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亨准备派人联络安禄山,与安禄山结盟对抗李恽之时,安禄山叛军也打探到李恽军骑兵主力离开的情报。
收到情报的安禄山感觉有机可趁,当即召集手下大将进行商议。
“诸位将军,今日探子来报,李恽军的骑兵主力已经悄然离开,只留步兵和少量骑兵在渭水东岸固守。”
安禄山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让人无法忽视。
安守忠闻言,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陛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李恽军骑兵主力一走,他们的防线必然空虚,我们正好可以趁机发动进攻,一举将他们击溃!”
阿史那承庆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不错,陛下。李恽军虽然勇猛,但毕竟兵力有限。如今他们分散兵力,正是我们各个击破的大好时机。只要我们能够迅速行动,必定能够取得胜利。”
李立节则显得更加谨慎:“陛下,虽然机会难得,但我们也不得不考虑风险,他们的兵力虽然不如咱们,但却多为百战精锐,咱们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蔡希德也附和道:“李将军所言极是。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进攻,还要考虑如何撤退。一旦战事不利,我们必须能够迅速撤离,以免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宇文宽则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
“陛下,我觉得咱们还需要考虑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李恽军的骑兵主力为何会突然离开?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打算?或者是不是已经得到了什么消息,准备对我们进行反击?”
安禄山闻言,微微颔首:
“宇文将军所言甚是。我们确实不能盲目行动,必须搞清楚李恽军的动向和意图。传令下去,让探子继续密切监视李恽军的动静,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立即向我汇报。”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安禄山这时则继续道:“不过,即便李恽军有所准备,我们也不能坐失良机。朕计划先派出一支小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如果他们真的设下了埋伏,那我们就立即撤退;如果他们只是虚张声势,那我们就趁机发动总攻。”
安守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陛下,这个主意好!臣愿意亲自率军前去试探。”
安禄山看了安守忠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善!安将军勇武过人,定能胜任此任。不过,尔也要小心行事,切不可轻敌大意。”
安守忠恭敬地应了一声:“陛下放心,臣定会小心行事。”
商议已定,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安禄山则独自坐在殿中,凝视着面前的舆图,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夜色渐深,殿外的风声也更加猛烈起来。安禄山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这段时间李恽陈兵渭水西岸,让他感觉寝食难安,他早就想出击。
但泾阳之战却让他顾虑重重,而且朔方军的骑兵又是天下之最,若是战败,逃都没法逃。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一直忍耐着没有出击。
这一次李恽军骑兵主力离开,总算是让他看到了击溃李恽军的希望。
如果能够击败李恽军,短时间内就没有一支能够真正威胁到自己的唐军,甚至有可能一举收复河北,夺取河东,如此天下还有谁能抵挡自己。
……
安禄山叛军在行动,李恽自然也没有闲着。
经过这么多年的渗透,亲事司在叛军之中也打入了不少探子。
甚至有许多探子在十年前就加入了安禄山麾下,如今已经爬到了中高层的位置。
安禄山叛军的行动计划很快就被送到了李恽面前。
得知叛军计划发动进攻,李恽不惊反喜。
实际上李达与李野两部骑兵离开的消息还是他命人主动透露出去的。
虽然少了两部骑兵,但李恽手下仍然有过万的精锐骑兵。
另外装备战马的骑马步兵也不下一万,因此唐军的战场机动应变能力并不差。
何况李恽手中还有火炮,虽然如今的火炮还很原始,实心弹杀伤效果不佳,霰弹射程太近,但对骑兵的威胁却是巨大的。
因为马这种生物其实胆子是很小的,尤其是害怕巨大的声响和明晃晃的尖锐之物。
如今火炮才刚刚出现不久,李恽军也才开始对战马进行应对火炮的训练,更不用说叛军的战马了。
李恽召集众人进行商议,许多将领都建议在渭水西岸与叛军进行一场决战。
李恽此时也是有所意动,若是能够击溃长安的叛军主力,那么就可以全力西向,不用担心来自安禄山叛军的威胁。
不过这个时候刚刚从朔方赶来的杨国忠却是起身问道:“节帅是打算现在就收复长安吗,若是现在就收复长安此乃善策!”
“同时还可以以一支兵马从南面绕行至长安城南以分其势……还可令李光弼出泾阳攻长安以北!”
李恽闻言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之前众人就已经讨论过此时收复长安的利弊,如今的情况下收复长安虽然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却是利大于弊的。
就算不提政治上的原因,仅仅是军事上就会落入被动。
夺取长安之后,就要从进攻方变成防守方。
长安城如此巨大,没有二十万大军根本难以防御。
可若是以二十万大军守长安,那么机动兵力就会严重不足。
如果李亨与安禄山联手,那么就将陷入被动之中,战争的主动权很可能会易手。
马汉这时道:“咱们歼灭了叛军主力后,也可以暂时不入长安啊……”
这个时候杨国忠笑了笑继续道:“若是咱们击溃叛军之后不入长安,恐怕天下人的唾沫都可以把咱们淹死。”
李恽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杨相所言甚是,此时还不到收复长安的时机,如今的长安不过是一座空城!”
李岫也赞同道:“大帅和杨相所言甚是,我军应该先平李亨,收复西北,然后再取潼关。潼关若下,长安那就是唾手可得了……”
最终李恽改变了想法,改为在长陵地区设伏,击溃叛军,断绝叛军西进的幻想。
……
另一边安禄山也终于打探清楚李恽军骑兵主力的去向。
再次召集众将商议后,安禄山下令由安守忠率领一支精锐对渭水西岸的李恽军发动试探性的进攻。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渭水两岸时,安守忠已经率领着一支小部队悄然通过了渭水桥,向驻扎在长陵地区的李恽军靠近。
他们穿着轻便的铠甲,骑着快马,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群幽灵一般。
不久之后,他们就来到了李恽军的防线前。只见防线上三辰旗高高飘扬,士兵们严阵以待,似乎并没有因为骑兵主力的离开而有所松懈。
安守忠见状,心中不禁暗暗佩服李恽军的纪律和士气。
“当真是我大燕的劲敌!”
安守忠并没有贸然发动进攻,而是先派出了一支骑兵前去试探。叛军骑兵小心翼翼地接近防线,然后突然发起了攻击。
不过他们的攻击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李恽军的士兵们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他们的到来,纷纷举起盾牌和长矛,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叛军骑兵见状,不敢恋战,纷纷撤退回来。安守忠见状,心中明白李恽军果然设下了埋伏。
“全军撤退!”
安守忠反应也很迅速,立即下令撤退,以免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撤退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身后传来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安守忠心中一惊,回头一看,只见一支唐军正从后方杀了过来。
这支军队正是李恽设下的伏兵,这支伏兵首先占领了渭水桥,然后才夹击安守忠军。
安守忠见状,当即下达突击的命令,意图在唐军合围之前突出包围圈。
“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