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目标东昌府之敌
永历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满清顺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646年。
这一天,韩烈率领亲卫右军营,亲卫铁骑所部人马,抵达匡城。
与万骑军的崔定国所部人马顺利汇合。
而这个时候,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则顺利占领卫辉府。
卫辉府隶属河南布政司行省,位于黄河北岸,与大名府相邻,也是黄河北岸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传我军令,忠义军,忠贞军于东明渡河,向濮州靠拢。”
“护漕水师营,镇守东平境内黄河段,登莱水师镇守济南境内黄河段。”
“黄得功率领山东都司营所部人马,负责防御济南,东平州城。”
“李岩率领忠勇军人马,在甄城渡河,拿下范县,与我军会师濮州。”
抵达匡城的韩烈,在得知清军主力,现在集中在濮州城,东昌府的聊城,临清关一线后,随即部署了反攻的战略方案。
那就是集中主力,先拿下濮州。
濮州地处黄河北岸,此时应该叫开州,属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汇之处。
因为紧挨着黄河,濮州自古就是战略要地。
此时,屯驻濮州的清军,正是满清定远大将军,多罗贝勒尼堪统率的五万大军。
而满清增援的主力大军,由平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岳乐统率五万人马,驻扎的聊城。
抚远大将军,谦郡王瓦克达率领的七万人马,分别驻扎在临清关,大名府,德州三地,负责压阵和保障后勤。
也可以说是居中指挥,毕竟这三地,与濮州,聊城相互接壤。
“谭泰,这就是你推崇备至的洪承畴?”
“这个汉奴,就是一个废物,他不是说开封万无一失吗?”
“现在才过去几天啊?”
“开封丢了不说,本贝勒帐下的五万大军啊,就这么没了?”
“我族叔镇国将军生死不明,你让我如何给太后,皇上交代,如何向摄政王汇报?”
濮州城内的尼堪,接到开封丢了,明军十万大军进驻匡城,十万大军攻打卫辉府的消息时,除了震怒之外,就是把军中的谭泰狠狠地骂了一顿。
虽然开封失守的消息,是韩烈故意派人散布出去的。
但却并没有说是怎么破城的,而如今洪承畴败逃郑州,正在撤往洛阳。
一时也没有联系上尼堪,所以开封是如何城破的消息。
尼堪并不知道情况。
但开封丢了,七万多大军全军覆灭的消息,这显然不会有假。
因为军中斥候来报,眼下匡城,东明的明军,至少有十万人马,正在渡河。
卫辉方向的明军,虽然没有十万之众,但也证实有五万余人。
而甄城方向,还有一支四五万人的明军,正在渡河,目标很明显是范县。
范县在濮州东南面,匡城在濮州西边。
一旦这两支明军东西夹击濮州,而且是数倍与他的明军,那么等待他的结果,必然是城破人亡。
“贝勒爷,开封失守,必有隐情,洪承畴即便再废物,难道汉岱将军,以及他手中的五万大军,都是废物吗?”
谭泰虽然同样震惊和不解,为何短短几天时间,开封就陷落了。
但现在的局面,不是开封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明军的北进。
之前的战略部署,是以开封牵制明军主力。
尼堪,岳乐二位贝勒,率领大军渡河攻打东平和济南,进而夺取兖州,从而逼迫明军从开封撤围。
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从猎手,变成了猎物。
他们还没来得及渡河,明军却抢先渡河北进不说,还把濮州给盯上了。
卫辉府丢了,大名府本就暴露在明军的攻击范围。
“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尼堪虽然恼怒,但谭泰是老臣,资历和威望高,功劳也大,现在更是身兼数个要职。
他即便身为贝勒,定远大将军,也没有权利处置谭泰。
因为谭泰是正黄旗的都统,身兼河南巡抚,根本不隶属他帐下官吏。
“放弃濮州,传令岳乐贝勒率军,一同退守临清关,大名府一线,寻找时机与明军决战。”
“如今卫辉失守,若濮州又被明军盯上,若困守孤城,势必遭到明军围困。”
“现在我们只有集中兵力,合兵一处,才有与明军一战的实力。”
谭泰咬了咬牙,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混账,谭泰你这是畏敌不战,这个时候明军还未到,就把濮州丢弃,你让我如何向朝廷交代?”
尼堪拍案而起,指着谭泰的脑门,就是唾沫横飞了起来。
“尼堪贝勒,还请你冷静。”谭泰也不怵,在尼堪骂我之后,他指着面前的地图说道。
“你要是不想撤退,那就是要说服岳乐率军,支援濮州,让他抢先一步占领范县,并击溃渡河的明军。”
“其次,请求谦郡王,派至少三万人马,赶赴濮州支援,同时派兵守住大名府,以防后路被断。”
“若是做不到以上几点,我们留守濮州,结果就是坐以待毙。”
面对谭泰的冷静,尼堪一时也陷入了沉思。
此时的尼堪虽然才三十多岁的年纪,虽然出身宗室,他他的父亲广略贝勒褚英,却是因为意图谋反,被努尔哈赤处死的。
所以小时候的尼堪,就废除了一切宗室待遇,是靠着战功,一步步爬起来的大将。
因为战功显赫,在皇台极称帝时,二十出头的他就被封了固山贝子。
如今更是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封爵多罗贝勒,距离郡王也仅仅一步之差。
而历史上的尼堪,在两年后因为平定江南之功,被封了郡王,之后又在平定山西姜瓖叛乱之中,被封了亲王爵位。
然而,这位满清亲王,在湖广战场上,遇上了南明护国战神李定国,最后兵败被杀,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一个战死沙场的亲王。
不过,如今历史已经改变。
死在战场上的满清亲王,王爷已经多达数人。
阿济格,豪格,耿仲明,孔有德这几人,都在韩烈帐下折翼。
贝勒勒克德浑,博洛也先后战死,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名将。
尼堪更是在韩烈手下,吃了几次败仗,之所以他还能够活着,不是他本领多强,而是他善于审时度势。
前年在兖州之战中,尼堪都是发现危机后,果断撤出战场,才避免了被围歼的命运。
这一刻,在谭泰的劝说下,尼堪再一次做了正确的选择。
“传令,各旗人马,把城中能带的东西,都给我统统带上,撤往大名府。”
尼堪的果断,无疑再次挽救了他的性命。
尼堪率领的五万大军,裹挟着城中十万百姓,撤出濮州之时,更是一把火把濮州烧了个干净。
三天后,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午,韩烈率领忠义军,忠贞军,万骑军,亲卫营一部,十万余大军抵达濮州时。
见到是一座残破的城池,烧了几天几夜的城池,除了城墙外,城内已然成为一片灰烬。
被烧死的老弱病残,多达一万多人。
“这些该死的鞑子,手段果真是狠辣啊。”
登上城门的韩烈,看着满城的废墟场景,眼神之中透着浓浓的杀意。
“荩臣,李岩率领的忠勇军,是否已经进驻范县?”
虽然来晚了一步,让尼堪跑了。
但韩烈真正难过的事情,是濮州这座黄河边上的州城,因为战争的变成了一座废墟。
“回禀主公,他们昨天就开始渡河了,这时应该已经占领范县。”
孙思克拱手回道。
“今日暂且在城头驻扎,把城池清理一下,等候锦衣卫送来情报,再做下一步计划。”
连续多日的行军布阵,韩烈原本以为要濮州打一场大战。
结果尼堪竟然跑了,这让他有一种,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韩烈在濮州的等待,并没有很长。
当天夜里,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郭虎,就来到了濮州。
“卑职参见大将军。”
城墙内的临时大帐内,风尘仆仆的郭虎行礼过后,接过韩烈递来的热茶,他也没有客气,双手抱着茶杯喝了一口的他。
双手抱着茶杯暖了暖手,一脸笑容的说道。
“末将祝贺大将军开封大捷。”
“都是将士们的功劳,你也辛苦了,这么冷的天气,还要在外奔波。”
韩烈摆摆手,示意他在火炉旁坐了下来。
“说说东昌府的情况。”
“是。”郭虎端坐身子,正色的说道。
“目前清军多罗贝勒岳乐,率领的五万大军,仍然在聊城驻扎。”
“临清关驻扎着一支两万人的队伍,主将是满洲正黄旗都统南褚。”
“另外德州也有一支两万人的队伍,由护军统领博尔辉统率。”
“而清军主帅瓦克达,率领三万中军,现在驻扎在大名府城。”
“从濮州撤退的尼堪,率领的五万人马,也退回了大名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