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李吉的另一面 其实我是个编剧(1 / 2)

🎁美女直播

柳颜坐在西瓜视频的直播间里,笑容灿烂地看向镜头。

今天,她的嘉宾是《缝纫机乐队》的编剧李吉。

“李吉老师,您好!”

柳颜的声音温暖而富有磁性:

“我个人很喜欢民谣,所以在音乐类型的选择上,我特别好奇,为什么您会选择摇滚,而不是民谣、嘻哈或者朋克呢?”

李吉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

“其实,我写的时候没有考虑过其他的音乐类型。”

“我从小就喜欢Beyond,那种激情四溢的旋律总能触动我。”

“大鹏也是个摇滚迷,他喜欢那些燃的、躁的音乐,充满了摇滚精神。”

“对我来说,摇滚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类型,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李吉顿了一顿,继续说道:

“高考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听一遍《海阔天空》。”

“虽然每一个音符、鼓点、粤语歌词的发音都已经烂熟于心,但还是要听。”

“它给了我劲头儿,给了我奔头儿,让我有了和高考单挑的勇气和决心。”

“那种感觉,是民谣或者其他音乐类型无法替代的。”

柳颜点点头,显然被李吉的话打动了:

“那从视听语言上来讲呢?摇滚又有哪些独特的魅力?”

“摇滚无疑更加燃,更加有力量。”

李吉的语气变得激昂起来:

“它比其他的音乐类型更有态度,更有风格,更具感染力。”

“当你听到摇滚乐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血液在沸腾,灵魂在燃烧。”

“这种力量,是我选择摇滚的重要原因之一。”

柳颜话锋一转,问起电影中乐队成员的背景设置:

“在《缝纫机乐队》中,招募的乐队成员们背景天差地别,从外表看来也极为不搭。这样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李吉笑笑,眼神中透出深意:

“其实,这是有意为之。”

“无论男女老少,年老年幼,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未尽的心愿以及自己喜爱的东西。”

“作为一部合家欢的电影,一部以追求理想为核心诉求的电影,我们一定要照顾到各个年龄段。”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价值观、阅历会造成不同的喜剧冲突。”

“这种冲突,正是我们想要的。”

李吉接着说道:

“而且,这种设置也让我们有机会去探讨不同年龄层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因为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一起,如何相互磨合、相互理解。”

“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摇滚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梦想的电影。”

柳颜点点头,继续问道:

“很多网友都表示《缝纫机乐队》能够‘拯救不开心’,就影片的表达来讲,你觉得理想能否照进现实?”

“本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还是说,它是个人梦想的记录?”

李吉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

“电影对我而言,最美好的感觉不在于我看过之后带来人生的改变,而是看过之后,那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幸福感,以及对于剧情、主题的思考。”

“它可能改变不了我,我的问题可能依然存在,困境仍然没有得到解答。”

“但我相信,《缝纫机乐队》是一部有着小小的余味,或者说是‘余音’的电影。”

李吉接着说:

“至于理想能否照进现实,我觉得这要看每个人如何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像电影中那样,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

“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看到那些勇敢追梦的人,看到他们为了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这,就是我们电影的现实意义。”

柳颜感叹道:

“我个人感觉,现在的电影能把观众弄哭已经很难得了。”

李吉摇摇头:

“哭不是目的,也没有刻意而为之。”

“我相信有些人的眼泪,并不是为电影而流的,而是为那个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磕磕绊绊的自己而流的。”

“其实大多数人已经把理想放弃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它不值钱。”

“但我要说的是,放弃并不可怕,也不可悲。”

“只要我们能在目前的岗位上,像电影里最后的程宫一样,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就足够了。”

随着对话深入,李吉开始讲述电影背后的故事:

“在拍摄《缝纫机乐队》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

“比如,那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他在点映路演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拿着麦克风,怯怯地说了一声:‘我长大也要学摇滚。’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电影的力量。”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梦想。”

柳颜感慨道:

“这真的太感人了。那您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保持这种代入感和细节的真实性的呢?”

李吉笑了笑:

“其实,这离不开我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我会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捕捉那些细微的情感和动作。”

“然后,我会把这些元素融入到我的剧本中,让角色更加立体、真实。”

“同时,我也会和演员们进行深入的交流,让他们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呈现出更加真实的表演。”

缓了缓,柳颜问道:“您想对观众说些什么吗?”

李吉点点头,深情地说道:

“我想对观众说,不要看完电影就要把工作辞掉玩摇滚了。”

“生活是生活,故事是故事,区别还是很大的。”

“但请相信,无论你身处何境,都不要忘记心中的梦想。”

“也许,它无法改变你的现状,但它可以给你力量,让你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就像《缝纫机乐队》一样,我希望它能在你的心中留下一点余音,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力量。”

随着李吉话语落下,直播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随后,掌声雷动,观众们为这位才华横溢的编剧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片刻后。

“柳颜啊,你问我会不会计算笑点设计的密度?”

李吉挠了挠头,笑得有些腼腆:

“那肯定会啊。”

“我这人不自信,总想着用最擅长的东西去讨观众欢心。”

“喜剧嘛,就是要让人笑,笑得越多越好。”

“但我也知道,笑只是表面,真正能触动人心的,还得是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柳颜点了点头,她明白李吉的这份执着和追求。

在《缝纫机乐队》的创作过程中,李吉几乎每天都在和团队成员讨论如何让笑点更加密集,同时又不失去故事的连贯性和深度。

只有在笑点与故事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才能创造出一部既好笑又感人的作品。

“其实啊,我对喜剧的理解还很粗浅。”

李吉叹了口气,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

“但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渡给剧情和人物,去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就目前而言,我就是要把《缝纫机乐队》做到‘好笑最大化’,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柳颜,你问我介不介意大家把《缝纫机乐队》和《爱情公寓》做对比?”

李吉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我当然不介意。它们都是我的孩子,一个导演拍的,一个编剧写的,怎么能不像呢?但像归像,它们各有各的好。”

顿了顿,李吉继续说道:

“《爱情公寓》那时候,因为是改编的,只能靠剧情和台词来吸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