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弃守德安池州之变(1 / 2)

第380章弃守德安,池州之变

虽然没有战马的加持,但张国柱率领的万骑军左营三千将士,即便是步战之中,依旧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内穿罩甲,外穿布甲的张国柱,头戴着一顶清军的盔枪帽。

犹如一头凶兽般,突然朝着敌将全节冲杀了上去。

完全没有准备和防备的全节,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仓促迎战下,手中挥出的长枪,被张国柱一刀斩飞。

这个时候,同样没有战马的全节,惊恐之下转头便要逃跑。

“杀!”

然而对于这样的捕杀机会,张国柱岂能错过,怒吼一声的他,手握长刀,纵身跃起,长刀凌空斩下。

全力一击之下的长刀,闪耀着光芒重重砍在全节的后背之上。

“呃~啊~!”

如遭雷击的全节,衣甲破碎,后背被锋利的刀刃砍出一刀殷红的伤口,鲜血几乎是喷涌而出。

“死!”

张国柱手中的长刀划拉而过,彻底结束了全节的性命,头也不回的挥刀杀向了敌阵之中。

“杀!杀!杀!”

身后的三千士卒,怒吼连连,如一头头凶猛的群狼,直接冲杀进了敌阵。

失去全节这么大将,被杀得措手不及的清军士卒,无不是拔腿而跑,瞬间整个阵势大乱。

人称铁头将军的张国柱,却是不管不顾,带着一队士卒,一口气追杀出数里,眼看德安城在望,他才停下脚步。

城外发生的战事,第一时间传到了尚可喜手中。

亲自赶到城头的他,看到夕阳下缓缓后退的明军人马,神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回禀王爷,全节总兵被杀,我们的粮食被明军劫掠。”

很快出城的人马,从败逃的士卒口中,得知城外的情况,向尚可喜进行了汇报。

“运粮船队被劫?”尚可喜眼皮一抽,愤怒的吼道。

“吴山镇码头的守备,真是该死,这样大的事情,竟然没有传出半点消息。”

“王爷,粮食被劫,城中粮食只够两天所需,接下来该怎么办?”

一旁的中军营总兵线国安,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立即集合人马撤退,德安不能再呆了,回九江去。”

尚可喜没有丝毫迟疑,立即做出了决定。

向来惜命的他,已经敏锐的嗅到危险的气息。

城南修水码头的突袭,说明明军前头部队,已经抵达城外。

如果不是码头与城池相距过远,这支假扮运粮队伍的明军,很有可能会直接进入城门。

想到这些的尚可喜,心中充满了后怕。

要不是他派全节去码头接应,识破了明军计谋,只怕现在城门失守,他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

“智顺王,这个时候撤退,万一明军追击,我军势必溃败啊。”

接到消息的索海,赶到城头说出了自已的担忧。

“索海大人,城外来的是明军的先头部队,主力还未赶到,现在撤退正当时。”

“一旦明军主力赶到,那就不是撤退,只能拼死突围。”

尚可喜态度坚定的道:“听我的没有错,今晚是我们撤退的最佳时机。”

“那就这么办吧。”索海本不是一个惜命之人,但现在他迷恋上了江南的风花雪月,还有江南婀娜多姿的美人。

加上已经年过五旬的年纪,让他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冲劲。

现在的他只想好好的在江南地区,享受着荣华富贵。

德安城中数万人马的撤退,并没有瞒过已经退回修水码头的张国柱。

得知城中的兵马正在大撤退,张国柱顿时有些急了。

此时的他后悔不已,要是知道无法诈开城门,他定会用船只把战马运来。

现在他们刚刚打了一仗,虽然杀敌两千多人,俘虏了一千多人。

可体力也消耗殆尽,加上没有战马加持,他也不敢贸然在夜色下追击敌人。

一直到德安城中的喧闹声结束,张国柱这才不甘的率军,进驻了德安城。

而这个时候清军早已经撤离。

一直到子夜时分,韩烈率领亲卫营,与万骑军中军营的人马才赶到德安。

“尚可喜不是有五万人马吗?”

“就因为你们一次突袭,他们就连夜跑了?”

在城门口的迎候的张国柱,向韩烈,崔定国汇报了敌情时,崔定国一脸吃惊的问道。“粮食被劫,德安易攻难守,尚可喜撤离是明智的选择。”

韩烈倒是很平静,只能说是张国柱打草惊蛇了。

但张国柱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假扮运粮队,趁着夜色掩护,等到大军抵达时,诈开城门,定可取得奇袭的效果。

只是张国柱不知德安地形,也没有料到尚可喜会派兵来码头接应运粮队。

从而导致既定的战略目标失败。

“先入城吧,今晚在城中休息一晚,明日再做打算。”

尚可喜的撤退,让韩烈围歼他的计划流产。

这个结果看似避免了一场大战,但却导致韩烈下一步攻打九江的部署彻底失败。

十月十六日,已经进入初冬。

一轮明月高挂,站在德安城城门楼上的韩烈,却是久久无法入睡。

像这样失眠的日子,韩烈其实很少经历的。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今晚的他心绪一直不宁,总有一种有大事要发生的之感。

“大将军,已经三更天了,是不是该歇息了?”

护卫在韩烈身旁的孙思克,眼看天色不早,上前提醒了一句。

“斥候队有没有消息传回来?”韩烈面色平静,一双眼神炯炯有神,抬头看着天空之上,高挂的圆月。

“还没有,应该是敌军跑的快,斥候队的人还在追踪吧。”孙思克恭敬的回道。

“嗯,一有消息立即来报。”

韩烈点点头,收回目光的他,看着城墙上值守的亲卫道:“安排大家轮值休息吧。”

“是!”

孙思克拱手应道。

次日一早,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的他,便早早的起来,绕着城墙开始了五公里的负重晨跑。

这是韩烈自律习惯,也是军队中的常规训练。

不过在行军打仗期间,军中的各项训练都是暂停的,毕竟行军打仗将士疲惫,再进行训练,只会消耗体力和精力。

跑了半圈的韩烈,见到吴六奇策马而来,遂停下了脚步。

“回禀大将军,杨衍率领忠义军各营,已经进驻吴山镇。”

“斥候队刚刚折返,撤退的敌军,四万余人,马不停蹄,正在飞奔向九江撤退。”

“还有,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昨日夜里已经拿下建昌,正在往德安赶来。”

听完吴六奇的汇报,韩烈思虑片刻说道。

“传令下去,各军向吴山镇出发,通知罗平安率军不必来德安,直接转道前往吴山镇。”

“还有,给南昌的万元吉传令,让他派人加强南昌防务,忠义军左右二营,作为机动部队,暂时归他指挥。”

“德安,建昌,安义各县可以派人接管,维护秩序和治安,同时可以安排百姓迁往南昌和瑞州安置。”

“务必告诫万元吉,南昌的城防军事,必须由他和巡抚钱肃乐,都司总兵郑鸿逵三人决断,不可一人独断专行。”

“卑职记下了。”吴六奇虽然是武夫出身,但他记忆力超群,基本上韩烈的命令,别人要记述下来,而他却仅凭记忆力,就能复述一遍。

虽然是在大军云集的城墙下晨跑,但韩烈却绝对不会傻乎乎的一个人跑步。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即便他武艺不凡,身手高超,但除了在家里,他也绝不会一人独行。

亲卫营一队二十五人的亲兵,这会就就始终护卫在他的左右十步之内。

尚可喜的撤退,加上从俘虏口中获悉,九江城中尚有五万清军驻守。

韩烈心中很清楚,以他目前手中的各军人马,想要短时间攻下九江,显然是不可能。

九江是一座重镇,易守难攻,尚可喜率领四万人马撤回,加上城中的五万守军,足有九万人马。

韩烈目前虽然可以调动忠义军,神机军,万骑军,亲卫营四支主力,总兵力达到十二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