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庄得知消息后大喜,当即手书一封给阿史那承庆表示感谢。
随后他又以安庆绪的名义封阿史那承庆为楚王,河南节度使。
同时被加封的还有尹子奇、史思明、崔乾祐、安守忠四人。
尹子奇被封为吴王,淮南、淮北节度使。
史思明被封赵王,河北、范阳节度使。
崔乾祐被加封魏王,河东节度使。
安守忠被加封雍王,关内节度使。
尹子奇虽然被封王,但却并没有立即回师救援洛阳,此时他对安禄山之死还是心存疑虑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对安禄山有多忠心,而是担心安庆绪对自己不利。
尹子奇原本可是安庆宗的亲信,与安庆绪可并不对付。
安庆绪一上台就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此做法如何能够不让尹子奇担心。
严庄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在加封尹子奇之后不久,又让安庆绪亲手写了一封信给尹子奇。尹子奇见信之后,这才领兵回援。
十月十二日,阿史那承庆军与刘策军在洛阳东南七十余里处相遇。
双方二话不说随即展开军阵,在此地展开激战,双方激战十余日,大小二十余战,始终难分高下。
刘策军本身携带的粮草就不多,经过这十余日的激战,粮草已是有些不足,再加上亲事司传来情报,尹子奇已经回军,为了避免被围,刘策只得下令退兵。
阿史那承庆见刘策退兵,猜到刘策当是欲从陕郡渡河。
因此下令给驻守陕郡的田承嗣,命其出兵拦截。
阿史那承庆这时的打算是把刘策军包围在陕郡据而歼之。
不过他显然是高看了田承嗣,田承嗣此人以孝道和长袖善舞著称。
其与叛军各将的关系都不错,为人处世也是极好的,就是不会打仗,胆子也比较小。
接到命令后,他犹豫了,虽然最后在下属的催促下还是出兵了,不过却是被刘策军一战击溃。
结果不但没有挡住刘策,反而把陕郡郡城给丢了。
陕郡的丢失,让叛军上下皆是颇为恐慌。
严庄派出了驻守洛阳的五万叛军配合阿史那承庆进攻陕郡。
刘策此时虽然占据了陕郡解决了粮草,但因为潼关还在叛军手中,若是继续在此停留危险实在太多。
在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陕郡,退至黄河北岸进行休整。
叛军随即再次占领陕郡,严庄和安庆绪得知消息后,当即下令大赏三军。
安庆绪也是难得的从深宫之中跑了出来,下诏封阿史那承庆为相,开府仪同三司,同时也正式拜严庄为右相。至于陈希烈则被罢相。
刘策退回黄河北岸之后,反省了自己这一次的行动,并上书李恽承认自己的错误。
李恽收到刘策的上书之后,不但没有责罚他,反而奖赏了他。
刘策这一次的进军虽然最终被叛军击退,但在战略上却是极其成功的。
因为刘策军的行动,叛军被迫从南阳撤军,不但解了南阳之围,也让南方唐军的压力大大减轻。
刘策这一次行动之后,叛军不得不在洛阳囤积重兵,这就让叛军的机动兵力大大减轻。
另外因为刘策军的行动还让叛军疾病乱投医,大势封赏诸将为王,这其实也会导致叛军内部更加分裂。
就在刘策在黄河北岸休整之时,李恽经过对潼关周围地形的多次勘察也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在潼关南面为肴山,这肴山靠近潼关之处有一条南北走向长约三十里天险深谷,其南端始于秦补离岔峪口,北到潼关南面两公里左右的石门关。
整个沟谷势如壁立,灌木丛藤夹杂其间,少有人迹。
也正是因为有此险谷,潼关才会如此难攻。
如果能拿下此地那么,夺取潼关就很容易了。
不过想要夺取此地也不容易,为了为了守住此地,叛军在其西侧,修建了足足十二座堡寨,以拱卫潼关。
唐军前番进攻潼关,就深受其苦,不过兵法有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此地虽险,不过与蜀道、华山相当。因此李恽相信,定然有部分夺取此地。
思忖多时,李恽又亲自带人进入山中进行了一番探查,最后李恽下定决心就把叛军以为最险要之地当着突破口。
回到军营之后,李恽立即召集众将议事。
当李恽在军议之上提出自己的计划时,立即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
因为自从潼关建立后还没有人夺取过此险谷,在许多人看来,要夺取此地,还不如直接强攻潼关。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表示反对,张兴、李瑄、高适等人就表示了支持。
因为支持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李恽索性带着众人直接到了险谷面前。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两侧山峰巍峨,峭壁如削,直插云霄,仿佛是大自然用巨斧劈开的一道裂缝。
其间还隐隐可以看见叛军布置在其上的营寨。
李恽指着前方高峰道:“诸君若是我们能夺取此峰,在其上建立炮兵阵地,叛军能挡乎?”
“殿下,咱们真的要从爬上此峰?”
已经升任一军军使的李宁看着眼前的山峰不禁吞了口唾沫。
此峰确实是太险要了,就算是华山也不过如此。
这样的险峰仅仅是人爬上去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还要把火炮运上去。
仆固怀恩等人看着眼前的山峰也是皱起了眉头。
不过众人并没有着急说话反对,众人都相信李恽定然是想到了办法。
李恽这时环顾众人道,“此处虽险,但事在人为,叛军绝对想不到咱们会从此峰进攻,再则也有言,“办法总比困难多……某还记得曾经听过一句话“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后人就不能走了吗?”
李瑄看着群山点头道:“殿下所言甚是,事在人为,只要能拿下此地,咱们至少可以减少十万人的伤亡,为了兄弟们少流血,也当试一试……”
李恽这时也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虽然还是有些人在心中质疑,不过按照李恽的计划就算失败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是以最终众人皆认可了李恽的计划。
李恽满意的笑了笑,下令从当地寻找熟悉此地之人,并颁下了重赏。
很快派出去找人的斥候就带回来一老一少两个人,看样子应该是祖孙。
“老丈对这此地熟悉?”
李恽和颜悦色的向那老人。
那老人闻言恭敬的道:“小人世代就以采药为生,这方圆百里怕是没有人比咱更熟悉的了……”
李恽面上带着微笑道:“某如今欲登上此峰,不知可有道路通向此峰?”
老者此时已经平静了许多,他躬身道:“启禀明公,这路说有也有,说无也无……”
“这沟中确实有一条只有采药人才会走的小道,不过小道却是非常危险,稍不注意就有性命之忧。”
“不知老丈可能带我等上去?”
李恽继续询问。
那老者此时面露为难之色道:“这路一般只有老练的采药人才能上得去,一般人恐怕……”
老者虽然没有说出来,不过李恽已经明白他的意思。
“不知要登上此峰需要注意些什么?”
询问间李恽还命人取来了一些赏赐之物。
老者得了赏赐之后,非常兴奋,当即向李恽说了一番采药人的技巧。
李恽听得却是连连点头。
老者的言语却是让他生出了成立一支特种兵的想法,这也一直是他以往忽略掉了的地方。
现在仔细想来在关键时刻一支懂得特种作战的军队其实是很有用的。
就比如如今这种情况,若是有一支特战队在就简单很多了。
“老丈,不知这周围的采药人多吗,可否替我邀请来此!”
老丈一听面露诧异之色:“不知将军要这么多采药人是……”
李恽从他的话语中很明显感觉到了一丝堤防。
李恽让人给老者上了一杯酒,笑道:“老丈,实不相瞒我欲占据那高峰,夺取此地……正需要老丈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