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建奴援军撤退(2 / 2)

“想要突破拦截,以我们现有的兵力,怕是力有未逮啊。”

来到通安堡外的佟养甲,看着眼前起伏的山陵,高耸的堡城,一时也是犯了难。

通安堡本是一座集市,也是方圆百里,唯一可见的山陵地形。

也是睢州和宁陵,曹州三地交汇点。

翻过通安堡,往南是宁陵境内,往东则是曹州辖区。

因为这片山林茂密,地形复杂,又是州县交界处,常有土匪强盗出没。

为此大明在此设立堡城,早年驻扎了一个百户所,后来又设立了巡检司驻防。

“不管情况如何,也要试探一下,说不定明军只是虚张声势呢?”

汉岱虽是宗室子弟,但他的镇国将军封爵,可不是靠祖上得来的,而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要知道十几岁他就跟着叔父努尔哈赤反明,之后又跟着皇台极征战辽东、蒙古,那也是立下赫赫战功。

身为统军大将,他自然不可能,因为看到明军,就不打上一场。

“传令,前锋统领济席哈,率部向明军营垒发起进攻,先试探一番。”

马背上的汉岱,手中马鞭一挥,接到命令的济席哈,迅速率军向通安堡下,展开了攻势。

通安堡内镇守的明军人马,是杨衍率领的忠义军所部人马。

一共有两万将士,由中军副将曹友义,率领的中军两个哨的士卒,外加前军营参将何其旻,后军营参将杨珍率领的两营人马。

后军营的重炮大队,携带的二十门红夷大炮,以及轻炮大队携带的一百门臼炮,这会早已经依托地形,一字摆开在通安堡阵地上。

中军营的四千将士,手持着神机火枪,与前军营的八千将士,手持着弓弩,长枪大刀各式武器,虎视眈眈的匍匐在山腰上的工事壕沟之内。

“曹将军,清军开始进攻了。”

手持千里镜,站在高达五丈的堡城城墙上,加上百米的山岭,曹友义几乎可以看到山岭下的清军所有情况。

清军主力大军在五里外立下阵脚,前锋统领济席哈率领的五千人马,刚刚冲出军阵,曹友义便一眼在望。

“传令后军杨珍将军,把敌军放近了在打,别把清军给吓跑了。”

手握两万兵马,又有堡城和事先挖好的工事壕沟作为防御阵地。

对于来攻的三万清军,曹友义一点都不慌,只要他不下山,清军除非能够飞起来,否则休想跨上通安堡一步。

明军的红夷大炮,最佳射程是一千米,最高射程是两千米。

臼炮射程是三百到五百米,这样的射程范围,远超冷兵器的弓弩武器。

而且杀伤力也更大,尤其是臼炮,操作简单,射速快,在这样的阵地战中,绝对属于大杀器。

就是神机火枪,也就是前装燧发枪,在阵地战中,发挥的战斗力,也要高于弓弩。

这就是冷兵器和热兵器的区别。

随着济席哈率领的五千人马,进入射程之内,炮兵阵地上的杨珍,手中令旗一挥。

二十门红夷大炮,朝着冲锋的清军,就是一轮齐射。

数以百计的炮弹,呼啸而出,落在清军队列之中,瞬间掀起一阵滔天尘土。

“轰隆!轰隆!轰隆!”

巨大的爆炸声中,处于爆炸中心的清兵,直接被掀飞而起,残肢断臂飞舞,鲜红的血液,红白相间的内脏喷涌。

马背上的济席哈,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并没有因为明军的炮火而吓退。

“队形散开,迈开脚步,继续冲啊!”

战场上进攻的清军都是八旗精兵,对于明军的炮火,他们也不陌生,在短暂的匍匐躲避之下,他们很快就再次发起了冲锋。

但红夷大炮显然只是一道开胃菜,随着他们进入臼炮射程内,上百门臼炮的炮击,如约而至。

“通!通!通!”

臼炮的爆炸余波,杀伤力虽然没有红夷大炮惊人,但胜在密集和射速快。

“轰!轰!轰!”

沉闷的炮弹划过炮膛,快速落在战场之上,再次掀起阵阵烟尘,也把冲锋的清军队形,炸的一片大乱。

“冲上去,冲啊!”

济席哈在军阵后方,挥舞着马刀,厉声督战。

冲锋的清军士卒,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躲过了大炮,避开了臼炮,冲到山脚下的清军,还没来得及庆幸,就迎来了当头一棒。

“全军射击,给我瞄准了狠狠打!”

山腰阵地上,前军参将何其旻,见清军进入火器,弓弩射程内,哪里还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抽刀在手的他,指向山下的清军一声大吼。

一字排开的阵地上,四千手持火枪的士卒,数千名弓弩手,朝着清军士卒,扣动扳机,拉响了弓弦。

“砰!砰!砰!”

密集的枪声,伴随着箭矢破风声,密密麻麻的射落在清军身上。

“呃~啊!”

“我中弹了,好痛啊!”

“救我,谁来救救我……”

战场之上被打的抱头鼠窜的清军士卒,哀嚎着倒在地上,拼命的发出了惨叫之声。

面对明军如此猛烈的反击,济席哈率领的人马,很快就死伤了过半。

“鸣金收兵,鸣金收兵!”

济席哈见此情况,只得下令吼道。

很显然明军早已经严阵以待,想要攻破明军的营垒,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边济席哈进攻受挫,营地内的汉岱,佟养甲也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正在二人准备召集军中将领,商议对策之时,帐外一骑飞马来报。

“启禀镇国将军,伊尔登将军紧急军报。”

“呈上来。”汉岱接过接过军报,拆开观看之下,脸色瞬间变黑了起来。

“准备撤退吧,博洛贝勒在宁陵全军覆灭,南明兵马不但在皇陵岗,决堤水淹了阿达海。”

“伊尔德在睢州城下,也遭到明军的反击。”

“这一次的增援,已经没有必要了。”

接到这个噩耗,汉岱叹了口气,有些痛苦的瘫坐在了席子上。

博洛的战败阵亡,对于朝廷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损失。

而且汉岱与博洛关系向来不错,可以说博洛几乎是他看着长大的。

“传令,撤回考城,把情报向洪承畴,谭拜送去。”

坐在席子上缓了口气的汉岱,有些沉痛的做出了决定。

十月二十六日上午,韩烈率领亲卫中军和铁骑,以及罗平安所部神机军,抵达睢州城前,已经接到清军撤退的消息。

但韩烈还是率军,回到睢州。

“杨兄,这一次宁陵之战,我军损失不小,这是一个惨胜啊。”

睢州城南大营内,韩烈与众将见面之后,说起了宁陵战斗过程。

“眼下清军既然退回考城,我决定先拿下睢阳,然后发起开封之战。”

“这个过程,我准备用一个月时间。”

“杨兄以为如何?”

已经看过塘报的杨衍,见韩烈脸色憔悴,眼神之中透着感伤,心知这一个月来,韩烈辛苦的他,主动请缨道。

“大将军,攻打睢阳之事,交给末将去办。”

“您和罗总兵驻军睢州,休整一些时日,待末将拿下睢阳,咱们再合兵一处,攻取开封,收复河南失地。”

韩烈闻言,抬头看了眼一脸坚定的杨衍,遂点头道。

“好。”

“睢阳城内现在只有一万守军,其中大部分是汉军,统兵的将领张存仁,张学圣二人。”

“张存仁这人是个死忠汉奸,张学圣值得争取一下。”

“宁陵投降的马进宝,现在已经被我任命为亲卫营前军参将,你带兵去睢阳时,我让他带兵随你一同出征。”

“另外亲卫左右二营,也归你节制。”

“同时,忠贞军和王之纲所部,皆由你统一指挥,各军加起来,超过十万人马,拿下睢阳不是问题。”

“但我还是希望,以攻心为上,不要轻易猛攻城池,我们的将士性命,同样珍贵,不该让他们成为我们功成名就的垫脚石。”

韩烈想了想,起身拍了拍杨衍的肩膀,郑重的嘱托道。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铭记您的教诲。”

杨衍后退一步,双手作揖,躬身拜道:“末将告退!”

“杨兄,保重!”

韩烈送出营帐,挥手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