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锦绣文章,膏腴天赐,物华德尚;
军阵谨严,敌寇胆丧,将士骁锐,佑我家乡;
众军争先,守护相望,赞画谋略,相宜得当;
破军擒敌,封侯在望,高堂华屋,美妾娇娘;
攻城掠地,何惧死伤,万千敌寇,俯首称降;
四夷宾服,藩国慕上,八方来贺,礼敬我邦;
凯旋珞都,帝君封赏,诸军同袍,再把威扬。”
伴随着激昂的军乐声,分列式也正式开始。
这时音乐也换成了《秦王破阵乐》
随着《秦王破阵乐》的奏响李恽的亲卫队首先出场。
虽然舍弃了战马,但他们整齐、有力的步伐,还是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尤其是那一身精铁所制的鱼鳞甲,更是让观看的吐蕃贵族们垂涎三尺。
那高悬的三辰旗也让观礼的吐蕃贵族们心存敬畏。
“唐军威武!”
随着一声军号,士卒们整齐的拔出了腰间的横刀。
那整齐的动作,冰冷的刀光,让整个观礼台都陷入死寂。
一瞬间,整个天地只剩下整齐的脚步声。
那一排排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大步向前,那磅礴的气势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这一刻,几乎所有的吐蕃人心中都升起了不可与之战的可怕想法。
赤松德赞也是握紧了拳头,他只感觉浑身都被汗水所浸透。
悉末郎这时也张大了嘴巴,此刻他才认识到吐蕃之兵与唐军的巨大差异。
他喃喃自语:“败得不冤,败的不冤啊!”
“能正面击败唐军的怕是只有唐军自己了!”
良久他再次抬起头看向城下。
李恽的亲兵卫队之后,就是十八个步兵方阵。
那凛凛杀气更是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整齐的脚步声就如同鼓点一般敲击着所有人的心脏,直让人血脉喷张。
不少观看的吐蕃僧俗贵族已经不由自主的双手紧握站起身来。
“这就是大唐天兵吗?”
一名僧侣口中低喃着,他的眼睛一直紧盯着如同波浪般前进的唐军方阵。
步兵方阵之后则是十个骑兵方阵。
三千身披铁甲的骑兵,瞬间就让吐蕃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悉末郎也忍不住喃喃自语,“吐蕃想要重新崛起必须要全面学习大唐才行……赞普是对的,只有如同越王勾践一样先埋头二十年才能有与唐人抬头相见之时……”
“想要击败大唐,就需要全面学习大唐,了解大唐的方方面面……”
悉末郎此时已经决定,阅兵之后就前往长安,并且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送进长安国子监和军中。
此时阅兵还在继续,骑兵方阵之后则是个六个战车方阵。
战车方阵虽然没有步骑方阵那么震撼人心,但也充分展示了唐军的攻城能力和后勤补给能力。
尤其是当投石机与床弩出现之后,更是引来一片惊叹之声。
唐军之后则是吉桑东赞与郎素两人所派出的二十个吐蕃军方阵。
其实两人的军队并不差,不过有一句老话说的好。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见识过前面唐军的威势之后,两人派出的军队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就连两人自己也感觉自己的军队与唐军相比实在太丢人,暗暗发誓一定要训练一支能与唐军比肩的军队。
分列式用了大半个时辰这才全部完成。
这时观礼吐蕃贵族们才发现自己的后背竟然已经完全湿透。
这时一名羊同部的贵族不禁呼道,“天下万国,莫过于大唐……”
分列式之后,就是各部的实战演练。
唐军相继表演了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
义从兵则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最后则是唐、蕃两军的实战对抗演练。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吉桑东赞与弥素两人的吐蕃军在面对唐军时可以说是完败。
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
唐军军威之盛在吐蕃贵族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许多贵族都在心中起了脱离吐蕃,真正臣服于大唐的心思。
李恽通过这次阅兵竟然意外的获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就在李恽在逻些城炫耀武力之时,李恽与吐蕃签订的协议也被送到了李隆基面前。
“哈哈哈,好好好……好一个李恽果然不愧是吾家麒麟儿!”
“来人传李适之、王鉷、杨钊入宫!”
这一次李隆基却是没有传李林甫入宫,这倒不是李林甫失宠,而是因为李林甫突然病倒了。
“三位爱卿,且先看看……”
李隆基让高力士把李恽与赤松德赞、吉桑东赞、弥素三人签订的协议递给了三人。
“这份协议似乎有些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