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军事上的斗争。
在政治上韩烈也早有布局,闽浙总督蒋德璟,福建巡抚黄景昉,左右布政使黄鸣俊,李先春,按察使何楷这帮人。
虽然不是韩烈的人,但却都是忠于朝廷的大臣。
蒋德璟和黄景昉更是做过大学士的朝中重臣,他们的政治手段,可不是郑芝龙能够相争的。
韩烈当初安排这些人起复,就是让他们与郑家斗,等斗的差不多了。
亦或者是等他腾出手后,自然也就是他坐收渔翁之利的时候。
“大将军,如今袁州既定,下一步是不是要进攻九江?”
聊了一下福建局势,陈子龙有些振奋的问道。
这段时间在江西的战事,他虽然不是主力,但他率领的偏师,先后收复抚州,临江,袁州,加上吉安。
他这个南赣兵备道,江西按察副使,凭借这些功劳,至少可以升任江西按察使一职。
若是在接下来的九江战役之中,能够再立新功,等战事结束。
无论是行省巡抚,还是六部侍郎,他都有资格去争取一下。
这点陈子龙还是有信心的。
“九江战役肯定是要打,但大军决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眼下敌军态势不明,先回南昌再做决定。”
韩烈点点头,看向对方说道。
“眼下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做。”
“请大将军吩咐,卑职愿意效劳。”
陈子龙当仁不让的作揖回道。
“人中兄,你是我是信赖的人,眼下袁州道路打通,我希望你去一趟湖南。”
韩烈语气严肃的说道。
“湖南的得失,关乎西南半壁江山,如今湖北沦陷,湖南局面不明,但我听说巡抚何腾蛟,原湖广按察使堵胤锡。”
“长沙知府周二南,以及原义军残部,都聚集在湖南地区。”
“我希望持我军令,前往长沙招抚各路人马,镇守湖南,为我们收复湖北做好准备。”
“你以朝廷钦差,大将军府参军长史,兼任湖广巡按,监军使身份,率领一万人马前往长沙府。”
“卑职遵命。”陈子龙没有想到,韩烈不但让他统军去湖南,还予以如此重任。
虽然这些官职,都是虚衔,但作为韩烈的使者,代表朝廷的钦差,还手握一万兵马,他去了长沙府,自然是见官大一级。
“李来亨,邵苓芝听令。”
韩烈在陈子龙应诺下,扬声喊道。
“末将在。”门外值守的李来亨,邵苓芝职位不够,之前是没有资格入大堂参与议事。
“李来亨听令,我授予你湖广招讨使,加湖广总兵衔,以大将军府参军身份,率军保护陈大人入长沙府。”
“邵苓芝加授亲卫营指挥同知,以招讨副将身份,护卫左右。”
“你们到任之后,要选贤择能,大胆启用贤才,成立湖广总兵都司营,整顿兵马,严肃军纪,严格执行法度,护卫潇湘子民。”
在韩烈的叮嘱下,李来亨一脸恭敬的回道。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现在湖南的势力,明朝的官府实力相当薄弱。
最主要的原因是巡抚何腾蛟这个人太过迂腐。
因为他不信任义军的兵马,始终不肯招揽和重用这支兵马,从而导致湖南抗清兵马,迟迟得不到壮大和稳固。
而胆大心细,颇有谋略,善于统兵的按察使堵胤锡,又被何腾蛟排挤,从而导致内部不和。
要知道这个时候,在长江南岸的岳州府,马进忠,王允成率领的两万人马,因为没有降清,盘踞岳州备受煎熬。
在澧州府方向,长江巫山一带,原李自成手下大将军张鼐,袁宗第,刘芳亮,谷可成等将领,率领的原义军人马,足有十万之众。
这些人马也都表现出了积极抗清态度,但何腾蛟却不愿意接受他们。
马进忠和王允成是原来左良玉的部将。
左良玉死后,左梦庚投降,让本就与左良玉不和的何腾蛟,对于这支人马,自是抱有防备和怀疑。
至于张鼐,袁宗第这支大顺军,更是让何腾蛟排斥。
读圣贤书的何腾蛟,为人迂腐,满口忠义仁孝,在他看来义军攻占京师,必死崇祯,那就是他的死敌。
在他看来这些义军,与建奴鞑子没啥区别,都是自已的死敌。
虽然堵胤锡多次劝说,希望何腾蛟能够下令,接济拉拢义军,收为已用,都被何腾蛟训斥,甚至还讥讽他不忠不义。
虽然对于湖南的局势,韩烈目前并不清楚。
但韩烈知道何腾蛟这个人,在湖南督师期间,只能用昏庸无能来形容。
要知道何腾蛟死后,袁宗第和马进忠为首的抗清队伍,这才得到南明永历封赏认可,从而为南明续命十几年。
如果何腾蛟能够第一时间,拉拢重用这支人马,必然能够凭借长江天险,守住湖南,两广,云贵川之地。
可惜,这个大好局面,白白被葬送。
“人中,你要切记,到达长沙府后,你代表的是朝廷,做事必须果断,认为对的事情,一定要坚决执行。”
“不要陷入内讧和内斗之中,凡事可先斩后奏,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即便是天大的问题,我都帮你顶住。”
韩烈紧跟着拉着陈子龙,郑重的叮嘱了一番。
湖南局势的稳定,在韩烈看来,不亚于接下来的九江战役。
“卑职,末将告退。”
在韩烈的殷勤叮嘱下,陈子龙,李来亨,邵苓芝三人,当天便率领一万兵马,奔赴长沙府而去。
“公愚,这次我们收降了多少俘虏?”
战事结束,将领们可以休息,但韩烈这个主帅,反而更加忙碌。
他需要核对攻击,安排封赏,慰问伤员,还要处理政务。
“回禀大将军,收降俘虏一万五千士卒,都是没有剃发的降兵。”
“另外宋奎光,郭天才二人率部两万归顺。”
刘楗是韩烈的参军主薄,他率领的参军府幕僚,主要就是协助韩烈处理军务。
“荩臣,鉴伯,你们二人着手扩编亲卫营。”
“兵力扩编到两万人,荩臣你为亲卫营都指挥使,鉴伯你为副指挥使。”
郭天才和宋奎光手下的兵马,韩烈都见过,这些兵马都是老兵,正好扩充起来。
“末将遵命。”孙思克字荩臣,吴六奇字鉴伯,二人如今已经成为韩烈最忠诚的亲卫之一。
“李师膺擢升亲卫营指挥佥事,王德,孙平升任亲卫营千户。”
“调任郭天才为亲卫营指挥同知,立刻生效。”
韩烈紧接着对孙思克再次吩咐了一句。
“末将告退。”孙思克和吴六奇二人告退之后。
韩烈再次对刘楗吩咐道:“拟令,向兵部上报秦光福功绩,追封总兵官,门荫二子,享受八品俸禄。”
“是。”刘楗起草文书之际,韩烈继续下令道。
“调任降将陈芳为神机军左营参将,吴高为右军参将,让二人接到军令,立即向罗平安报道。”
“任命宋万为袁州守备营守备,级别明确为正三品武官衔。”
“降将潘永禧为守备营副将,调拨三千兵马归袁州守备营。”
……
在袁州城休整了三天的韩烈,率军开始返回南昌。
十月初八上午,韩烈率军进入瑞州府境内。
这会距离南昌,也仅有一天路程。
“启禀大将军,留守南昌的万大人,送来紧急军报。”
策马走在中军之中的韩烈,喝住战马之际,亲卫营千户王德,已经迎了上去,接过军报,快速送到韩烈手上。
拆开密封的军报,韩烈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来的倒是挺快,那就让你们领略一下,我大明雄兵的厉害吧。”
嘴角轻扬的韩烈,沉声道:“全军停止前进,命令各军主将,副将前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