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弃守德安池州之变(2 / 2)

但十二万大军,想要攻打一座城防坚固,拥有九万人驻守的城池。

即便能够拿下,那也必然会是一场恶仗,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

经过慎重考虑,韩烈决定先放弃九江,转而撤回南直隶,向池州方向进军,寻找机会围歼进攻池州的阿济格所部。

然而,韩烈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进军德安之际,池州城内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此人叫孙之獬,字龙拂,山东省淄川人,天启二年的进士。

这厮在朝中以见风使舵著称,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独揽大权,他便主动投靠了魏忠贤。

从而过了好几年官运亨通的好日子。

魏忠贤倒台之后,孙之獬跟着倒台罢官,回乡隐居多年,才得以回到京城担任清闲官职。

多尔衮入京之后,这厮意识到机会来临,当多尔衮在京城下令投诚官吏,皆要剃发易服之时,满朝文武震惊不已时。

孙之獬为了讨得满清朝廷欢心,标异而示亲的他第一个剃头易服。

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的孙之獬,立即赢得多尔衮的信赖。

不久被任命为招抚学士,巡按湖广。

当初左梦庚投降,他就立下大功,因为他的游说,让左梦庚率众归降。

从而由招抚学士,晋升为招抚大学士,巡抚湖广。

别看两个官职,只是加了一个字和换了个称呼。

但品阶却从正五品,骤升至正二品。

这就是多尔衮对他的奖赏。

这次,阿济格率领十三万大军,从武昌出发前,孙之獬这个汉奸走狗,以参赞军务身份随军行动。

大军抵达彭泽之后,孙之獬获悉池州知府是谢三宾时,自告奋勇充当说客,悄然进入了池州城。

谢三宾是浙江人,钱谦益的门生,天启五年的进士,当初在京城为官时,孙之獬与谢三宾颇有私交。

故而孙之獬带着使命,于十月十五日上午进入池州城。

次日一早,孙之獬便来到池州知府衙门,拜访了谢三宾。

见到多年未见的孙之獬,谢三宾更是惊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原来谢三宾在三年前,也就是甲申之变后,京师陷落前因为父亲去世,回乡丁忧,从而躲过了京城一劫。

要知道在崇祯十六年冬的时候,他可是太仆寺的少卿,若不是丁忧返回浙江守孝,京城陷落的话,他必然是生死难料。

以至于事后他也是庆幸不已。

进士出身,又做过多年地方官和太仆寺少卿的他,去年三月入朝,在钱谦益举荐下,五月份转任池州知府一职。

池州府地处长江南岸,南直隶辖区,正四品的知府实职,那可是实权位置。

对于这个官职谢三宾开始无疑是十分满意,兴高采烈的便赴任而来。

但是上任不到半年,左良玉突然起兵,剑指南都,喊出清君侧,诛奸佞的口号,可是把谢三宾吓得不轻。

差点他就弃官逃回家乡了,好在他正要跑路时,孙传庭奉旨督师安庆,朝廷又调来操江水师坐镇长江,这才让他稍稍心安。

紧接着左良玉突然病逝,让谢三宾不由心中大定,认为这是上天护佑。

然而,池州与九江近在咫尺。

还没等他松口气,左梦庚投降满清,建奴几十万大军屯驻九江,这让谢三宾又是一日三惊。

尤其是数月前皇帝驾崩,老师钱谦益冤死狱中,让谢三宾深刻的意识到,这池州实在凶险。

为此,他已经上书多次,声称身体不适,请求回乡养老。

但因为朝廷近来事务繁杂,他的请求没有被吏部批准,加上安庆巡抚刘汉儒劝说,他还是暂时停留了下来。

可九月份彭泽一战,孙传庭督师攻打彭泽半月,不但未能成功,还在数日前撤回安庆。

这让谢三宾又感受到了危机感。

如果九江距离池州城,还有一段距离,让他有逃跑时间的话。

彭泽到池州城,那就是旦夕而至的事情。

想到清军大军驻扎彭泽,随时会攻打池州,谢三宾就有些坐卧不安。

与他有同样心思,还有池州守备参将土国宝。

土国宝早年在太湖为盗贼,因为敢打敢拼,在太湖一带横行数年,后来被吴淞总兵吴志葵招安。

加入明军序列被授予游击将军。

操江水师营被韩烈整编后,吴志葵,黄蜚两支水师营,被编入操江水师营。

土国宝在这次整编后升任参将,出任池州守备营守备。

但这厮到任之后,便原形毕露,暴露出水贼的贪婪本性。

秘密伙同外甥杨国海,与副将曹虎,借助手中权力,贩卖私盐,克扣军饷,把守备营搞得乌烟瘴气。

他干这件事情虽然时间不长,但安庆的孙传庭和刘汉儒,都接到了举报信。

这不,巡抚刘汉儒前段时间,已经派了按察副使李待问下来调查。

若不是彭泽之战打响,土国宝犯罪之事,已经东窗事发。

李待问前来调查之事,土国宝已经知晓,就在前几天李待问已经把收集到的证据,带回了安庆。

这事土国宝手下的文吏,参赞幕僚邹锡祥已经打听到确切消息。

为此,土国宝这几天一直在寻找对策。

他深知李待问一旦把证据交到巡抚刘汉儒手上,接下来他不但会革职查办,还会被治罪问斩。

为了这事,土国宝已经愁的几天没有睡着了。

他的副将曹虎和外甥杨国海都劝他逃跑,前往九江投奔清廷。

土国宝虽然意动,但他却也有顾虑,因为他担心就这么孤家寡人去投奔清廷,未必会受到重用,甚至可能还会被人当奸细砍了。

就这么以拖延,事情迎来了转机。

“土守备,知府大人邀你过府一叙。”

十月十六日午后,突然接到知府谢三宾的邀请,让土国宝顿时大吃一惊。

“邹先生,谢三宾不会摆下鸿门宴,等我前往自投罗网吧?”

接到消息的土国宝,立刻叫来参赞幕僚邹锡祥问道。

“应该不会,要处置你的话,刘巡抚定会派兵马前来,不会让谢知府动手,想必是真有事情。”

邹锡祥分析道:“将军不妨去探探口风,或许谢知府知道一些消息呢?”

“你要是担心,入夜后让杨国海带人秘密在府门外接应你。”

“嗯,你说的有道理,那我去看看情况。”土国宝想想也觉得有道理。

池州知府衙门后院,谢三宾的书房内。

已经与孙之獬密谈了半天的谢三宾,在孙之獬的许诺下,已经做出了叛变的决心。

原来孙之獬现身说法,并拿出武英郡王阿济格书信,承诺只要谢三宾归降满清朝廷,就会授予他高官厚禄。

而且保证他享受荣华富贵,子孙无忧。

当然封赏只是其一。

另外孙之獬还威胁他说道。

“大清武英郡王,靖远大将军的三十万大军,已经过了彭泽,不日就会抵达池州城下。”

“此时归顺满清朝廷,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若拒不归顺,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威逼利诱之下的谢三宾,原本就不想在池州待了,现在他家小也都在城中。

思虑之下,他才说道:“我愿意归顺朝廷,而且我或许能够说服守备土国宝一同归顺。”

“哦,此话怎讲?”孙之獬立马就来了兴趣。

谢三宾当即说道:“土国宝这人贪财,利用手中权势,贩卖私盐,克扣军饷,被人告到巡抚衙门。”

“安庆巡抚刘汉儒,已经决定要查办他,这是前来查案的李待问,亲口告诉我的,此人与家师颇有交情,故而透露消息给我。”

“真乃天助我也。”孙之獬抚掌而笑:“立即邀此人前来,我们不妨威逼利诱一番,告知刘汉儒即将对他抓捕问罪,此人必然归降。”

“孙大人言之有理。”谢三宾欣然点头。

也正是二人的密谋,才有了土国宝被邀一事。

当天晚上,三人一番密谋,臭味相投的三人,随即决定大开城门,做出了归顺阿济格的决定。

仅仅在一天之后,阿济格帐下前锋大将,满洲正黄旗都统纳穆泰,与汉军正白旗都统刘芳名,率领的三万人马,便顺利进驻了池州城。

池州不战而降,让阿济格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得以长驱直入,进入了南明腹地。

然而,投降的谢三宾,为了立功受赏,直接献上一计。

谢三宾献上的这条计策,差点直接覆灭了南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