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建奴援军撤退
“大将军,战争牺牲难免,还请您节哀。”
神机军监军使顾炎武,见气氛凝重,躬身劝慰道。
“此战虽然伤亡巨大,但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根据降将马进宝的汇报,这一次被我们消灭的清军,女真八旗人马达到一万三千人,蒙古八旗达到一万二千人,汉军八旗一万五千人。”
“这组数据,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整个建奴朝廷来说,那都是要伤筋动骨的。”
“其次博洛是满清贝勒,征南大将军,图赖,努山等人,无不是满清名将。”
“消灭这支敌人,无论是军事意义,还是政治影响,那都是具有战略意义。”
“眼下马进宝投降,被我们俘虏的一万二千余战俘,我认为可以利用起来。”
“编入各军之中补充战损,这些俘虏都是精兵,稍加整训,可以发挥战斗力。”
身为监军使的顾炎武,学富五车不说,更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口号和思想,就是顾炎武提出来的。
韩烈的伤心悲伤,是为那些牺牲和受伤士卒而难过。
对于这场战斗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付出的代价,他心中都有数。
“马进宝何在?传他入内。”
深吸一口气的韩烈,收拾好心情,沉声说道。
这次围歼了博洛的四万人马,俘虏了一万两千多名俘虏,真正阵前投降的敌将,只有马进宝一人。
马进宝是大明将领出身,曾在蓟州总兵白广恩帐下担任游击,参将等职。
清军入关之后,他在蓟州率部五千士卒,主动投降清军,收到多尔衮赏识,而编入汉军镶白旗担任副都统一职。
历史上此人,在南明时期,出任金华总兵时期,与抗清的鲁王政府有过联系,钱谦益也拉拢过他反正。
他也一度动摇过,但后来见南明大势已去,遂放弃了拨乱反正的念头。
“罪将马进宝,拜见大将军。”马进宝四十出头的年纪,武将出身的他,身形魁梧,方脸高额,颔下留下三寸胡须,看起来颇为粗犷。
在蓟州投降清军之后,他就带着儿子马永福在身边效力。
而他的发妻,也就是马永福的母亲前几年就病逝了。
蓟州老家只有两个妾室带着一个幼女,还有一个大女儿,几年前就嫁去了密云。
这也是马进宝被吴高,陈芳带兵堵在宁陵城中后,主动带着儿子投降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后顾之忧,如今他也才四十五岁,儿子仅有十九岁,连媳妇都还没娶上。
父子俩要是就这么死在战场,那么他们马家可就绝后了。
马进宝对于自己战死沙场,倒也能够接受,可他无法看着儿子马永福跟他一块死。
“马将军,你率部阵前起义,算得上有功,我韩烈也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
“你要是真心归降,我保你父子平安富贵又何妨。”
韩烈看着跪倒在地上的马进宝,盯着对方的眼睛说道。
“罪将无以为报,唯有犬子马永福是罪将唯一的寄托,还请大将军准许犬子,在帐下牵马坠蹬,以表马某父子效忠之心。”
马进宝抬头看着韩烈,咬牙回道。
不得不说,马进宝的回答,让韩烈还算满意。
让马永福给自己牵马坠蹬,这就是人质,马进宝又是明军出身,半路投奔满清,这是大势造成的,如今他愿意归顺朝廷。
韩烈杀他容易,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就好比在鹿邑俘虏投降的高进库,王之纲等人,杀一人而得罪那些投降的文臣武将,这不是智者所为。
眼下对于韩烈来说,女真建奴依旧是大敌,对于那些中途投降的大明旧官吏,还是得宽容对待。
要让他们知道,朝廷对待的变节问题,只要主动反正,既往不咎。
这样他们就不会拼死抵抗。
正所谓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只有先把那些可以争取的敌人,拉到自己阵营,才能更好打击敌人。
等到打败了敌人,才来清算,自然也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满清入关前期,采取的就是这个政策。
凡是投降的明朝文武官吏,一律录用,等天下一统之后,该清算的清算,该编入贰臣传的,无论在建国初期,立下多少功劳,也是毫不客气的编入贰臣传。
也是这个拉拢政策,让那些在明末清初时,反复投降的大明文武百官,尽数投入到了满清的怀抱,为他们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现成的例子在,韩烈要是照抄都不会,那就真是傻子了。
“马将军,本将军授予你副总兵衔,出任本将亲卫营前军营参将,你儿子也不要给我牵马坠蹬了,留在你帐下效命吧。”
“本将上奏朝廷,授予你儿子马永福锦衣卫千户。”
略作沉思的韩烈,大手一挥,直接对马进宝进行了重重的封赏。
“谢大将军提携之恩,末将父子定当誓死效忠。”
马进宝在崇祯末年,担任的职务是参将,投降满清之后,因为带有旧部兵马,提了半个前程,出任汉军镶白旗副都统。
这个副都统的品阶,与明军副总兵衔属于平级。
作为被俘的降将,韩烈能够让他官复原职,这绝对是重用了。
“马将军,你的旧部,继续由你统率,另外从俘虏营,招募一批降兵,补充六千人的编制。”
“这位孙思克是亲卫营的都指挥使,领总兵衔,柏永馥是亲卫营副总兵,中军营参将,你们下去交接,商讨下募兵一事。”
在韩烈的介绍下,马进宝连忙向孙思克和柏永馥行礼。
这次亲卫营各营折损严重,俘虏的一万两千人,按照惯例,除了女真建奴一个不留外。
蒙古和汉军旗的士卒,愿意归降的全部都会收编,补充损耗。
“陈德,你也跟他们一道下去,挑选一些弓马娴熟的士卒,补充进万骑军。”
在三人离开之际,韩烈吩咐了陈德一声。
“末将遵命。”
“老罗,你部伤亡这次最小,暂时就不补充了,等拿下睢阳,从王之纲所部之中,再补充兵源。”
紧接着韩烈看向罗平安说道。
“你部立即抓紧休整一晚,明早赶赴睢州,以应对增援而来的清军。”
“我会率领亲卫铁骑和中军营随你同行。”
“末将明白。”罗平安拱手表示理解。
“定国兄,你部万骑军,还有亲卫左右,前军各营,在宁陵休整,尽快完成整编,恢复战斗力。”
“下一步,打退清军援兵之后,若时机成熟,先拿下睢阳,再合围开封。”
看向崔定国的韩烈吩咐了一声,又对万骑军的监军使孙枝蔚沉声说道。
“孙监军,在宁陵阵亡的将士,你要组织人手,登记入册,立碑安葬,这项工作不容马虎,一定要安排好。”
“等这次河南战役结束后,本将军要亲自前来祭奠阵亡的将士,更要查验阵亡的名单,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也要一钱不少的落实到位。”
“大将军放心,卑职绝不敢懈怠。”孙枝蔚恭敬的起身回道。
“好,那就到这里吧。”
安排好善后工作,韩烈见大家都毕竟疲惫,也就没有多废话。
十月二十四日上午,距离宁陵之战,结束的第二天午后。
清军镇国将军汉岱,静海将军伊尔德,满洲都统阿达海,佟养甲率领的五万援军。
进入睢州境内,按照洪承畴,谭泰制订的策略,这支增援宁陵的五万大军,进入睢州之后,兵分两路。
由伊尔登率领两万人马,杀奔睢州城,以牵制睢州明军。
汉岱,佟养甲,阿达海率领三万人马,兵分两路,一路由黄陵岗,一路由通安堡进发,快速通过睢州境内,赶往宁陵救援。
二十五日一早,阿达海率领的一万人马,在进入黄陵岗境内时,遭到事先在此筑坝的睢州总兵高进库,副将苏名榜所部决堤。
一场人为的洪水,不但冲垮了堤坝官道,还来了一个水淹三军。
阿达海所部人马,被大水冲走,淹死数千人马。
惊慌失措的阿达海,被迫率领残部,狼狈撤往睢州城下,与伊尔登所部会合。
另一边的通安堡方向,汉岱、佟养甲率领的两万人马,在抵达通安堡外围时,才发现这片起伏的山脉之上,插满了明军旗帜。
耸立的城堡之上,人头攒动,炮口林立,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明军人马埋伏在其中。
汉岱的姓氏叫爱新觉罗,没错,此人是满清皇室子弟。
他的叔父叫努尔哈赤,堂兄弟是皇台极,代善,多尔衮。
至于镇国将军则是他的勋职,而不是将军名号。
而汉岱在军中的职务,则是满洲镶白旗固山额真,是仅次于旗主的统兵大将。
与汉岱一道统兵的佟养甲,隶属汉军正蓝旗都统。
此人与之前在湖广担任总督的佟养和,襄阳总兵佟图赖,同属一个家族。
“镇国将军,通安堡易守难攻,明军依托山陵扎营,东西相连十余里,怕是有数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