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不懂啊?那里是搞赌城!”
“如果这种事情都能合法!”
“哪怕是个啥都没有小岛,也能发展起来啊!”
丁未并不在意对方话中对他的不客气。
而且顺着对方的意思继续说:
“我看那里现在也并不全是赌博业吧?”
“据说那里已变成了绿洲!”
“让一块蛮荒干凋沙地变成了人间乐园,那是功德无量啊!”
“我曾经想过,像咱们昌江的珠湾。”
“大家挤着在那里建酒店,现在已到了饱和状态。”
“还有人还想挤进去盖,他能不能挣到钱我不说。”
“这对当地老百姓,生态环境究竟有多大好处?”
“难道说把房价炒到比天高,这就是发展进步?”
“昌江的擦城那里也是一片森林。”
“可是那里少雨易旱,又远离城市。”
“至今还没有一个企业去那里开发建个什么旅游酒店。”
“去那里观光旅游的人,连住的地方也没有。”
“甚至连遮荫的房子也找不到一间。”
“为什么没一个企业家去哪里投资?”
“在那里先建个酒店度假村,改变改变那里的旅游环境。”
“为当地旅游发展做件好事呢?”
“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罪过了?”
说着他也是看向了这个,满嘴跑火车的高育华。
“我想到了国外东南亚那些旅游城市,”
“当地的政府总是把适宜居住和耕种的土地保护起来。”
“把不能住人和种不了地的地方。”
“拿来进行开发搞旅游业。”
“企业愿意去那里搞投资建设。”
“官府就大力支持企业开发,给予优惠政策。”(chba)“人家东南亚的小国尚且如此。”
“但请问高大人您是怎么想的呢?”高育华听着丁修这番高谈阔论。
也是有些蚌埠住了!差点开口说你懂个屁啊!
心里这小孩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你们又不管事,又不经商。
不要你们小老百姓掏白花花的银子。
这项目一成,你们这些乡巴佬那是躺着就能赚钱。
怎么这种好事在你们眼里。
就跟把刀架在你们脖子一样?!而丁修也是说累了。
也不管这老登子气得快冒烟了。
端起桌上的茶碗连喝了几口茶。
但是此时一口茶下肚。
他又觉得自己刚刚是不是有点话多了。
当面这么嘲讽人家大人老爷是不是有点过分?对这么官府评头论足是不是有点不给面子?高育华也是一下子也是气急了!
等烟头也是差点烫到了手,才反应过来。
他把烟头掐在烟灰缸里。
然后也是不客气地说道:
“哼,我看我们这江省的发展大计。”
“说不定就要毁在你们墨守成规的人手里。”丁修闻言也是一愣:“高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我今天跟你打开天窗说亮话。
“芙蓉湖的开发建设,是板上钉钉地事情。
“在我们的规划里面。”
“就是准备把你们沙鱼塘村的这一快区域纳入建设里。”
“你们这倒好,固执己见地反对我们的规划。”
“你们这还是昌江好市民吗?”
“还是昌江百姓称好的名门望族吗?”高育华说这些话的时候,脸色都发青了。
见到对方开始那他们丁家的名声说事。
丁修也是差点没笑出声来。
“荒唐啊!太荒唐了!“那有句老话大家都知道。”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我们小老百姓靠天吃饭靠地干活。”
“想守住这祖宗留下了的一亩三分地。”
“怎么到了高大人嘴里就成了罪过了!”听到这话,在场的丁氏族人。
也是一个个心里产生了共鸣!没错啊!我们不偷不抢。
就想守着祖辈留下来的家业,这也有错吗?高育华此时在这些人的眼里。
明显才是那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
不是你家的祖产你不心疼是吧?
忽悠我们搞开发,你这人到底安得什么心?瞧见这在场的气氛有些不对劲了!胡庄严也是赶快站出来和稀泥。
他连忙开口说道:
“小太爷啊!既然高厅长跟你们说明白了。”
“作为本地的最有名望的士绅大族。”
“你们丁家总不能支持一下吧?”丁修闻言也是心中有些嘴之以鼻!过了一会儿才说:
“既然胡知县这么说了,那我们我能支持当然要支持。”
“但我们不同意开发祖地的决定不会变。”高育华一听此时毫不遮掩心中的恼怒!“你这不是废话吗?”
“你们沙鱼塘村这是油盐不进啊!”
“这不就是公开反对我们官府搞开发吗?!”听到这话丁修也是眼神一冷。
“那你说我怎么办?放弃我们的祖地,支持你们开发?”
“让你们在我们的祖坟上动土?”
“高大人,是你这事你会干吗?”
“你们的规划是你们的。”
“我们立场是不能改变的。”
听到丁未这话,胡庄严也是十分尴尬。
“啊这!这让我们大家都很难办啊!丁修一听,却是侧视着高育华说道:“难办?那就不要办了嘛!”高育华一听气得快要吹胡子瞪眼。
此时祠堂中众人中间的空气几乎要凝固。
只听得外边庙会传来的吵闹声。
过了一会,胡庄严也是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他此时当着众人的面开口道:
“刚才二位的争论,也是半斤对八两。”
“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想法,谁也没说服谁。”
“但是小太爷啊,其实官府的开发想法。”
“决不是只想着企业和政府能得利。”
“他们考虑的更多,对全市的发展设想。”
“远远超出我们在场这些人的一己之见。”
“但是这事毕竟是关乎太多人,还是需要慎重协商的。”
“我看还是改日再议好吧?”
说完发现在场的气氛还是有些尴尬。
胡庄严也是继续说道:
“我看今天咱们村里也是热闹啊。”
“这趁着过节的大好日子。”
“我看大家还是不要伤了和气啊。”说着胡庄严也是转身询问了看向高育华。
“我想高大人肯定没来我们这里逛过庙会吧?”
“不如今天我带高大人好好感受一下热闹。”
“顺便品尝品尝我们这里特产美食。”
“这事改日再谈也不迟啊!”胡庄严也是给双方找台阶下了。
高育华听到这话之后,也是微微领首。
听到胡庄严这话也觉得有些道理。
而丁未听到胡庄严这样说。
他也是淡淡说了一句。
“可以,来者都是客。”
“我们村子里面多摆一桌也没什么。”丁修的话音落下。
在场的丁村众人也是愣了一下!然后纷纷点头。
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等丁有山带着胡知县几人离去之后。
祠堂内的族人也是纷纷散去。
丁修走出祠堂的时候。
村长丁有银也是跟在旁边说道:“这个姓高的实在是欺人太甚。”
“根本就是不想好好谈啊!”而丁修也是漫不经心地说道:“本来就没有什么好谈的。”
“面对这种带着偏见的傲慢之辈。
“要么不理会,要么让他知难而退。”
“对我们来说,只要想想怎么打消官府的规划罢了。”
“想动我们祖地,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说着正好碰到了迎面走过来,的呆小妹和周姐。
丁修也不去管那高育华那边。
忽然老村长想起什么,转头问呆小妹道:
“啊闺女,那啥,你朋友今晚准备给安排住到哪儿?”呆小妹挠了挠头,看向周姐笑道:“对啊周周,你今晚想住哪里?”
“你来也没提前跟我说啊。”
周小仪闻言,乌溜溜的眼睛转了转。
“那。。。。。。我们可不可以和你一看住小太爷家呢?”他忽然俏皮一笑说道。
呆小妹闻言也是装做有些惊讶道:“你们想住在太爷家?”
“那我可做不了主,你们得问太爷的意思啊!”周小仪一听也是看向了丁修。
水汪汪的大眼睛满脸的哀求之色。
丁修见状也是有些无所谓。
这周小仪实际年龄虽然大他十几岁。
但是这心理年龄小他几十年。
可在他看来,就是个小妮子。
丁修想都不像说道:
“行吧,反正这段时间我在家。”
“我家老屋还有房间,给你住两天也没事。”周小仪不禁欢呼了起来:
“好耶!”她这一开心,就想冲过去把丁修抱起来。
在他嫩嫩的小脸蛋上亲上一口,她早就想这么干了,可想到丁修在村子里那高到吓人的辈分。
周小仪终于是强行忍住了。
门外忽然有脚步声响起,
只见丁大宝那边兴冲冲的跑了过来说道:“太爷太爷!那边大猪王已经赛出来了!“就等您去批红点头猪了!”沙鱼塘村的庙会依旧很热闹。
比赛最后,评委宣布评选结果。
优胜的冠军猪被奖励五万。
英婆婆乐呵呵地手捧着大奖,看着丁未提起朱砂笔。
给他们家的大猪王点上红花。
等比赛结束后,参赛者各自将大猪抬回家。
只留下猪头,猪肉会依次分赠给亲友图个吉祥!随后在祠堂门口广场上,人们相聚在一起庆祝,品尝当地美食和特色菜肴。
共同欢度这十几年一度的盛大的节日。
此时整个谷祀的盛会。
充满了欢乐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个有趣的文化体验。
让周姐和呆小妹感受到了村里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同时也让她们觉得沙鱼塘村。
真是有着浓厚的古老文化气息。
但是此时身在沙鱼塘村的高厅长。
脸上的表情却与在场的气氛格格不入。
而胡知县此时看着高育华的脸色。
也是缓缓开口说道:
“唉,高厅长啊,开发丁家祖地的事。
“你就不要再想啦!”
“这丁家在昌江根深蒂固。”
“你这一意孤行是要吃苦头的呀!”而高育华闻言也是有些不甘心。
“这小小一个村庄竟敢如此嚣张。”
“老胡啊!你说他们这是为了什么啊?”
“我实在是搞不懂,他们要是答应下来。”
“这每年能给他带来多少的好处?”
“而且这都什么年代了!,
“这沙鱼塘村就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吗?”
“这开发起来,顶多也就是让他们祖宗迁个坟”
“怎么一个个都是顽固不化的无知分子?”听到他这么说,胡知县也是一阵无语。
但是也是耐着性子解释道:
“老高啊,这也并不是人家山野小民不开化。”
“其实人家丁氏不肯同意。
“是有深远的历史原因的。
高育华闻言也是一愣!
看着他这表情胡庄严也是笑了笑。
“那别着急,我慢慢拇给你听。”
听到胡庄严开始给他扒起这丁家的事情。
高育华也是不由得来了精神。
。
想要了解一个家族。
那必得先了解这些人的发家史。
“我们先来说说这丁氏的由来。”
“昌江本地有句和姓氏有关的俗语流传已久。”
“那就是“丁林半东南,黄郑满街摆。”
“意思就是说丁林黄郑是昌江当地的四大姓。”
“甚至在整个大夏东南都是枝繁叶茂~。”
“据五年前年的人口统计,大夏姓丁就有七千万。”
“是南方第四大姓氏,其中光江省就有一千多万。”
“而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丁姓更是占了半数之多。”
“所以又有“丁林半天下”之称。”听到胡庄严开始给讲起来历史渊源。
高育华也是点了点头。
“这个我知道,我也曾经读过古籍。”
“据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
“大量的世家大族南迁。”
“造就了后来南宋经济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身为文化厅的领导,这点知识储备他还是有的。
但是说道这里他也是有些疑惑。
“可是从以前到现在南方大姓多了去了。”
“这姓丁的确实在大夏很多。”
“但是和今天这个昌江丁家关系很大吗?”听到这里胡庄严也是笑了笑回答道:“关系自然是很大。”
“当年永嘉之乱中原动荡,世家大族衣冠南渡。”
“衣冠卿相迁居南方有八族。”
“其中分别是丁林黄郑詹邱何胡。”
“八姓入闽丁居其首。”
“丁氏先祖丁禄为晋元帝司马睿。”
“在江东巩固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深得重用。”
“东晋明帝太宁三年举家人闽,定居于晋安。”
“成为闽地丁姓最显赫的名门望族。”
“在当时注重家族名望的背景下。”
“其他支系林姓也纷纷投于门下,家族进一步发展。”
“自此发源于北方中原的丁姓开始在南方扎根。
“并逐渐发展成南方的大姓。”
“后来到了唐朝,丁氏先祖丁管官至太子太傅。
“但是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
“作为丁氏大宗举家迁至南方昌江。”
“其后人尊丁岂为始祖。”
“在昌江发展成为太傅派的丁氏。”
“先迁闽地后入昌江,这就是昌江丁家的由来。”高育华闻言也是点了点头。
这些事情跟他知道的大致相同。
而胡庄严也是转身看向身后的丁家祠堂继续说道:“而咱们昌江这边对追根祭祖十分重视。”
“南方姓氏文化也是昌江当地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姓氏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就是宗族文化。”
“宗族文化是一个姓氏的文化根源。”
“一些世家大族为了不中断自身的文化传承。”
“往往不惜耗费财力修建宗祠。”
“其中代表当属昌江丁氏的丁家祠堂。”
“也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座祠堂。”闻言高育华也是回头望去。
而胡庄严也是伸手一指说道:“丁氏名人辈出多不姓数,”
“同样地丁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
“而且对于和其他氏族相比。”
“丁氏族谱还是相对完整及详尽的。”
每年清明前后,都有不少海外丁氏族人回乡祭祖。”
“总的来说,丁氏在南方是一个绝对的大姓。”
“当属大夏的名门望族。”
“在昌江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
“而这座丁氏祠堂筹建于明万历十四年。”
“直到清康熙二十年才落成。
“为昌江省丁氏的合族祠堂,号称南方最大祠堂。”
听到这里高育华也是有些面露疑惑。
“南方最大祠堂?不会是自吹自擂吧?”
“这一看也就是三进三出的院落。”
“在南方比他大的祠堂我也见过啊。”胡知县闻言也是笑了笑。
“这是因为后来改开的时候被拆掉了一部分。”
“只剩下了这三进三出的小院落。”
“原来这个祠堂的范围。”
“那都是包括了咱们脚下的这块广场啊!”
“昌江本地的建筑说法中被称为百鸟朝凤”
“是当地民居建筑中规模宏大的建筑形制。”
“简单地说,这百鸟朝凰就是以则这三进三出的院落为主体。”
“以多庭院多天井,好几个院落交错建造。”
“面积宽敞,厅房间数达一百间。”
“在昌江当地古民居中,百鸟朝凤较为少见。”
“而且建造耗资巨大,也就是这种世家大族能建造。”
“这也是后来危房改造在被拆成了这样。”
“不然远远不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情况。”高育华这么一听也是有些愣住了。
他之前也是听胡庄严提起过。
但是现在有这种实物举例做参考。
这才感觉有些直观的感受。
看来这丁家确实是在昌江根深蒂固!而且也说明这个家族的宗族文化。
也是早在几百年前达到了极端鼎盛的地步。
“那这个和让他们迁坟又有什么关系?”高育华此时也是有些疑惑地问道。
胡庄严闻言也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个就跟昌江当地人笃信风水有关系了。”高育华闻言也是忽然愣住了!“这怎么还跟风水扯上了关系?”胡庄严听到这一问也是缓缓解释道:
“这就跟昌江当地流传的凤凰山龙脉有关联。”
“明朝明成化年间,丁家出过一位大儒丁庆章”
“被誉为“南学儒宗”,王阳明尊他为心学宗师。”
“而作为大儒祖籍所在。”
“昌江也被称为儒宗根脚,文华航秀之地。”
“而丁家作为当时的千年世家。”
“从历朝历代贤人辈出,也是家学渊源。”
“历届乡试中举士子都有七八位。”
“就算后来满清灭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