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陈子龙巡按湖广
拿下袁州,斩杀敌将金声桓,胡有升,王得仁一众将领。
韩烈发动的江西战役,基本取得圆满成功。
因为就在袁州收复的次日,江西都司总兵郑鸿逵,顺利收复吉安府。
这也就是预示着,江西布政司行省下辖的十三府,仅剩下九江府没有被收复。
十月初二,陈子龙率领江西都司营一万人马,朱成功率领福建都司营八千人马。
与杨衍率领的忠义军一部,崔定国率领的万骑军,抵达袁州城。
其中还有宋万,说降的分宜守将郭天才所部一万起义部队。
“恭贺大将军收复袁州,全歼江西叛军。”
袁州知府衙门大堂之上,一众将领齐声向韩烈表达了祝贺之情。
心情大好的韩烈,笑着摆手道:“诸位大人,将军不必多礼,此番得胜,皆赖三军之力。”
“尤其是宋奎光将军,拨乱反正,阵前起义,当属首功。”
面对韩烈的赞赏,人群之中的宋奎光,连忙出列作揖拜道。
“大将军谬赞,若没有大将军信赖,不计前嫌,末将早已经身死,岂有立功的道理。”
“宋将军不必自谦,你能够审时度势,拨乱反正,这是你的智慧,也是勇气的表现。”
韩烈正色的说道:“鉴于你立下的大功,我当上表陛下和皇太后,为你请功,授予你挂印总兵衔,敕封爵位封赏。”
“谢大将军提携,末将必当肝脑涂地,以报大恩。”这一刻的宋奎光,无疑成为堂下一众将领的焦点。
韩烈之所以当众大肆封赏宋奎光,并不是宋奎光的功绩真有那么大。
而是他需要一个这样的榜样力量。
宋奎光这样一个降将,获得封赏越高,影响力越大,这对于那些背叛朝廷的将士来说,无疑会起到一定的影响。
这点,普通的将领或许感觉不到,但级别越高的将领,越是能够体会到。
加上此刻在九江的清军之中,原左良玉帐下的人马,多是湖广和江西籍的人马。
现在韩烈收复江西,湖南也将成为他势力辐射。
这个时候朝廷发布,投降招揽消息,对于那些士卒来说,必然可以起到动摇军心的作用。
要知道原左良玉帐下投降的二十万大军,现在都没有剃发,就是清廷考虑到这些人马,还不够安稳。
历史上金声桓,王得仁反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清军下令剃发,热闹了江西,湖广的将士,从而引发了一场兵变。
“袁州战事结束,这半个月来,将士们都辛苦了,本将军也会为大家叙功请赏。”
“大家在城中休整一日,十月初四,神机军,忠义军,万骑军撤回南昌待命。”
说完了封赏之事,韩烈宣布各营参将下去休整。
只留下了各军主将,以及陈子龙,朱成功二人。
今早各军入城之时,韩烈特意出城迎接,专程只为朱成功一人。
时年只有二十二岁的朱成功,比韩烈还要年纪几岁。
长相俊朗,目若星辰,英姿挺拔的朱成功,但从相貌上来看,就给人一种正义凛然的气质。
“建昌伯,此次远征江西,你也是劳苦功高,本将军也听说了,你的忠心,让人敬佩啊。”
韩烈起身走到朱成功面前,拉着他的手,一脸亲切的笑道。
“当初我向陛下保举,赐你国姓,是因为你的恩师牧斋先生说你品行高洁,乃国之栋梁。”
“今日看来,你确实担得起国姓尊号。”
面对韩烈的热情,朱成功自谦的笑道。
“大将军谬赞,与大将军您相比,末将还差的远呢。”
“哈哈哈……”
韩烈开怀笑道:“国姓爷不必自谦,我相信假以时日,你的成就必然远胜与我,成为万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吗?”朱成功见韩烈说的这般真确,一时有些茫然。
“不错,凡是在抗击外族入侵,保家卫国之中,建立丰功伟业之人,皆可称之为民族英雄。”
韩烈正色的说道:“福建地处海洋,宝岛夷州近在咫尺,我听说红毛西洋人,如今在夷州建立了城堡,大肆奴役岛民,劫掠我大明过往商船。”
“还经常犯我福建沿海城池,掠杀我沿海居民。”
“我等身为大明臣子,若任由红毛洋人欺辱,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堂?”
“如今江西战事,暂时告一段落,我希望将军回返福建,以福建都司总兵,兼任闽浙水师提督,泉州市舶司提举。”
“全权负责闽海军务,开海通商,收复宝岛夷州,扬我大明国威,威慑四海。”
“我记得前朝时期,陈元光因为开发漳州,被追封为开漳圣王。”
“若国姓爷能够秉承先贤遗志,为我大明收复夷州,我定当奏请陛下,为国姓爷请封开台圣王封号。”
“保你郑家子孙,世袭荣华富贵,世镇夷州。”
韩烈的一番慷慨陈词,不单单朱成功听得血脉喷张,堂下的陈子龙,杨衍,罗平安,崔定国,等一众将领,无不是呼吸急促。
实在是这份功绩太大,大到足以彪炳史册,流芳千古。
相比起这份丰功伟业,其它的功绩,已然是微不足道。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这就返回泉州,为我大明尽忠,绝不辜负大将军的信任与重托。”
年轻气盛的朱成功,本就是一个满腔热血,胸怀家国大志的热血青年。
历史上的他,为了忠义,舍弃孝道,与投降的父亲郑芝龙断绝关系。
即便是清廷用他父亲兄弟,族人上百口威胁,让他投降,他都不为所动。
毅然举起反清大旗,誓死与建奴死磕,直至病逝最后一刻,也没有屈服。
为此,恼怒不已的满清朝廷,最后只得杀了其父郑芝龙以及郑家族人泄愤。
而朱成功的忠义之举,加上收复夷州的功绩,被永历皇帝加封为延平王,并且传至其孙郑克塽,方才在康熙二十二年战败投降。
鉴于历史人物特性,韩烈对于朱成功主持福建军务,那是一百个放心。
最起码不用担心,朱成功会背叛朝廷,会被家族左右。
一个忠义之人,根本不怕他做大,因为哪怕是他做大了,一封诏书,就足以要了他的小命。
历史上的蒙恬,岳飞,皆是忠义之臣,手握雄兵在手,可最后却都是一封诏书,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处死。
如果郑芝龙是一颗毒瘤,那么朱成功就是一柄锋利的手术刀。
韩烈根本不需要自已动手,只要扶持朱成功,就可以轻易把郑芝龙这颗毒瘤除掉。
“国姓爷,今日好好休息一下,明日我为你饯行。”
韩烈上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末将告退。”一脸喜悦的朱成功,恭敬而退。
“大将军,郑芝龙海盗出身,竟然培养出这么一个忠义的儿子,倒是出乎人的预料啊。”
陈子龙看着朱成功离开的背影,有些感慨的说道。
这段时间他与朱成功多有接触,对于沉稳厚重,不失智慧的朱成功,也是颇为认可和欣赏。
小小年纪,文武双全,这绝对是国之栋梁。
“郑芝龙的家乡同安,那可是孔孟之乡。他虽然早年为盗,但骨子里对于儒家先贤,还是充满敬畏与崇拜的,不然他也不会花费重金。”
“让儿子拜在钱谦益门下学习,只是他不知道,儒家向来讲究忠孝仁义。”
“这一切可都与他海盗身份和思想背道而驰。”
韩烈这段时间,早就通过锦衣卫的情报,把郑芝龙的情况摸清楚了。
这个人年轻的时候,确实有些本事,在海上成为一代霸主。
但自从上岸,被大明招安之后,他只想享受荣华富贵,对于功名利禄,可是陶醉不已。
现在的郑芝龙虽然手握十几万人马,在福建的影响力巨大,可实际权力却在逐渐减弱。
他的几个兄弟,个个好吃懒惰,争权夺利,声名狼藉。
而侄儿郑彩更是野心勃勃,大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唯有郑鸿逵,朱成功二人,性格内敛,为人仁厚,却不失忠义,更难得是文武双全。
韩烈把郑鸿逵调任江西担任都司总兵,目的就是助涨郑彩野心。
现在又让朱成功返回福建争权,这就是要挑起他们家族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