给皇帝写什么?”
张知鱼道:“想让皇帝赶紧把方子广分天下,别磨磨唧唧的,人都给他耽误死了!”
张阿公立在门上打了个哆嗦,战战兢兢地回房念经去了。
顾慈想想道:“我也不曾写过,但照猫画虎还是会的,你写了出来,我瞧瞧。”
张知鱼应了,又觉得这事儿写给皇帝不如写给皇后:“虽然我是七品官儿,但跟天生地养的野猴子似的,妇舍听说大多数时候还是皇后在管,不如写给皇后去。”
被看着的机会大就不说了,能吹吹耳边风岂不是事半功倍?
顾慈也觉得鱼姐儿是弼马温,给皇帝招安了,没什么实权,只瞧着好看,但他不忍心说,道:“你想给谁就给谁,横竖都是他们在管。”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随后,顾慈就和鱼姐儿叽咕,这个折要写什么内容。
现在补身丸不能快速推广,只有一个原因,方子如果流出去,世族得了方子自个儿在家做了吃,便不上成药坊买了,这丸子卖给有钱人的价格是很贵的。不从他们身上割肉,就会一直赔巨本,这样的生意国家不是很想做,所以在没想出办法前,就定点儿制作,往外送。
张知鱼做为只需要提出问题,不需要解决办法的刺头儿,心里早有成算,道:“这事儿说来也简单,首先把东西捏在手里,世家大族,买这个丸子都要登记,而且咱们的丸子上还得有防伪标志。只要其他人家里抄出来一颗不是妇舍做的,就罚十两黄金,这个黄金就可以归妇舍,继续为百姓发光发热,免得妇舍老掏别人的荷包不是?”
这个办法漏洞很多,但群策群力总能行的,她只是想提醒上头赶紧发丸子,怎么解决,那就不是她能插手的了。
顾慈觉得这小钱串子是为了这十两黄金,专写了个折子,笑道:“打今儿起,你就要被狗大户骂硕鼠了。”
张知鱼装模作样道:“哪有,我怎是为了一点子钱就折腰的人。”
说着,两人便哈哈大笑起来。
写着写着,张知鱼忽然想起金店里的冠子,金光璀璨得厉害,但她们家人都不能戴,便问:“我现在能给我娘请封了吧?”
顾慈摇头:“五品官儿才有封,你还有得熬。”
张知鱼虽不是个官儿迷,但却想让娘戴尽天下好物,顿时觉得当个弼马温也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人人都愿意给权贵做狗腿子啦。
想到五品能让她娘端坐上首,张知鱼顿时觉得自个儿也不是不能往上蹿蹿,雄心壮志一起,这钱串子连着写了三次才将信写好。
张知鱼是个实干派,让她拍谁的马屁那是万万不能,是以这封折子写得倒不似建议而像命令了。
顾慈已经决心要做官儿,面子与他还抵不上两句“昭哥哥”,很自然地便提笔给她润色了一番。
张知鱼瞧得上头感谢天恩的话儿,觉得此猫实在很有当奸臣的潜质。
顾慈哼道:“少见多怪,我这都是抻着写的,听说好些大臣写折子都跟孙子似的。”
张知鱼不知真假,但她向来是不看这些官场弯绕的,肯定慈姑这个正经士子比她更知道怎么在官场爬摸,便同意下来。
两个猴儿写完折子,李氏已经从外头提着篮子回来了,正在外头分买回来的冰碗。
到处都没见着两人,便从一群饿狼手底下抢了两碗送过来。
两人欢呼一声,端了碗吃得浑身舒泰,才拿起已经晒干的折子瞧。
两人通读了几遍,见没有什么问题,张知鱼就拿着官印在里头狠狠戳了一下,通红的印泥瞬间便落在了纸上。
烈火一样的朱砂印浮现在两人眼底,张知鱼忽然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这方印能决定很多事。
大周的百姓就是在无数大大小小的印下讨生活,从前张家也在最小的那方印下,驮着上头层层叠叠的大印,如今还不到十年,张知鱼已经成了拿印的人。
想起张家往事,张知鱼摸着玉石不说话了,她的直觉告诉自己,只要有一点儿用得不好,一个印压下去,这些印在纸上的朱砂,就会变成百姓流淌的血水。
张知鱼和顾慈盯着刺眼的红,头皮麻得厉害——原来这就是官儿。
这样手握权力的滋味儿,让两人手都抖了,只觉满腔的热血都要破胸而出。
张阿公拜完佛回来,就见两人拿着折子不停地撵鸡,院子里鸡飞狗跳的一片,恨恨道:“小兔崽子,又在找死!”
遂不顾鱼姐儿七品官身,将两人顶着碗儿在廊下罚站,还指挥夏姐儿往里头添水:“倒一滴水十两银子,砸一个碗儿十两黄金!”
张知鱼顶着金钱压力,慢慢地回了神,心里逐渐冷静下来,愣是站足了半个时辰,别说洒水,就试裙边儿都没动一下。
可惜慈姑砸了个满地碎瓷,他小声道——我又没钱,我怕什么赔银子。
“死猪不怕开水烫!”张阿公想到自个儿借他的银子,气得眼睛都红了,好歹给高家两兄弟劝回了屋歇气儿。
夏姐儿和累得死狗似的李三郎坐旁边翘着腿儿吃瓜子,笑得脸都要烂了。
高家两兄弟从阿公房里走出来,捂着心口说:“张家人,可真有点儿不一样。”
七品官在他们家都能做老祖宗了,在张家还得挨揍罚站。
张知鱼卸了碗儿洗了澡,正躺在娘的大床上,深沉地叹道:“当官儿可真不容易。”
李氏笑:“做哪样事儿能容易?撑船的花娘容易?光头的衙役容易?”
张知鱼靠在娘身上叹气:“可是当官儿的不容易会害死很多人。”
女儿是自己的,李氏把这两个天魔星猜得透透的,摸摸她的脸儿笑:“所以你要更小心,你师父不就做得不错?他们高家人的针不是都要先扎自己才能出师?你为什么不学呢?你有了什么想法儿,先想想放在家里人身上能不能受得了,如果你自己都受不了,怎么叫外头的千家万户一起受?”
张知鱼心里给娘说得平了,只是想着折子终究没睡好,第二天起来便跟慈姑熊猫眼对熊猫眼,又拿起折子改了又改。
两人第一次知道了做官的滋味儿,但张知鱼已经不想再知道得更清楚,这样野心勃勃,能够随意主宰别人的滋味,实在是太吓人了。
李三郎往马车上装了家里做的几盆药丸,送鱼姐儿去妇舍。
张知鱼想着娘的话儿,还是没穿官服,总觉得这是魔戒,她一穿上就要变成咕噜了。
夏姐儿跟着娘出摊找耍子,紫帽儿巷实在太无聊了,她宁愿在桥上跟小孩子抢糖吃——看他们哇哇大哭不比在家好玩儿。
李三郎笑骂:“小鬼头,人家可不想被你逗哭。”
李氏眼睛立刻扫了过来,夏姐儿怕了,道:“娘,我没打哭人,还给他们分糖了!”
李三郎幸灾乐祸,唱了一路跑调的歌儿。
莫娘子早在门上等着了,见着里头的丸子高兴得声音都尖了,忙不迭让人抬进去给众娘子分。
张知鱼仍进房去给妇人们看病,她只做三日这个活儿,今天已经是最后一日,里头来的娘子就更多。
张知鱼忙得水都没喝一口,还是出了妇舍在顾家的马车上吃的,慈姑捏着写好的折子给她念。
张知鱼边喝鸡汤边点头道:“咱们两个就能做到这样,我已经问心无愧,这事儿宜早不宜迟,现在咱们就把它递出去。”
像张知鱼这样的七品官儿,自然是没有权力自己上奏的,她只能通过知府转奏。
门房见来的是个女娘,旁边陪着一块儿过来的先生也不过是个秀才,虽然心里吃惊,但守门的都是扫地僧,再没看不起别人的说法,仍然乖乖地进去通报了。
知府这会儿还在衙门,张知鱼怕他不够重视,便掏出小关公公给的令牌,晃了晃。
这大内印惊得门房膝盖都软了一截。
知府回来听说是大内印,心里转头就想了无数个可能,拿着张知鱼写的折子脸色巨变,悄悄地喊了人加急送到宫里。
这头两人下了马心里依旧沉甸甸的,让顾家的马车先回去,两人预备着从姑苏的各种小巷子里走回家,散散心。
结果迎面撞过来一个老妇人,神清气爽地拽住鱼姐儿喊:“小张大夫?”
张知鱼看着甄老娘笑:“婆婆瞧着身子大好,已经看不出颓态了。”
甄老娘高兴地笑了两声,将两人带着拐了一个弯儿,走到自家门上坐着。
两人看着榛娘给人舀馄饨,恍然大悟道:“阿婆家原还卖馄饨。”
甄老娘笑:“这是我儿媳的营生,也是从她娘那处继承来的,跟我倒没有什么关系。”
说着,榛娘便给两人舀了一大碗放了猪油的葱花馄饨。
张知鱼觉得有些烫,便想等放凉了吃,趁这个时候又给她把脉,听了会儿就笑:“这几日养得不错,心跳已经正常了许多,再这样坚持几个月,还能再好点儿。”
甄老娘喏喏地应了,又急眼看儿子儿媳妇,骂:“没眼色的东西,这么大了,还不知给小张大夫装点儿农货,老娘一生无愧,怎有你这么个呆子!”
孙大郎惊了一跳,忙不迭回神从摊子上装了好些鱼虾肉菜,他们家在这儿卖得还算不错,榛娘子手艺不说多好,但做的馄饨皮厚馅也多,不是什么美味,却能一碗就让人吃饱肚皮。
白日里要做许多活儿的市井人家,便常买她家的馄饨,这时还有流着大汗打着赤膊的精壮汉子来买,孙大郎正装馄饨,有给娘骂得迷糊,连忙道:“今日不卖了、不卖了。”
汉子遗憾地走了。
张知鱼抱着馄饨,心里沉甸甸的,这是孙家半日的工钱,她不收为难,收了也为难,想着不如自己尽力治好甄老娘,来回报这份馄饨,转头便摸了张名帖出来道:“大娘日后哪里不舒服,便拿着这个上紫帽儿巷的顾家来找我。”
甄老娘看着上头烫金的字儿,有些不敢伸手了。
顾慈笑:“你不敢收帖子,她也不敢收馄饨了。”
甄老娘这才将东西收回房里藏好。
周围人见甄老娘这才几日工夫,已经能中气十足地坐在摊子上叫卖,心里都吃了好大一惊,回头就跟家里人说:“搞不好,那小娘鱼真有几分本事,打今儿起我在外头便日日给你带着菜回来烫了吃。”
这点儿动静,在偌大的姑苏城里,是极其微弱的小风,但来往千家的都是寒门子弟,是以仅仅是有人透露了一星半点,千老爷也很快知道张知鱼将个心脏有疾的老婆子,治得已经能够下地摆摊的事儿了。
千老爷几番思量,还是撞将进去见了满头白发的娘。
没得几日张知鱼便收到了知府的口风,让她去千家给千启明瞧病——这是上头的意思。
张知鱼自从治得甄老娘可以下地,便知道家里迟早都有这么一遭,这么些年千家寻遍名医,就是为了救千启明。
听说千老爷之所以告老还乡,就是因为千启明自觉大限将至,不想再留在神京,想要回故土闭眼。
张知鱼固然想救千启明,但明摆着千家跟顾教谕有关系,这关系是好是坏还说不准,是好自然皆大欢喜,是坏,那她也不想让自己一无所知地就去千家。
作者有话说:
等会儿再修修。
感谢在2022-06-17 20:49:53~2022-06-18 22:31: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晚霞晚 20瓶;Z 15瓶;格子、jamjam、旅行猫猫、革革革、周丹溪 10瓶;一片天 8瓶;21148923、阿珍、饥饿的河豚 5瓶;helen0408123 3瓶;zero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