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出局(2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241 字 5个月前

再加上一个河套地区,就算是纵贯南北了。

长安城依然还是这东西南北的中心,以官道连接着东南西北之地。

发展是大唐的重中之重。

同时,还要兼顾着向外探索的任务。

高句丽、东瀛的人到了北俱芦洲已经很长时间了。

暗探们送回来的消息表明,东瀛人已经在北俱芦洲接触到了那边的土著人。

双方还有过一次大战。

最终,东瀛人保住他们的都城,并且还俘虏了不少土著人,让他们成了苦力,给东瀛人修凿房屋。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唐,向西已经探索到了地中海,向东,也已经到达了北美洲。

这也是因为大唐的造船厂一直在改良帆船的原因,技术上不断地在突破。

不然,以大唐原本的造船技术,也就一个龙舟,却不太适合在海上航行的。

有了陈平安的技术指导,再加上大唐本来的那些少匠们掌握的技术,对帆船进行了改良、改造。

这才有了‘远航号’。

“快去京师大书局!”

“今日开始,书局公开对外售卖六科教本!”

“早买早看早学啊!”

贞观十四年的腊月二十日。

长安城中的京师大书局,也就是大唐最大的书店,开始对外售卖六科教本。

这是直接公开的。

不管是胡商,还是西方的商人,都能购买。

在教本一事上,似乎并没有对外进行文化封锁。

因为陈平安也知道,既然是教本,以后就是人手一本,这种封锁,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不封锁。

反正,以现在大唐的技术来说,已经算是超前了。

西方想要赶上,那还要走很长的路。

前世,中原用了三十年赶上了西方的科技,如今,西方估计也要用很多年,才能够赶上大唐这时候的科技水平。

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毕竟,他们还要先推翻了那什么。

“这好像是八岁孩童入学所学的教本,看起来,实在是太容易了吧。”

有人已经买到了一套。

不少学子们都连忙上前,围了起来,开始观看着朝廷公布出来的第一套教本。

“拼音、标点符号、诗经、千字文,这些确实是启蒙之作。”

“还有着算经,也是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学。”

“还有这农业、工业,也都是基础性的知识,对于一个八岁孩童来说,应该是刚刚好。”

也有学子们看出来更高一层的谋划。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官学。”

“你们想一想,若是八岁开始入学,先从这些教本开始学起,每一年,增加一点儿难度。”

“十年之学,会学到多少知识?”

“这般教学,才是我们想要的教学啊,徐徐渐进、顺其自然。”

众人一听,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儿。

“是啊。”

“以前,我们入学之后,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

“可是听着那些圣人之言,有一些,我们已经懂得了,有一些,我们听了之后,也不太懂。”

“五年求学之路,最后也不过是写了一些诗歌,又或者是学了一点儿圣人之言的道理。”

“恨不能再回过去,能够成为八岁孩童,从头再来啊!”

——

“我倒是觉得不必如此。”

“如今,京师大书局正在售卖第一套,也就会有第二套、第三套……。”

“我们把这些教本买回去,自己读、自己学,若有不懂,等到明年开学之后,再去问夫子。”

“总之,朝廷既然把这教本公之于众,直接售卖,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已经过了年龄的学子们,还能买到所有的教本,然后从头开始学起吗?”

——

“对啊。”

“七度兄说的不错。”

“我们完全可以买下所有的教本,然后自学,也应该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若想要学,什么时候都不晚。”

——

“快看着地理。”

“上面描述,大唐的商队已经到达了地中海呢!”

“话说,这地中海又是在何地?”

学子们看着第二套教本。

地理一书上,开始描述大唐的丝绸之路的路线,以这一条丝绸之路的路线来描述西方的地理。

比如,过了西南的高原地区,穿过了山川和峡谷,从越州出发,再穿过雨林地区,就能够到达天竺。

天竺北部乃是山川,靠近天山,也算是天山之南。

从天竺再往西,还有一片广袤的大地。

这里有沙漠,也有戈壁,也有平原,穿过了这里,到达了地中海。

地中海的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也没有山川,都是丘陵,还有很多草原。

相比较起来,地中海更适合人居住。

到达了地中海的商贾们描述下的地中海,是一个和江南水乡一样的地方。

真要说起来。

地理这本书似乎很快就成为了很多学子们争相讨论的热点话题了。

一来,很多人对于大唐之外的地方,确实是非常好奇,毕竟也都是一些新鲜的事物。

二来,大唐的商队竟然已经到达了那么远的地方,也确实是让人非常震撼,也有一种自豪和骄傲。

然而,世家大族们看到这个教本,那是真的难受了。

想当年,出身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的重要。

就算是世家大族落魄了,但是只要是他姓卢,就算是这当朝的大将军尉迟敬德,都能不屑一顾。

世家大族的子弟们就算是穷的连饭都吃不起,却还能自称自己出自于那一房的卢家。

可随着这些年过去,学子们似乎早就不看重什么出身了。

什么王崔卢郑李,什么五姓七望,什么清河崔氏、赵郡李氏,对于世人来说,也就是稍微有点儿钱,有点权罢了。

除此之外,啥也不是。

以前的人把出身看的十分重要,可随着李世民推行了州学、县学,随着以工代赈、以工代役、以工代徭等。

百姓们的手中也有一些钱了。

大唐邸报上又天天宣传着官府如何如何作为。

科举考试的进士人数越来越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寒门子弟入仕。

出身越来越不重要了。

特别是这一次的推行官学。

世家大族在棋盘上是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