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新闻报纸就是以这样的角度来展开报道美空云雀。
“以‘铁冷时代’(石油危机后导致钢铁业遇冷)为分界线,新一代工人们离开了工厂建在镇上的集体宿舍,开始向银行贷款,在郊外的新兴住宅区购买带院子的一户建。曾经,演歌歌手频频造访的职工宿舍是当地人们最憧憬向往的地方。
学一门手艺,进入工厂,在集体宿舍里围观演歌歌手们的演出,这就是小镇普通人一辈子的梦想。但是,对如今梦想着拥有一个带土地的家的年轻人来说,集体宿舍是陈旧和贫穷的所在。如果在郊外,也可以少担心工厂所排放的污染,而且只要有车,上班也轻松。
就这样,工厂集体宿舍转眼间寂寥了下来,演歌歌手也不会再被邀请到这里演出。石油危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同时也直接造成了演歌的式微。当演歌歌手们不再走街串巷时,他们与人们就多了一层厚厚的隔阂。
进入八十年代,流行派的崛起冲击了演歌派,作为演歌大佬,美空云雀最新单曲的销量都没有突破一万,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相反,以小猫俱乐部为代表的新一代偶像,唱片动辄二三十万,人气席卷整个曰本。
就在去年,中森明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赏三连冠,意味着一个属于流行派的时代正式到来,演歌注定要让位于流行派。
可是,在演歌处于劣势的年代,美空云雀再次举办了浩大的演唱会,地点就位于东京巨蛋。据说,放票的当天,就被抢售一空。虽然演歌派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但是当年仰望他们星光的人们,钱包不再干瘪,他们有能力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这篇文章很显然不是老一辈记者写的,作者应该是一个具有客观冷静观点的年轻人,所以没有把美空云雀上升到时代的高度。
从时代变迁来分析演歌派的落寞和美空云雀最后的辉煌,确实是一个新颖的题目。然而,一个艺术家往往只会在去世之后,才会被人们捧到“神”的高度。现在以现在的状况而言,还不是演歌派“造神”的时候。
有记者写到了巨蛋演唱会上出席的歌手,包括了森昌子、北岛三郎、岛仓千代子等等演歌派大佬。当他们齐齐出现在关系者席位时,一部分嗅觉敏感的记者们就开始揣测,恐怕这次美空云雀熬不过去了。
演歌派要重现往日的光辉,便是祭出美空云雀这张王牌。一旦美空云雀去世,演歌派就会动用所有的力量,将她送到“神”的高度。许多人都预测准了演歌派的动向,却没有一个人在报纸上戳穿。
不过,在各种赞颂美空云雀敬业的报纸之中,出现了成田胜和中森明菜的身影。两人带着母亲参加东京巨蛋演唱会的照片被搬上了报纸,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成田胜喜欢演歌,中森明菜是美空云雀粉丝,这些早已被人熟知。
可带着母亲们去看演唱会,却是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要知道在订婚之前,恋人是绝不会突然引荐彼此的父母的,更何况父母成为朋友,更是少之又少。当美代子和千惠子齐齐出现时,就不由得让人们浮想联翩。
成田胜原本不想让狗仔拍到,可东京巨蛋实在是人多眼杂,大君的人根本没办法做到把他们的行踪隐藏得密不透风。事后,《周刊文春》给三石事务所、研音事务所各自寄了一张四人的合照。
按照惯例,只要支付一笔费用,就不会被曝光。可就在寄照片的当天,《周刊文春》就添油加醋地报道了此事。也难怪不得为什么《周刊文春》是艺能界各大事务所最讨厌的杂志社了,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这次,成田胜反过来被《周刊文春》捉弄了。还好,对方做事还算讲规矩,给两位母亲打了马赛克,以免打扰到她们的日常生活。
这份报道落到了演歌派的手里,却有着另外一层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