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攻取考城博洛的决定(1 / 2)

第454章攻取考城,博洛的决定

“卑职等参见大将军!”

见到韩烈率队到来,严忠,郝芳声早早率队出城,躬身迎候在城门口。

“严守备,郝知州请起,昨日战事艰难,你们打的不错,本将给你们记功请封。”

翻身下马的韩烈,上前夸赞着二人一番,继续说道。

“战死的弟兄,要登记造册,抚恤家人,葬入烈士陵园,以供后人祭祀。”

“谢大将军体恤,卑职替将士们谢大将军。”

严忠、郝芳声感动的再次拜道。

“守备营的折损,稍后由俘虏之中补充,今日起兖州守备营扩编为六千人。”

“严忠加授副总兵衔,继续担任兖州守备一职。”

“郝芳声兼兖州府同知,留任曹州知州。”

随着韩烈的话音落下,二人无不是激动的拜倒在地。

“承蒙大将军提携,卑职等誓死相报。”

这一刻的严忠和郝芳声,脸上都充满劫后余生的喜悦。

昨天晚上二人在城门楼内,喝了一顿酒,已经做好今日战死报国的准备。

一觉醒来,不但性命无忧不说,还都升官了。

这种反差感,不亚于天降馅饼砸中。

“二位请起吧,这一切都是二位忠勇的回报。”

韩烈颔首而笑,这才走向城门,对着城门下迎接的士卒,一路问好安抚入城。

十月十一日,柏永馥率领亲卫营的人马,拿下宁陵之后,留下前军营常登所部人马,留守宁陵。

他则率领其余各营,奉韩烈之命继续前进,于十三日一早,进入睢州城。

而在十三日上午,杨衍则亲率忠义军左右二营,以及后军营,对考城发起了佯攻。

考城后世改名为兰考,这是一座地处黄河故道上的黄泛区。

因为常年遭遇黄河洪涝,导致地贫人烟稀少,但因为地处交通要道,又是开封的重要屏障,城郭却是颇为坚固。

考城原本有三万汉军营士卒,但因为李际遇率领两万人马,奉命攻打曹州而去。

眼下城中守军,只剩下一万人马。

由满洲正黄旗甲喇章京谭拜,和汉军营开封总兵李本深二人统率。

当接到消息,见到杨衍率领的两万四千人马,抵达城外的消息。

谭拜和李本深连忙赶到城南城头查看敌情。

“杨珍,立即架设火炮,对城池展开炮击,要城头守敌来个下马威。”

刚刚抵达城下,杨衍便下令后军营参将杨珍,把营中红夷大炮推向城外。

“齐翼龙,你率领左营做好攻城准备,杨威你率领右营摆开阵势。”

“敌军若敢出城,那就给我狠狠反击。”

虽然韩烈并没有下令杨衍,一定要他拿下攻下考城。

但杨衍想到如今神机军在睢阳,牵制睢阳的清军主力。

忠贞军又拿下了鹿邑,歼灭鹿邑守军,屯兵拓城,与神机军配合牵制睢阳之敌。

就连亲卫营的人马,也拿下宁陵,分兵把守宁陵和睢州。

唯独忠义军至今寸功未立,这让一向自诩为韩烈帐下,最强主力的杨衍,自是不甘寂寞。

杨衍的来势汹汹,城头上的谭拜和李本深,也都真实的感受到了。

谭拜是谭泰的弟弟,他们虽然不是满清皇室,但却隶属满洲正黄旗,属于建州女真功臣家族。

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也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反复猛将。

“来者不善啊。”李本深见明军一到城下,营寨未立,就要攻城,这分明是轻视他们。

“谭拜将军,明军欺人太甚,卑职愿率铁骑出阵,前往突袭,打乱他们的阵脚。”

谭拜举目仔细的观察了一阵,见明军军阵整齐,两万多人马首尾相顾,根本没有可乘之机,不由摇头道。

“城中不过一千骑兵,想要破阵,根本不可能。”

“还是做好防守吧,趁明军还未合拢围城,派人前往开封求援,我担心出击曹州的兵马,怕是凶多吉少。”

“否则明军不可能大张旗鼓攻打考城。”

“不能吧,这才过去三天,李际遇和刘汉祚率领的两万人马,不会这么不堪一击。”李本深对于谭拜担忧,有些不以为意。

二人调兵遣将布防之际,城外的忠义军后军营炮兵人马,已然架设起了炮台。

“各炮准备,三轮齐射。”

后军营参将杨珍,亲临阵前,马背上的他,手中令旗一挥,一字排开的三十门红夷大炮,随之喷射而出一颗颗黑烟炮弹。

“轰隆!”

“轰隆!”

……

冒着火焰黑烟的爆炸弹,不断落在城墙之上,掀起一阵阵攻击波。

身处爆炸中心的守军士卒,瞬间被爆炸气浪掀飞肢解。

进而化作血雾。

离得稍远的士卒,受到余波波及之下,则是哀嚎着倒地惨叫不已。

更多的士卒,分散匍匐在地,默默承受着炮火的攻击。

已经下了城头的谭拜,看着城头传来的爆炸声,以及巨大的爆炸声,表现的则是十分淡定。

这样的炮火,他早已经习以为常。

眼下考城城头之上,并没有红衣大炮防守,因为军中的火炮,都分散在博洛贝勒和尼堪贝勒的主力军中。

当然开封城头倒是有几十门大炮。

城头上的李本深,同样也是经历过无数战火的宿将。

他手下的将士,也都是一些老兵,对于炮火的应对,也都形成了肌肉记忆。

那就是分散匍匐在地,减少活动范围,才是减少伤亡最佳办法。

这个时候惊慌失措,胡乱奔跑,反而更容易被炮火所波及。

手持千里镜的杨衍,看着城头方向滚滚狼烟,露出满意的笑容。

“齐翼龙,最后一轮炮火结束前,立即展开攻势,试探一下城头防御部署。”

“末将明白。”左营参将齐翼龙,拱手一拜,策马返回本阵而去。

左营八千士卒,排列成攻击队形,掩护着抬运云梯的先登士卒,在炮火停下的最后一瞬间,朝着三里外的城墙发起了冲锋。

“冲啊!”

马背上的齐翼龙手中战刀一挥,各哨游击将军,各大队千总,率领帐下人马,如潮水般冲了出去。

冲在最前面的士卒,是盾牌手和弓箭手。

他们主要是掩护和负责压制城头守军的反击。

中间抬着云梯的士卒,才是攻城的主力。

考城城墙高三丈,近十米高度,城墙坚固异常,即便遭受了三轮炮火轰击,除了一些女墙崩塌,整座墙体完好无损。

这样高度的城墙,若没有云梯,加上城头守军的反击,是不可能攀爬上去的。

即便有云梯,想要攻城夺取城墙控制权,在冷兵器时代,也是最艰难的战斗。

果然,攻城的人马刚刚靠近城墙,城头上的守军士卒,便一个个冒了出来。

“弓弩反击,滚木、擂石准备,狠狠砸下去。”

“火油浇泼,把这些该死的敌人统统消灭。”

城头上的李本深,带着一队亲兵,一路奔走鼓舞士卒,对进攻的明军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随着攻城的明军,抬着云梯靠上城墙,守军士卒手中的弓箭,也犹如雨点般落在了攻城的明军队列之中。

“噗嗤!噗嗤!”

密集的箭矢,穿过盾牌的缝隙,见缝插针的射落在明军士兵身上,给冲锋的士卒,带来不小的伤害。

“呃~呃啊!”

中箭受伤的士卒,不断发出惨叫,倒在了城墙下。

但是更多的士卒,前仆后继的朝着城头冲杀了上去。

掩护的弓弩手,也纷纷挽弓搭箭,朝着城头方向,展开了射击。

双方人马你来我往的攻击下,谁也没有占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