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镇互易(2 / 2)

🎁美女直播

其实两人虽然没有直接联络,但却早已经达成了默契。两人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名头。

天宝十二载九月,李毅带着大批的财货离开灵州城前往西域。

这一次李毅所带的商队规模非常大,人数超过了四千人。

马匹也超过了两千,另外还有两千余头骆驼。

虽然命运上李毅带的人是商队员工,但实际上其中有超过半数乃是战兵,其中仅仅是骑兵就有六百人。

路过河西之时,李光弼接到了手下的禀报。

“节帅,这朔方的商队中可是有大量甲胄的……”

李光弼此时也感觉有些为难。

就在这时,高适作为李恽的使者前来拜访了李光弼。

高适先是向李光弼送上了李恽为他和河西军准备的礼物。

随后把李恽单独写给他的信给了李光弼。

在信中,李恽直言说了心中的担忧,并说明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做完这些高适也没有多言,随即告退回了驿馆。

李恽与高适都明白李光弼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轻易说服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打明牌,让李光弼自己去考虑。

“节帅!”

听到左右之人的呼喊,李光弼摆了摆手,让众人先下去。

待众人离开后他给自己倒上酒自斟自酌起来。

喝完桌上的酒,他也终于做出了决定。

“来人!”

“节帅!”

“派人前去驿馆,请高长史明日入府……”

“诺!”

高适收到李光弼的请帖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日高适准时前往李光弼的节度使府赴宴。

果然如同他所料,李光弼答应了李恽的请求。

“李恽所请,某答应了,不过我也有一个要求!”

“节帅请讲!”

“我河西需要三成战马!”

“可以!”高适当即答应下来。

李光弼闻言却是一愣,他没有想到高适竟然一口就答应下来。

这时高适拱手道:“某在来河西之前,我家节帅就曾言河西如今战马奇缺,这一次本就有意赠送一些马匹予河西……”

李光弼面露惭愧之色道:“如此就替我多谢你家节帅了!”

李光弼也不是矫情之人,更何况河西现在确实缺马。

其实原本大唐十大节镇中河西原本是拥有战马最多的。

不过在安禄山担任牧马监统置之后,就强行把河西的战马拨给了自己的范阳镇。

如今河西编制内的官马已经不足三千,加上私马也不到一万。

有了李光弼的支持,李恽以甲兵换西域战马之事再无阻碍。

到天宝十四载之时,李恽不但成功建立了阴山马场,还重建了胜州马场。

李恽的朔方军骑兵数量也从一万二千,扩充到一万八千。

这还没有算义从骑兵和内附的突厥和薛延陀骑兵。

若是加上这三支骑兵,李恽麾下可以动用的骑兵数量已经达到了五万骑。可以说是冠绝天下。

不但如此李恽还利用换来的河中马和大食马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具装甲骑。

这支骑兵的装备和训练完全按照当年太宗皇帝的玄甲骑兵的标准进行顺利。

别看这支骑兵数量不多,但用在关键的时候,足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败。

朔方军得到的好处不少,安西军和河西军得到的好处也不少。

高仙芝在得到朔方的甲兵之后,不但恢复了怛罗斯之战前的实力,还在李恽的劝说下扩充了八千战兵。

李光弼的河西军也是同样恢复到了天宝八载时的实力。

其骑兵数量仅次于朔方军和安禄山的范阳军。

……

转眼之间已然到了天宝十四载六月,如今冬小麦已经完成了收割,整个朔方已经进入了农险时候。

经过这几年的整顿,李恽不但重建了府兵制,而且还成功的推行了秦汉时期的两训制度。

如今朔方各军州郡,所有十三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年子每年都需要接受两次军训,每次为二十五天。

朔方男儿皆具备“轻车突骑”、“劲努长戈、射疏及远”、“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材官雏发、矢道同的”、“下马地斗、剑戈相接、去就相薄(迫)”等五大长技。

理论上一但战争爆发,朔方镇可以动员七十万经过训练的男子入军。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不可能也不可能所有人都编入军中。

不过按照当年大秦的动员强度,动员二十到二十五万人还是可以的。

当然这些资料都是绝密的,除了李恽、高适、李瑄、李辉等少数几人,其他人都不知道朔方的真实情况。

虽然如此,但朔方镇实力的增强还是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在安禄山的指使之下,吉温上书弹劾李恽私蓄甲兵图谋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