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想了想,问:“假如所有人都认为寡人暴虐,做了错事,叔父会怎么选?还会站在寡人这边吗?”是不是当了孤家寡人,就注定要体会独自立于权利巅峰的孤独、寒冷和寂寥?
赵琨心念一转,想到了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第一次大开杀戒——在赵姬选情夫不选儿子、配合嫪毐发动兵变之后,她被软禁在雍城的萯阳宫,有二十七个大臣劝谏,为赵姬说情,要求秦王政与赵姬和解,秦王政将他们都杀了。直到第二十八个——齐国人茅焦前来游说。
秦王政非常诧异,已经陆陆续续砍了二十七个,怎么还有人敢来劝谏他?
茅焦不卑不亢地说:“那二十七位仁兄,加上我,刚好凑成二十八星宿。”
秦王政终于意识一个问题,像茅焦这样的书生,心中有信念支撑,贪生但并不是很怕死,他们认为正确、正义、必须要做的事情,就会前仆后继地去达成目标。
好在茅焦并没有像之前被砍的那二十七位老兄一样,一上来就斥责秦王政,左一句“暴君”,右一句“不孝”。他是以天下、以国家利益为突破口,劝谏说:“秦国正处于以经略天下为大业的关键时期,大王却有了流放母太后的恶名,影响非常恶略,恐怕六国诸侯听说这件事,会因此背弃秦国。”
这番话一下子就戳中了秦王政的心思——横扫六国,经略天下。最终秦王政妥协,将赵姬接回咸阳的甘泉宫。
赵琨像猫洗脸一般将眼泪都抹干,用力拍了大侄子一下,不假思索道,“那我当然是帮亲不帮理啊。他们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换成他们自己,遭遇了同样的事情,未必能比我们宽容大度。俗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他们凭什么要求受害者去原谅罪魁祸首?凭脸大吗?”
他顿了顿,继续道:“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你轻易就原谅了太后和嫪毐,我不答应。终黎的事情,在我这里,永远都不存在宽恕。嫪毐应该庆幸他已经死了,不然我现在就能发明一种酷刑,必须割满三千刀才允许他断气。不过,杀劝谏的大臣,委实太冲动了,以后怕是没人敢提意见,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敢提。下回碰巧遇上不想听、不爱听的时候,让内侍拿扫帚把他们打出去就好。”
秦王政放心了,郑重地点点头:“好。以后不杀劝谏之人。广开言路。”
赵琨翘起一条腿,换了一个坐姿:“刚才说好的唱小曲儿,别想蒙混过关,快唱,我要听!”
秦王政清一清嗓子,略微腼腆地唱了一首据说是周公卿想要挽留郑庄公,创作的歌谣——“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这首小曲儿还挺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