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1 / 2)

惊慌之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一个个一边四出乱串,一边挥刀乱舞。

整个叛军大营到处都是战马的嘶鸣声,叛军士卒的惨叫声。

“诸君,跟我冲!”

刘成带着一队骑兵向大帐冲去。这时孙孝哲与安守忠两人正衣衫不整的从大帐中冲了出来。

赵广汉的刀锋划过,孙孝哲的头颅飞上了天空……

安守忠见势不妙,赶紧向后方逃去。

“将军死了,将军死了”

这时周围的叛军士卒也鼓噪起来。

孙孝哲之死让叛军大营完全混乱起来。

远处的赵广汉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又接连派出了两支骑兵对叛军大营发起突袭。

整个叛军大营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记其数。

安守忠拼命想要把叛军重新组织起来,但混乱中,根本没有人听他的命令。

无奈之下安守忠只得带着人先撤出大营,其余各部叛军也纷纷逃出大营。

天明之时叛军退到了蓝桥河畔。

此时叛军虽然还有三万上下但却是一片混乱,大部分士兵甚至已经把兵甲都给丢了。

叛军真正还保持着建制的只有安守忠带领的数百人。

“咚咚咚!”

“呜呜呜!”

就在叛军还处于惊慌失措中时。

赵广汉指挥唐军骑兵对叛军展开了全面进攻。

“大唐万胜!”

“杀贼!”

处于混乱中的叛军如何是唐军的对手,还没有接战大部分士兵就崩溃了。

短短一点时间整条蓝桥河就被叛军的尸体给铺满了。

安守忠部也被击溃,在几名亲兵的保护下,安守忠这才逃过了河往潼关奔去。

“降者不杀!”

赵广汉终于下招降的命令。

这一次大战终于以唐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叛军主将孙孝哲被阵斩,孙通儒被俘,只有安守忠逃回了潼关。五万叛军最终逃回潼关的不到三千。

叛军士兵的阵亡人数更是超过了两万人。

这些人死在唐军手下的其实只占一小部分。

大多数人都是在混乱之中,自相践踏而死,可以说死的一点价值都没有。

另外被唐军俘虏的还有两万三千余人,其余的人就属于失踪了。

与叛军人的惨状相比,唐军这边就好多了,战后统计,阵亡的士卒不过517人。而他们的收获却是巨大的。

不但直接摧毁了叛军一个强大的军团,而且还获得了堆积如山的战利品。

最后经过统计,此战唐军一共缴获了粮草六万余石,战马七千三百余匹,各式兵器十三万有余,钱帛近三十万。

不过赵广汉暂时无心关心战力品的事,他把俘虏交给李白处理后,率领骑兵部队继续向潼关进军。

他的目的并非是要进攻潼关,而是要为撤离长安百姓争取更多的时间。

赵广汉率领骑兵继续东进之时,蓝田一战的叛军败兵也陆续回到了潼关。

获知蓝田大败,叛军上下一片哗然。

叛军完全没有想到在他们的五万精锐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唐军摧毁了。

因为搞不清楚唐军的情况,驻守潼关的崔乾祐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先派人报告安禄山。

刚刚舒坦没几天的安禄山在得知蓝田大败的消息后,更是暴跳如雷。

愤怒之下他挥鞭把安庆绪抽了一顿,严庄上前相劝,竟然也被抽倒在地。

发泄完怒火后,安禄山立即下令集结军队,准备前往潼关。

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李恽在河北再次大败史思明与高岩秀。

常山郡与井陉关皆落入李恽手中,整个河北叛军只剩下一个邺郡(相州)。

……

李恽自范阳出兵之后一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

天宝十五载四月十一李恽攻破上谷。

四月十二日取博陵。

四月十四破文安郡。

四月十六取河间。

四月十九李恽亲领八万大军兵临常山。

叛军上下皆知,常山郡的重要性,因此自从夺回常山郡之后,叛军就在常山积极备战。

史思明和高岩秀两人几乎集结了叛军在河北的所有军队。

远在河南的安禄山也派出了两万精锐回援。

到李恽誓师南下之时,叛军已经在常山集结了十一万大军。

不过史思明还是感觉不保险,又下令强征常山、赵郡、巨鹿、邺郡四郡十三岁以上男子入军。

到李恽兵临常山之时,叛军已经在常山集结了三十万大军。

……

得知李恽兵临常山的消息后,颜真卿和李岘两人也分别领河北义军和魏军兵前往助战。

颜真卿部河北义军此时也拥众达七万,魏郡兵则有两万。

如此唐军一方则拥有十七万大军,叛军则在三十万以上。

与此同时李光弼也出动陇右、河东军五万进攻井陉。

唐军总兵力虽然不如叛军,不过精锐之兵更多,尤其是骑兵更是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史思明与高岩秀两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分别驻守常山和井陉两地。

史思明领主力二十二万人守常山,高岩秀则领八万,驻扎在井陉。

……

常山城头,史思明望着城下的唐军,面露忧虑之色。

“父帅先下去休息一下吧,常州有二十万大军在,可谓固若金汤。”史朝义劝说道。

史思明摇了摇头,“这李恽可以算是我等最危险的敌人,不得不小心啊!”

“咱们虽然有二十多万军队,但真正敢战之士不过三万而已……此战若败,你我父子将死无葬身之地也!”

史朝义闻言也是沉默了,如今的形势对叛军确实很不利。

……

于此同时城外李恽也在与马汉等人进行军议。

一些人认为应该围城打援,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先夺下井陉然后与李光弼军合攻常山。

李恽听取了各军军使的意见之后出言向李岘和颜真卿询问。

“叔父,颜公以为我军当如何行事?”

颜真卿道:“如今常山的叛军高达三十万(号称),若是不先夺取常山……那么我军进攻井陉之时必得分出大军警戒常山之敌……”

“如此可用于进攻井陉的兵力必然不足,如是久攻不下我担心被叛军所趁……”

李岘也出言道:“颜公所言甚是,李光弼军被险关所阻,实际对我军帮助不大,如此我军兵力比起叛军却是远远不足,当先夺常山为上……”

李岘言罢,颜真卿补充道:“我军还有一个缺点,河北叛军虽众,但却缺乏训练……我之意当先对河北义军进行整顿。”

颜真卿之言正合李恽之意,李恽当即答应下来。

这时李岘也提议把魏军兵也一起整编。

对此李恽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最终经过商议,李恽决定暂时先围而不攻,而是先整顿手中兵马,并同时稳固后方已经收复的诸郡。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李恽决定把自己手中的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份为战兵,一部份为防军。

战兵自然是以原朔方军为主,按照计划,河北地区的战兵将编为八个军,每军一万二千人。

防军还是叫做团结兵,团结兵计划编为十六个军,每军六千人。

除此之外,还有二十个独立的营,每营为六百到一千人不等。

计划一定,就开始按照计划进行整编。

……

“父帅这都半个月了,那李恽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怎么迟迟都不进攻?”

史思明叹息一声道:“这李恽是欲效王翦灭楚之事啊!”

这时一旁的尹子奇也道:“昨日传来消息,李恽竟然已经下令整顿诸郡,再这样下去,北边诸郡恐怕都会落入李恽之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