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围歼李际遇所部
曹州城外,指挥攻城的满清汉军营大将,名叫李际遇。
此人因为在河南,率众二十七万投降满清,从而得到河南总兵官的封赏。
历史记载李际遇是登封人,据说从小在某寺庙习武,年长后曾前往县衙参与童子试。
但只因粗通文墨,而未考中秀才,只得返乡务农。
明末时期,李际遇在家乡率众抗租,继而拉起一支义军。
崇祯十六年冬,他曾接受朝廷招安,得以出任河南总兵,镇守洛阳,参与过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并抵抗过清军入侵。
崇祯十七年九月,洪承畴在开封招抚他,答应他担任原职,出任河南总兵。
故而李际遇欣然同意,率领帐下二十七万军民,前往开封接受了满清的招降。
当然,他率领的二十七万人马,其中大半是他裹挟的开封府外围周边各县百姓。
真正的精兵不过万余人马。
不过,依托登封某寺庙的威名,他帐下倒是召集了不少练武之人。
如现在被封了副将的于大忠,参将姬之英,申靖阳,周如立等人,都是精于武艺,善于使用枪棒的武夫。
“李总兵,明军炮火猛烈,弟兄们死伤惨重,这可如何是好?”
“还能怎么办,告诉弟兄们,给我继续冲,谁也攻入城中,本总兵赏银五百两。”
李际遇归降之后,手中的兵力,削减到一万人马,已经完全受制于洪承畴。
此刻他的军中,还有一位汉军正红旗参领在,他要是敢卖力,回去之后,人家一个奏报,他这个总兵官就得被撤职查办。
要知道满清的总兵官,可不是昔日大明的总兵官,可以任他胡作非为。
洪承畴治理的河南汉军营,可是军纪严明,每一军都有汉军八旗将领监督,他们要是有异心,或者违法乱纪的话。
那些汉军八旗将领,可以直接就地缉捕治罪,哪怕他是总兵官,人家也可以制裁他们,这就是四等汉军营待遇。
“李总兵说的不错,明军火炮虽然犀利,但火炮不能一直发射,也无法打到城墙下。”
“只要我们的人马冲到城墙下,明军火炮就失去了威力。”
“如今曹州城头不过区区三千明军,咱们两万大军,只要一鼓作气,冲上城头,定可一举夺城。”
从军阵之中,驱马来到军阵前的汉军正红旗参领刘汉祚,目视着城头方向,坚定了李际遇攻城决心。
“众将听令,四面围城,胆敢后退者,斩!”
在李际遇的命令下,帐下众将,于大忠,姬之英等人,亲率兵马,朝着曹州四门,发起了猛烈攻势。
面对两万人马,前仆后继的进攻,曹州城头的火炮,也很快失去了优势。
正如刘汉祚所言,红衣大炮架在城头,虽然能够攻击两三里外的距离。
可一旦敌军冲到城墙,城门下,火炮也就失去了他的威力。
“将士们,我严忠受大将军之托,镇守曹州三日,若三日而失城,吾还有何面目见大将军乎?”
“今日吾宁死,绝不后退,还望诸位将士们,随我死战!”
在严忠的激励下,城头上的三军将士,无不是同仇敌忾,纷纷高喊。
“死战!死战!死战!”
双方人马你攻我守,从清晨战至黄昏,双方皆是死伤惨重,城头内外,尸体堆积如山,鲜红的鲜血,把城墙都染成黑红一片。
随着夜幕降临,李际遇眼见拿不下城池,只得下令鸣金退兵。
“敌兵退了,我们赢了!”
城头之上仅存的千余士卒,看到如潮水般退下去的清军,无不是激动的喜极而泣。
城门楼内的严忠,听着士卒的欢呼,脸上却没有半点喜色。
仅仅一天的战斗,三千守军只剩下一千一百五十人,而且几乎人人带伤。
城头上的滚木擂石,箭矢火油,基本损失殆尽。
今天虽然打退了敌人,来日清军卷土重来,曹州必然守不住。
“大将军,卑职无能啊。”叹息一声的严忠,浑身是血的他,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知州郝芳声,从城南赶到城北,见到瘫坐在地上的严忠,这位进士出身的文官,扶起严忠洒脱的笑道。
“严守备,为国而战,虽死犹荣,我给你带来一坛好酒,今晚咱们好好喝一场,来日战死沙场又有何妨呢?”
郝芳声的乐观,顿时感染了严忠。
“郝大人说的是,我严忠本是一个小小的总旗,要不是遇上大将军,如今某怕是早已战死京城,又哪里有今日的荣光?”
接过酒碗的严忠,一口喝下碗中之酒,想起昔日运河之上,与韩烈的初相逢。
当年他是锦衣卫总旗,而韩烈还仅仅是一个从九品的巡检使。
然而,正是韩烈的襄助,他才来到兖州府担任卫所千户。
如今短短数年时间,韩烈却成长为大明柱石,当朝大将军。
他也从一个基层军官,做到了参将衔,兖州守备营守备,正三品的武将。
严忠深知,若没有韩烈的提携,就不会他今时今日的地位。
可当年在济州千户所任上,他自持身份,没有追随韩烈支援兖州战事,从而错过了追随韩烈建功立业的机会。
如果当年他要是拿出奋不顾身的魄力,说不定今日他早已经与罗平安,杨朴,郭虎这些人一般,成为韩烈帐下重要大将。
回首往事,严忠多少有些悔恨。
如今面临生死抉择,他要是再怯弱,即便死了,也依旧是寂寂无名之辈。
来日要是能够战死城头,正如郝芳声所言,虽死犹荣,大将军也不会亏待的妻儿子女。
城头上的严忠,在郝芳声的鼓舞下,爆发出誓死而战的决心。
城外的清军大营内,李际遇听到各营上报的伤亡人数,则是脸色铁青,双目冒火。
两万人马攻城,虽然斩杀了一千九百余守军,可他们付出的伤亡,却高达三倍之数。
足足战死三千六百人,两千五百余士卒受伤,基本暂时失去战斗力,带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废物,一群废物,简直是奇耻大辱啊。”李际遇瞪着手下的一众将领,连声训斥喝骂。
坐在一旁的汉军正红旗参领刘汉祚,倒是神色如常。
毕竟这支人马,主要是李际遇手下的人马,他带的一千汉军正红旗士卒,连战场都没有上,自然分毫未损。
在刘汉祚看来,李际遇手下这支汉军营,今日表现称得上合格。
毕竟这支人马,不过是草寇出身,能有今日的血气和悍勇,今后再打上几场恶仗,倒也可以步入强兵序列。
“李总兵,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虽然未能克城,但我看守军伤亡过半,明日继续攻城,必可破城。”
刘汉祚是汉军正红旗参领,又是满洲正黄旗都统,河南巡抚谭泰手下大将。
李际遇刚才发怒,倒不是真的骂手下将领,真正的目的也不过是骂给刘汉祚看的。
只要刘汉祚满意了,那么这一切也就值得。
否则刘汉祚一封作战不力奏报报上去,他这个总兵位置能不能保住不说,训斥挨骂都是小事。
“既然刘参领这么说了,今日饶尔等之罪,来日拿不下曹州,定要重重责罚。”李际遇黑着脸,挥退众将。
一夜无话,打了一天恶仗的清军将士,在城东南外的营地内美美睡了一觉。
次日一早,还在沉睡的李际遇,就被帐外喊叫声给惊醒。
“为何喧哗?”昨夜李际遇与刘汉祚喝了一夜的酒,李际遇本不嗜酒,但刘汉祚却是个好酒之人。
为了讨好刘汉祚,李际遇在考城时,就特意备下了一批好酒。
昨晚会议结束后,二人喝了两坛酒,醉的不轻的李际遇,清晨正睡得香甜,被突然惊醒,自是满脸的不快。
“总兵大人不好了,明军,明军包围了我们的营地。”
副将于大忠见到李际遇探头走了出来,一脸惊恐的伸手指向营外喊道。
愣了愣神的李际遇,举目四顾下,虽然没有看清营外的具体情况,但却也看清了营外上空,飘扬着的日月赤色明军大旗。
“昨夜你是怎么值守的?为何明军出现,都没有发觉?”李际遇怒视着于大忠,恨不得拿刀砍了对方。
“总兵大人,不是卑职无能啊,是明军凌晨突然出现,而且都是骑兵队伍,当我们的哨兵发现时,明军已经四面合围了上来。”
于大忠也是一脸委屈。
“立即吹响号角,集合队伍,准备战斗。”
李际遇虽然愤怒,但见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吼道。
“咚!咚!咚!”
“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