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叛军骑兵从城南绕过来时,两个炮兵营三十门火炮都已经做好了发射准备。
“将军,那是什么?”
这个时候史朝义的副将也发现了东南方的唐军火炮阵地。
史朝义虽然没有见过火炮,不过他本能的感觉到了危险。
“列车悬阵!”
车悬阵是赵武灵王琢磨出的一种骑兵战术。
其实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击那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
不过这个战术在汉匈大战时才真正的大放异彩。
卫青霍去病都经常使用这个战术,汉军远征大宛之时,上官桀就是用这个战术以七百多骑兵击败康居万骑。
史朝义咬了咬牙,高声道:
“兄弟们,今日就让他们知道我等的厉害!”
“进攻!”
“杀啊!”
叛军骑兵向唐军炮兵阵地发起了冲锋。
就这样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冷热兵器的交锋开始了。
史朝义率领着铁骑如潮水般涌来,尘土飞扬间,他们的目标直指唐军的炮兵阵地。
阳光斜照,似乎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对决镀上了一层悲壮的金辉。
此时叛军上下都是信心十足,因为对面的唐军的军阵看起来确实很单薄。
仅仅只有六列长枪兵而已,在他们后面就是那奇怪的管状武器。
如果此时领兵的是牛廷玠或许情况会不一样,因为他是叛军中唯一见过火炮的将领。
但这只是如果,牛廷玠虽然见过,但也并没有重视,也正是因为如此,界桥之战后他也没有向史思明汇报此事。
此时,唐军的炮兵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身后的火炮犹如沉默的巨兽,蓄势待发。
史朝义的骑兵们越来越近,马蹄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死亡的序曲。
“开炮!”
“轰轰轰……”
突然间,唐军炮兵阵地上的指挥官一声令下,火炮的炮口喷射出炽热的火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霰弹如密集的雨点般倾泻而出。
那些原本勇往直前的骑兵,在这突如其来的炮火之下,瞬间被撕裂成碎片。
霰弹的威力巨大,它们穿透盔甲,撕裂肉体,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虚无。
史朝义的骑兵们在这密集的弹幕中挣扎、哀嚎,却无力改变命运。
他们的坐骑也在惊恐与痛苦中倒下,马蹄扬起尘土,却再也踏不出一步。
战场上,血雾弥漫,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血腥气。
史朝义的脸上写满了震惊与不甘,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队在这炮火之下节节败退,却无能为力。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炮火轰鸣的回响和骑兵们绝望的呼喊。
“开炮!”
唐军炮兵按照训练,迅速清洗炮膛,装填炮弹。
“自由射击!”
“轰轰轰!”
此起彼伏的火炮声震耳欲聋。
唐军的炮兵,如同死神一般,无情地收割着生命。
轰隆隆的炮声响彻了天际,城上的叛军,居高临下把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是雷公发怒了吗!”
“难道就连神仙也在帮助唐军!”
“这是鬼神之力啊!”
无数的叛军士兵在心中对自己一方的正义性彻底产生了怀疑。
士气也一落千丈。
接到通报的史思明、牛廷玠等叛军大将,一个个疾驰而来。
“轰轰轰……”
他们来的正是时候,此时战斗还没有结束。
唐军炮兵还在对着叛军骑兵猛烈轰击。
整个战场硝烟弥漫,战场上的情况震撼了几乎所有看到这一幕的叛军。
史朝义是很勇猛的,虽然脸被一颗霰弹擦伤,但他仍然高呼着带领骑兵冲锋。
可惜的是,人或许还能克服恐惧,但从来没有经历过炮火洗礼的战马,却是先慌乱了。
受惊的战马根本不听指挥,一个个在战场上乱跑。
许多士兵不是死在唐军炮火下,而是死在自己的战马马蹄之下。
史朝义同样被自己的战马抛下了马背。
还好他的反应够快,这才没有被马踩死。
“撤退!撤退!”
他高呼起来。
不过这个时候,士兵们耳中只有轰隆隆的炮火声,根本听不见其他的声音。
“炮火延升,骑兵出击!”
随着新命令的下达,炮兵把炮口转向了城头,而刚刚退却的李野领着骑兵又杀了回来,收割叛军骑兵的生命。
“轰轰轰!”
炮弹如同雨点一般向城头飞去,打的城头砖石飞溅。
“节帅快躲!”
一名侍卫猛得把史思明往旁边一推。
这时一发炮弹飞来正好命中史思明刚刚站立的位置。
史思明逃过一劫,但他那名忠心耿耿的侍卫却被打成了碎块。
城头的叛军四处找地方躲避,一个个惶恐不安。
城下史朝义的骑兵最终在这场不对称的战斗中全军覆没,史朝义也被李野所斩杀,头颅被插在了枪尖上。
这一场战斗实际上对叛军造成的伤亡并不算大,至少相对于叛军的总兵力来说是这样。
但对叛军士气的打击却是无比巨大的,许多士兵甚至不少军官都对这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产生了怀疑。
就连史思明和牛廷玠也在心中一度产生了怀疑。
常山叛军内部甚至有了投降朝廷的声音。
好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哥舒翰兵败,叛军占领潼关的消息,方才让叛军的士气稍稍回升了一些。
潼关失陷的消息传出后,可谓天下震动。
包括李恽军中也有许多人变的悲观起来。
李恽闻讯同样心如刀绞,此时他也对李隆基和李亨也已经彻底失望。
李隆基是李隆基,李亨是李亨,比起天下来他们算不得什么。
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颜真卿与李岘两人也赶了过来。
在两人的劝说下,李恽再次挥毫,号召天下有志之士,共赴国难,讨伐逆贼安禄山。
“昔日大唐,盛世繁华,海内晏安,万邦来朝。然则,奸佞之徒,安禄山者,狼子野心,蓄谋已久,今竟敢举兵叛乱,犯我河山,致使潼关陷落,家国危急,百姓涂炭,天地为之色变,神灵为之震怒!
吾等皆为大唐之子民,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今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岂能坐视不理,任由贼寇横行?必须振臂一呼,群起而攻之,共赴国难,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安禄山贼寇之众,然其逆天而行,终必自毙。吾等英雄豪杰,义愤填膺,誓死如归,必将斩将搴旗,破敌制胜。吾等当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以雷霆万钧之势,扫平贼寇,恢复河山,重振大唐之雄风!
吾等亦当铭记,战争之道,在于智勇双全,不可轻敌冒进。当审时度势,因敌制胜,善用兵法,以奇制胜。
天下英豪当以国家为重,民族为大,不计个人之得失,不惜生死之代价,誓死保卫大唐之疆土,维护百姓之安宁!
愿天下英豪,共赴国难,誓死如归。愿天地神灵保佑我大唐,愿祖宗之灵佑我子民。吾等当奋勇向前,杀敌立功,以报国家之恩,以慰百姓之望!
今号召天下英雄,闻风起云涌,共赴国难,讨伐安禄山贼寇。愿有志之士,奋勇当先,共襄义举,以成千秋伟业,流芳百世!
大唐万岁!百姓安康!
檄文一出,四海震动,无数英勇的将士,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驱逐叛贼,恢复大唐。
河东李光弼、河南郭子仪等人都派来了使者准备联合对叛军发起一次全面反攻。
李恽也不再保存实力,对常山城发动了总攻。
同时传令回朔方,动员所有力量准备下一步的大战。
天宝十五载六月二十六日,唐军终于攻破了常山城,叛军大将牛廷玠向李恽投降。
叛军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带领败兵退守邺郡。
六月二十七日,李恽军与李关泌军会攻井陉。
双方在井陉激战三日,终于攻破井陉,叛将高岩秀被俘,其下六万余叛军被俘。
如此整个河北、河东、朔方已经完全连成一片。
整个河北叛军只剩下一座邺城,如果不出意外很快就可以完全廓清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