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临机决断追击敌军(1 / 2)

第467章临机决断,追击敌军

然而,岳乐做梦都没有想到。

仅仅过去两天时间,局势就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贝勒爷,明军主力,至少十五万人马,攻下了冠县和莘县,一支大军正奔赴临清关而去。”

“而且,聊城的运河渡口,也被明军水师,于昨天夜里占领。”

十二月初一凌晨,当睡梦之中的岳乐,接到这个消息时,顿时如梦初醒。

“不好,明军这是盯上了聊城。”

岳乐虽然年轻,但却并不是愣头青。

凭借着敏锐的军事头脑,他立刻意识到,明军这是盯上了他,想要吃掉他这支人马。

“速速传我命令,各军大掠聊城,裹挟青壮百姓,把能够带走的军需物资,尽数搬运带走。”

“向高唐城撤离,告诉各旗将领,速度要快,正午时分,必须撤离。”

坐在床沿上穿鞋的岳乐,对帐下巴牙喇章京莫达尔快速下达了军令。

“大人,求求你带奴走吧?”

被窝内被岳乐抢来的名妓,见到岳乐要抛弃她,顿时有些焦急的爬出了被窝。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难得没人,如雪一般白皙的肌肤,精致秀美的脸蛋,还有一双桃花眼,端的是勾人。

对于这个尤物,岳乐平日里倒也是颇为喜欢。

不过嘛,如今大难临头,这样的一个玩物,他又怎么可能放在心里。

“嘿嘿。”岳乐扭头看了眼对方,嘴角露出一抹惨冷笑意,头也不回的走出了房门的他,对屋外值守的戈什哈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便径直走去了前院。

戈什哈是满语贴身侍卫的意思。

随着岳乐的军令下达,整个聊城随即陷入了人间地狱。

作为东昌府的附郭所在,聊城足有十六万人口。

加上又是运河边上的重镇,经济相对繁荣,水利灌溉便利,素来有北方江南之称。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富饶的城市,却在清军的烧杀抢掠之中,很快就化为一片灰烬。

建奴的野蛮残忍手段,堪比勇猛的野兽。

五万人马的烧杀抢掠,导致整座城池的百姓,陷入了无边的浩劫。

无数家庭家破人亡,老弱病残被残忍的死在了鞑子的刀下。

青壮妇孺被强行裹挟,编入军中,成为建奴的奴隶,也可能成为他们的口粮。

凶残的女真鞑子,对于这样的屠杀掠夺,可谓是得心应手。

因为在老奴时代,也就是努尔哈赤统一建州,辽东期间。

他们就是靠杀戮掠夺,成为建州的霸主。

这种凶残手段,可以说是刻在女真鞑子骨子里的血脉。

“速速装车,撤离城池,反抗者,统统杀了。”

策马飞奔的左翼统领格霸库,右翼统领巴奇兰,率领的骑兵人马,在城中横冲直闯,指挥着兵马,疯狂的屠戮劫掠着城中的百姓。

经过一个上午的烧杀抢掠,城中足有三万余人被杀。

数万百姓流离失所,争相奔逃,还有大批百姓,被裹挟在了清军之中。

“启禀贝勒爷,明军已经开始渡河。”

临近正午时分,前往渡口探查的斥候,把明军渡河的消息传达了回来。

城门楼上的岳乐,身穿一身镶蓝色的布甲,头戴着盔枪帽,腰间挎着战刀和箭袋,略显清廋的身形,在衣甲的衬托下,显得颇为威武。

年轻的面孔上,浓眉大眼的岳乐,长相倒是颇为俊朗。

“传令,各旗人马立即出城,如有耽搁,杀无赦!”

“特锦将军,你率领一万人马殿后。”

大手一挥的岳乐,迈步走下城头,跨上马背的他,扬鞭大喝道。

“出发!”

数万兵马加上裹挟的百姓,使得这支队伍的人数,超过十万规模。

清晨时分,运河北岸的莘县渡口。

“报!”

随着一叶扁舟破浪而来,锦衣卫北镇抚司帐下的一名小校,飞奔来到韩烈面前。

“启禀大将军,清军正在城中烧杀抢掠,很可能是准备逃跑。”

“继续监视。”韩烈点点头,当即下令道。

“王辅臣,张名扬你二人率领亲卫铁骑,右营的人马立即渡河,以最快的速度杀向聊城,务必拖住清军人马。”

“末将遵令。”

王辅臣,张名扬拱手一拜,转身率军抢先进入了渡口。

“荩臣,立即派人飞马传令冠县的李岩,杨衍二将,暂时放弃攻打临清关,率军在冠县抢渡运河。”

“要抢在清军赶到博平之前,拿下博平,把清军岳乐所部,堵在博平和聊城之间。”

“关于临清关方向的清军,我会派护漕水师营的人马,渡河之后,赶往临清关拦截他们增援博平。”

原本计划好的先取临清关,围困聊城的部署。

因为战局的变化,韩烈只能临机做出改变。

相比起攻打临清关,很显然岳乐这支离开城池的偏师,更容易吃掉。

站在渡口之上的韩烈,看着渡口之上,争相抢渡的船只人马。

虽然着急速度太慢,但却也没有办法。

运河水面开阔,水深数米,这大冬天的根本无法涉水渡河,只能依靠护漕水师营的船只。

但这一来一回的渡河,每次只能渡河五千人,来回一趟要一个时辰。

想要把北岸的六万大军运过去,至少也得大半天时间。

这也是他会下令,让王辅臣和张名扬,率领亲卫铁骑和右营的人马先渡河的原因。

李过,高一功率领的忠贞军,战斗力相对要弱一些,只能靠后排队了。

“李总兵,高副总兵,你二人率部,排好队等候渡河,我先行一步。”

在做好部署之后,眼见王辅臣,张名扬已经率部渡河。

韩烈叫来李过,高一功交代了一下渡河事宜。

“恭送大将军。”二人拱手一拜,目送韩烈带着孙思克策马,登船离去。

参军府主薄刘楗,率领一众文官,将会跟李过他们一道渡河。

渡河之后,仅仅只是进入聊城境内,距离城池还有二十多里路程。

这一来一回之下,当韩烈与孙思克带着一队亲兵,来到南岸渡口时,王辅臣和张名扬已经率军赶赴聊城而去。

眼下南岸码头上,除了护漕水师营的两营人马外,就是忠贞军前军营参将郝摇旗,率领的八千士卒。

郝摇旗现在已经改名郝永忠,此人因为力大无穷,作战勇猛,扛旗冲锋陷阵闻名,而才有了摇旗之名。

“永忠,集合你部人马,随本将出发。”

刚刚登岸的韩烈,见到迎了上来的郝永忠,随即点了他的将。

聊城现在情况不明,大军还未全部渡河,韩烈担心王辅臣和张名扬有失。

所以匆匆登岸之时,立即下令郝永忠率部,随他同行,赶往聊城。

“末将兵马已经集合,可以立即出发。”

郝永忠率领的人马是第一批渡河的,作为前军的他,本以为会第一波出发。

结果王辅臣和张名扬率领的第二波人马,却先接到出击的命令。

这多少让他有些失落。

但他也深知,亲卫营的人马,那都是韩烈嫡系,他们忠贞军肯定比不上亲卫营。

不过,他的内心之中,却一直憋着一股气。

那就是定要立下一次大功,让韩烈认识到,他们忠贞军也不是弱者。

王辅臣,张名扬率领的亲卫铁骑三千骑兵,以及亲卫右营八千士卒,赶到聊城之时,清军主力已经撤出城池。

留下断后的前锋统领特锦,率领一万马步骑兵,这会正悄悄的在城西一片密林隐伏了下来。

特锦全名完颜特锦,因战功被赐爵轻车都尉,以镶红旗副都统,兼任岳乐军中前锋统领。

完颜氏家族,在辽东地区,论起历史地位,可要比爱新觉罗氏高贵。

虽然老奴,努尔哈赤自称是前朝大金后裔。

可实际上他们家族,在大金时期,也就只配负责养马放羊。

倒是完颜特锦家族祖上,确实是出自金国皇族后裔。

不过,历史变迁,祖上阔过的人不少,特锦虽然屡立战功,但因为家族人口凋敝,他们家族在军中,也只能依靠礼亲王代善而活。

“统领,明军追过来了,距离只有三里。”

午后,寒风呼啸,虽然是大晴天,可温度依旧将至零度。

密林之中隐伏多时的特锦,接到斥候的汇报,紧了紧脖子上的羊绒大氅,翻身跨上马背的他,目光转向山林一侧的官道。

虽然距离尚远,但明军之中飘扬的旗帜,却已经映入了眼帘。

特锦率军断后,却没有在城中驻扎,而是选择在城外十里的山林埋伏。

目的就是准备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缺乏经验的张名扬,王辅臣急于立功,得知清军最后一支人马,刚走不到一个时辰。

二人一合计,率军立即追出了城。

毫无防备的二人,率领的兵马几乎是一头扎进了特锦的伏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