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徐偃王(1 / 2)

皇城,政事堂。

伍建章和杨素等一众大臣,下了朝之后又齐聚一堂,但彼此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就在这时,在朝会上始终沉默的伍建章抬起头,看向了杨素和段文振、梁毗等人。

在宇文化及被打压下去,贺若弼又领兵北上平叛后,这朝堂中能让他正眼相看的人已经不多。

忽然,杨素似有所觉,迎着目光望去,却见伍建章在看的并非是他,而是兵部尚书段文振。

后者在乾阳殿的时候,脸色就一直很不好看,尤其是在杨广那道旨意颁布后,如今下了朝,神色间仍然有些冷漠。

“元起,看你的脸色不是很好,可是有什么想法?”杨素出声问道。

话音落下,政事堂内越发寂静。

其余人相视一眼,并没有太多忌讳,纷纷投去目光。

段文振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只是眉头皱起,似是有一缕忧愁。

元起是段文振的字,但只有极少人能这么称呼他,毕竟他如今已经是大隋的兵部尚书。

段文振自幼少有膂力,勇敢正直,通晓时务,开皇年间就已经任了云州总管,更是参与了覆灭北齐和南陈的大战。

可以说,他是大隋九老、十二镇关总兵之外,大隋最能拿得出手的大将。

不过,自杨广登基继位之后,段文振就再没有领过兵,而是接任了兵部尚书,统掌兵部大小事宜,巡边督军。

一直以来,段文振也没有出过任何错,唯一值得诟病的就是这一次伍云召要领兵前往河南府,平定雎阳城鬼神之祸。

段文振作为兵部尚书,不轻不重的阻止了一下。

而这也是此刻政事堂内,气氛有些微妙的主要原因。

因为,杨广一道旨意下去,段文振作为兵部尚书,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伍建章端坐于首位,威严面容没有丝毫变化,只是这么定定的看着段文振,沉默几息,叹了口气道:“元起,你现在是兵部尚书,有什么就说什么吧!”

“老夫是大隋的宰相,更是先帝亲封的忠孝王!”

“在这件事情上,老夫分得清楚家国!”

伍建章很清楚,朝会上杨广的那道旨意一下,伍云召立刻就会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这个时候,他这个做父亲的若是再不站出来,就说不过去了。

因此,杨素等人在下朝后,才会没有各自离去,而是齐聚一堂在这政事堂内。

良久的沉默后,始终不曾开口的段文振也叹息一声,睁开眸子,看向了伍建章,道:“我并非是对南阳县公有什么意见。”

“只是陛下如此频繁动兵……实在不是安稳之道啊!”

虽然身为曾经的云州总管、边关大将,说这话有些奇怪,但这就是段文振心中的真实想法。

前有河东道叛乱,杨广大兴南阳之兵,渡河平叛,翻山越岭,终于平定了反王杨谅掀起的叛乱。

结果,这才没多久,罗艺又造反了。

而且,其情节更加严重恶劣,直接自立称帝,导致天下沸腾。

杨广又点了兵马,从洛阳城抽调了四个卫的兵马,外加一个都卫营,浩浩荡荡,北上平叛。

这期间还牵扯到了边关烽火,边军时隔了数十年,再一次直面异族兵锋。

甚至这还没完,平北大军还未班师回朝,杨广紧接着就又要出兵雎阳城……而且,还是不久前平定了河东道叛乱的伍云召领兵。

如此频繁的调遣兵马,几乎抵得上开皇年间,朝廷所有的出兵次数了。

但即便是这样,杨广也并非是昏庸,穷兵黩武。

段文振统掌大隋兵部,很清楚如今大隋的国力何等强盛,兵马壮硕。

即便再有两三场这样的战役,出动数十万兵马,对于大隋来说,也远远不到负重的地步。

但这样不断消耗国力……并不是什么良性的事情。

前朝的汉武帝所为,历历在目,段文振就怕杨广兴致上头,效仿那位大汉武帝的作为,那可就不妙了。

伍建章看着段文振,没有说话,目光一转,看向了政事堂内端坐的另一人。

那人看着中年模样,约莫四十余岁,端坐饮茶,正是大隋六部之一的工部尚书宇文恺,自幼博览群书,有巧思,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乃是真正的大匠。

似是觉察到伍建章注视的目光,宇文恺转头望去,随后又看向了段文振和杨素等人,只见政事堂内的众人,大多将目光投向了他,顿时了然。

事及到这等动辄二三十万兵马调动,征讨一方的大事,这政事堂内虽然人多,但能说上话的却不多。

正巧,宇文恺就是其中之一。

究其缘由,不只是他工部尚书和大匠的身份,还因为他是满朝文武之中,杨广唯一真正会尊敬的人。

因为,他们此刻身处的这座东都洛阳,正是宇文恺带着工部官员,一手营建起来的。

宇文恺看着众人的目光,稍作沉吟,出声道:“工部的存储倒是可以支撑,没什么问题,只看户部的钱粮储备是否还够,国库动荡,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闻言,杨素不等众人投来视线,已经招手唤来户部侍郎,拿出一卷卷宗,摊开道:“户部钱粮储备充足,即便再有三五场战事爆发,也能供给百万大军一年的用度。”

话音落下,众人都有些意外,户部的储备竟然如此充足。

“看来先帝让你掌管户部,果然没错,你确实很适合这个位置。”伍建章眯起眼睛,望着沉默饮茶的杨素,忍不住有些感慨。

他曾经领过兵,所以无比清楚,对于一场场战争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军心士气,也不是将士效死,而是后勤辎重和粮草。

在这方面,户部财大气粗的模样,就给所有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想到这,伍建章转头看向了沉默不语的段文振,轻声道:“你现在还有什么顾虑吗?”

“……”

段文振沉默,良久后才摇头道:“穷兵黩武,纵然有金山银山,也不够挥霍的。”

他作为兵部尚书,自然不会不知道大隋的家底,伍建章当众将此事揭开,也只是想给他一个台阶。

毕竟,朝会上段文振冷着面的模样,可是切切实实落入了文武百官眼中。

那端坐在龙椅上的杨广……就更不可能看不见了。

“你说的没错,但雎阳城的鬼神之祸,危及了大运河,一日不将其铲平,开河府一日没法继续开辟河道。”

伍建章端起茶杯,悠然品着茶,淡淡道:“除非你想劝诫陛下,改换河道开辟的方向。”

话音落下,段文振挑了下眉,嘴角处隐隐抽搐,沉默不语。

政事堂内的其他人,神色有些微妙的看向伍建章,这话可真是……够损的!

谁不知道开河府上一任都护麻叔谋,就是因为擅自改换河道开辟方向,结果就落了个人头落地,满门抄斩的下场。

现在伍建章建议段文振效仿,简直就是让段文振提着个脑袋,送到杨广屠刀下,就赌杨广会不会顺势将他一刀砍了。

“好了,咱们还是说说另一件事吧!”

杨素看着这一幕,摇了摇头,出声转移了话题。

闻言,众人心中微动,目光闪烁,皆是没有言语。

“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事情,诸位都有目睹。”

“我想应该没有人想看到,咱们的宇文大人重新回到这里,并且再次凌驾在诸位的头上吧?”杨素淡淡道。

政事堂内,众人沉默不语。

今日朝会上,宇文化及突然来了那么一出,文武百官都在猜测他这么做的原因。

但政事堂内的大臣们,一眼就看穿了宇文化及的作为。

示好。

不,不仅是示好,更是一种祈求和低头。

可如果只是如此的话,众人也不会太在意,毕竟宇文化及已经被踢出局了。

真正让他们在意的是……宇文化及祈求和示好背后,是不是还另有其他算计。

在场的一众大臣,没有人愿意看到宇文化及再度崛起,重新回到政事堂。

因为,这就意味着乾阳殿要重新变回宇文化及为宰相之时,朝中文武大臣,皆被他一手遮天的境况。

“老夫言尽于此,诸位……好自为之。”

杨素丢下这句话后,起身与户部侍郎一起离开了政事堂。

其余一众大臣面面相觑,见状望向了首位上的伍建章,却见这位大隋忠孝、当朝宰相,只悠悠喝着茶,没有任何言语。

……

与此同时。

皇宫中,杨广漫步穿过御花园,脸上带着笑意,道:“你信不信,现在杨素和伍建章这些大臣,就在政事堂中议论着,怎么应对你父亲今日上演的这一出戏。”

闻言,跟在身后随驾的宇文成都怔了下,默默点头:“陛下慧眼独断,智珠在握,臣自是相信。”

“哈哈哈,天宝将军在秘阁待了几天,倒是学会怎么溜须拍马了!”

杨广摇了摇头,敛去脸上的笑意,淡淡道:“朕并不反感你父亲宇文化及,他的能力,朕是认可的。”

“应该说,多亏了有他在,朕才能在初登基继位之时,稳住朝堂,安抚天下百姓。”

“只是,他心中的心思太多了,而且太过顾及自身,而忘却了根本!”

“大隋强大、兴盛,才能有宇文家流芳百世,绵延不绝!”

“若不然,大隋不存在了……宇文家就算传下去了,又能如何?”

“一个世家门阀,如何能与整个天下相比!”

杨广负手在后,缓步穿过御花园,望着入目而来的百花盛景,眼中却是没有丝毫波澜起伏。

那封请罪书呈上来,他就知道宇文化及在打什么主意。

毕竟,如今朝里朝外,最为炙手可热的就是北方。

宇文化及被从宰相位置上拉下来,即便仍然留在中书省,还做了个中书侍郎,但这洛阳城……其实已经没有他的存在和位置了。

所以,如果宇文化及还有一点野心,那就要想办法求变了。

正巧此时北方动荡,平北大军虽然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更有大军驻守,但却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去治理。

这样的人,朝中不少,但真正适合的却不多。

宇文化及……正巧是其中之一。

“陛下,打算将父亲派去北方吗?”宇文成都问道。

“未尝不可,毕竟你父亲确实很有手段和能力,而且他的态度很不错!”

杨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朝廷让谁去北方收拾罗艺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其实并不重要,谁都可以。

在平北大军北上平叛之前,他已经交代贺若弼,带着大军在北地驻守一段时间。

而只要有平北大军在燕云十六州,无论派谁去北方,都不会闹出太大的乱子。

因为,杨广随时可以一道旨意,就将那个位置上的人拿下。

宇文成都听到这话,神色间有些犹豫,欲言又止。

“放心,朕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人,只要你父亲不主动越过那道雷池的话,朕就不会对他做什么。”

杨广似是觉察到宇文成都心中所想,瞥了一眼,淡淡道:“当然,若是他自己求死……那就怪不得朕了。”

已经有罗艺这个前车之鉴,若是再出一个宇文化及,杨广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到时候,他说不得真会举起屠刀了!

“臣,多谢陛下!”

宇文成都长舒了口气,郑重的拱手作拜:“臣定会时刻谏言父亲,让他主意言行和举止!”

闻言,杨广挑了下眉,意味不明的笑了笑。

大雪飘落人间,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雪白棉绒的地毯。

两人就这么一脚深一脚浅,踩着雪地往前行去。

不远处的身后,一众内侍远远跟着,沉默随行,没有上前打扰。

忽然,杨广的眼神微动,抬头望去。

只见一名女官身后跟着数名宫女,捧着玉盘,迎面走来。

“参见陛下。”

女官微微福身,呈送上手中的玉盘,上面放着一卷卷礼册。

“这是皇后娘娘让奴婢拿来的,是各臣属国送来的名单。”

名单?

杨广怔了下,拿起礼册扫了眼,顿时了然。

大朝会就要临近,各国使节都已经派出了人前来洛阳城。

而与之同时送来的,还有各国搜罗的珍稀宝物,以及一些……风情无边的美人。

其中,尤其要以西域诸国送来的美人最多。

杨广只是扫了眼,眼皮就忍不住乱跳了起来。

这礼册上并没有署名各国进献上来的美人名字,但却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像,看得他都忍不住心神摇动起来。

如今,大隋一统南北,威压八方。

前不久北地叛乱,朝廷派出平北大军,雷霆镇压,重新收复燕云十六州,再次震慑诸国。

因此,诸国进奉献上的名单,全都是精心搜罗,精挑细选。

什么西域舞姬、塞外胡女、吐罗公主等等。

“咳,皇后是什么意思?”

杨广眸光闪烁,合上礼册,看向那名萧美娘宫中的女官。

这礼册上除了各国进献的美人之外,还有各种珍稀宝物和奇异花草等等。

其中,甚至还有几件后天法宝,以及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神兵异宝。

“皇后娘娘让奴婢前来问询陛下,这些东西是送入国库,还是放入内库之中。”

那名女官恭敬的回了一句,内库是杨广的小金库,而国库则是大隋的钱袋子。

这两者的性质,有些不一样,因此要慎重斟酌。

当然,这番话还有另一层意思。

女官说完后,不等杨广开口,又拿起另一份折子,呈送上去:“皇后娘娘还说,近来宫中收到了不少外面送来的典籍藏书,堆放在了秘阁之中,还未收录。”

“殷大人提过几次,但陛下近来深居简出,繁于政务,未曾理会,皇后娘娘让奴婢前来告知。”

“娘娘问陛下,是否要派个人去处理一下。”

话里话外,就是这些美人是要充入后宫,还是打发在皇宫中的其他各殿。

杨广脸色有些怪异,有心想要将这些美人全部充入后宫,但也就是想想。

他已经不是那个肆意淫虐的隋炀帝。

杨广眸光一转,稍作沉吟,随后道:“礼册的事情,全都交给皇后处理,至于秘阁要收录的藏书……”

话音未落,他转头看向了宇文成都,后者顿时会意,道:“陛下,臣即刻去一趟秘阁。”

宇文成都之前当过一阵子秘阁的书吏,对秘阁的相关事务很是熟悉。

因此,他也是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