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李吉的另一面 其实我是个编剧(2 / 2)

🎁美女直播

“那时候的故事,虽然也有小人物,但更多的是工具性的角色,没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

“而《缝纫机乐队》,才是我真正想写的故事,它关注的是每个小人物的成长和逆袭,虽然最后大吉他倒了,他们也没赚到钱,但他们在心理上完成了逆袭,找回了心中那团火。”

李吉眼神中充满对作品的热爱和自豪,他相信,《缝纫机乐队》将会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无论观众如何评价,它都已经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音乐,是《缝纫机乐队》最大的助燃剂。”

李吉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你知道吗?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无数次地被音乐所感动,它仿佛有魔力一般,能够瞬间点燃我们的情绪。”

李吉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我希望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也能像我们一样,被音乐所打动,被故事所感染。”

“我不排斥别人说我们的音乐和《爱情公寓》像,因为那都是我们的孩子,它们有着相同的基因。”

“但我也相信,观众能够感受到它们之间的不同,感受到《缝纫机乐队》所独有的魅力和情感。”

面对《缝纫机乐队》和《爱情公寓》口碑两极化的现象,李吉显得格外坦然:

“说实话,我没有太多的压力。”

“我觉得,只要比前一部好,就代表我们进步了。”

“如果《爱情公寓》真的那么好,而《缝纫机乐队》却一塌糊涂,那我才会真的失落。”

李吉笑了笑,继续说道:

“当然,我也希望两部作品都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毕竟,它们都是我们用心血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承载着我们对喜剧的热爱和追求。”

“至于和大鹏等人的合作嘛,那肯定是继续的。”

李吉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我们现在所有的心血都在《缝纫机乐队》上,还没时间去讨论下一部的问题。”

“但这部作品如果成功了,那我们就继续合作;如果失败了,那我们就一起痛定思痛,找出问题所在,再继续努力。”

李吉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

“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我不怕失败,不怕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对喜剧的热爱和追求,总有一天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喜剧王国。”

在《缝纫机乐队》的创作过程中,李吉和团队成员们格外注重细节的描写。

一个好的故事不仅仅取决于大的情节走向和人物设定,更在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

“柳颜啊,你知道吗?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台词,都能决定一个角色的生死。”

李吉笑着说道:“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注重人物对话的描写和代入感的营造。”

“我们希望观众在看电影时,能够完全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感受到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

李吉指了指剧本上的一处细节:

“比如这里,我们设计了一个角色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节。”

“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它却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这种细节上的设计,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细节之外,李吉还特别注重氛围的营造和前后文的铺垫。

李吉相信,一个好的氛围能够让观众更加容易地投入到故事中,而前后文的铺垫则能够让故事更加连贯和合理。

“在《缝纫机乐队》中,我们特别注重氛围的营造。”

李吉说道:

“从场景的布置到音乐的选取,我们都力求做到最好。”

“我们希望观众在看电影时,能够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摇滚氛围和东北特有的幽默气息。”

李吉顿了顿,继续说道:

“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前后文的铺垫。”

“每一个笑点、每一个情节,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都有着自己的逻辑和依据。”

“我们希望观众在看电影时,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连贯性和合理性,从而更加容易地接受和喜欢这部作品。”

随着《缝纫机乐队》的完成和上映,李吉对喜剧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他意识到,喜剧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人发笑,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喜剧啊,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困境。”

李吉感慨地说道:

“但与此同时,它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在笑声中,我们能够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和压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李吉看了看窗外的天空,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我希望我的作品,不仅仅能够给观众带来欢笑,更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喜剧作品。”

在喜剧道路上,李吉和他的团队还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只要保持着对喜剧的热爱和执着,总有一天能够抵达喜剧的彼岸,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喜剧王国。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吉所经历的每一个笑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氛围的营造,都将成为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和回忆。

“柳颜啊,你说喜剧是不是都该有些讽刺呢?”

李吉笑了笑,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

“其实啊,我觉得喜剧更重要的是传递温暖。”

“你看《缝纫机乐队》,虽然故事是放在小镇集安,但我们没刻意加入太多当地文化或时代共鸣的因素。”

“我就想把这故事编得像个童话,让观众在看的时候,能暂时忘掉现实的不如意,心里头暖洋洋的。”

李吉指了指剧本上的一处:

“就像胡亮家里的装修,那些小风格、小趣味,都是我们特意设计的,就是要让观众觉得,哎呀,这地方虽然不真实,但就是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这就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嘛。”

柳颜点了点头,她明白李吉的意思。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焦虑的时代,人们太需要这种温暖和慰藉了。

而李吉的喜剧,正是试图给观众提供这样一个避风港。

“说起变化啊,我觉得自己这两年真是变了不少。”

李吉感慨道:

“从《爱情公寓》到《缝纫机乐队》,我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小心。”

“以前啊,我可能还会有点儿飘飘然,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

“但现在呢?面对电影,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小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学。”

李吉苦笑了一下:

“有时候啊,看到观众批评甚至谩骂我的作品,我也会难过。”

“但转念一想,这也是好事啊,至少说明有人在乎我的作品,有人在看我的作品。”

“那我就还有写下去的理由,还有改进的空间。”

柳颜好奇地问:“那你有没有想过放弃呢?”

“放弃?”

李吉摇摇头:

“我还真没想过。”

“我觉得啊,只要还有一个人喜欢我的作品,我就有写下去的动力。”

“要是放弃了,那不就等于放弃了让第二个人喜欢我的作品的机会吗?”

“那多可惜啊。”

“其实啊,有很多人都在讨论我,也有人找过我。”

李吉坦诚地说:

“有的资方直接拿着钱来找我,说让我随便写,写完再去找导演。”

“这种诱惑啊,说实话,对我这种穷孩子来说,真的很大。”

“但我都拒绝了,因为我知道,电影是导演的作品,不是编剧一个人的事。”

李吉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也想赚钱啊,谁不想呢?”

“但我不能因为钱就接一些不喜欢或者没把握的工作。”

“我要对我的作品负责,也要对我自己负责。”

“要是为了钱而写,那我这辈子都可能写不出好东西了。”

柳颜敬佩地看着李吉,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里,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