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对来说。
从长安城到洛阳城,再从洛阳城到郑州诚。
修建这么一条铁路。
要容易一些。
花费的时间也要少一些。
先把路给修起来。
再让火车在铁轨上开起来。
最后再看效果。
若是效果可以,将作监和国库的钱财允许的条件下,再修建第二条更长一些、更难一些的铁路。
而且,若是能够修建一条从长安城到郑州诚的铁路。
那么,以后也就可以把北地的货物先运送到郑州那边,然后再用火车,直接运送到京师长安城。
也也算是缩短了京师长安城和河南之地的路程。
也能方便京师对山东之地的控制。
以后,也就不存在什么关内关外了。
还有一点儿。
就是募捐。
李世民也同意了募捐。
能够省钱,那自然是极好的。
大唐邸报上面,也开始对火车进行了报道。
并且还配上了火车的图片。
这是阎立本画出来的火车头。
一辆火车头从铁轨上行驶而来,后面还跟着车厢。
最前面,则是站着一个人。
没有人知道这个人是谁。
但是有了这个人的存在,大家也都能看到这个火车到底有多大了。
人站在火车头的面前,感觉就好像是小小的那么一点。
“火车?”
“这又是什么车?”
“看起来非常大啊!”
“这得有两人之高吧?!”
“关键是,这火车竟然能够拉动这么重的货物?”
“某莫不是在做梦?”
“这是将作监打造出来的?”
“这是赵王打造出来的?!”
“这怕不是神仙才能做到的吧?”
“太厉害了!”
百姓们看了大唐邸报之后,也是惊艳不已。
更是发出了惊叹。
只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
有生之年。
竟然能够看到这种庞然大物的车。
有生之年。
竟然能够看到可以拉动那么重的货物的车?!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
而随着朝廷的商讨结束。
先一步铺设铁轨的工程也就开工了。
分为了好几段。
长安城这边的城东车站,以及铁轨。
郑州城、洛阳城这两个大都城的车站,还有铁轨。
从长安向洛阳修建的铁轨,洛阳则是修建到长安的,还有到郑州的铁轨,郑州修建到洛阳城的铁轨。
当然,地图上的规划是地图上的规划。
陈平安把实际上的规划路线,交给了虞昶、长孙涣,以及将作监的其他几位对地形、方向等,有着比较高的造诣的少匠们。
他是没法去实地考察的。
不是说一路跋山涉水,比较累、比较苦。
而是安全性。
李世民也说了。
如今就算是四海升平,可是外面还是不太平。
建议陈平安不得远离了京师长安城,以免遭遇不测。
陈平安也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
这事儿。
也可以找人嘛。
不能什么事情都要他亲力亲为。
将作监的少匠们如今也被他带出来了。
完全可以出去完成这一项工作。
等到实地考察结束,规划出来真正的实际路线。
才能开始动工。
不过。
砂石矿场已经开始了。
这些砂石要能源源不断地供应那些工地。
同时,还有木材。
最好的枕木。
也要能及时供应。
一边考察。
一边做着前期准备工作。
将作监这边也是一样。
直接建造了一个火车厂。
将作监再一次得到了百亩土地,好几次简单的工棚就这么树立起来。
再然后,就是钢铁供应了。
毕竟,火车身上大部分都是钢铁。
需要的钢铁实在是太多了。
钢铁矿也要提高产量,同时,炼铁厂也要提高产量。
火车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已经可以造出拉动几百吨货物的火车。
那么。
再一次造出一个火车头来。
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关键就在于铺设铁轨,凿出隧道来。
这个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
火车头已经造出来了。
这以后,再造火车头,也就容易了很多。
不过嘛。
技术研发还在继续。
要有改良啊。
不能造出来了,就一直用。
不做后期的技术改良。
还是要继续研究,继续做实验,以找到更好的工艺,提高火车的速度,以及承载量为目标。
陈平安则是把目光还是放在了电上面。
这一年多以来。
随着电灯制造的越来越多。
价格也就下去了。
然后,不少百姓们的家中也能用上电灯了。
算是大唐唯一一个符合富贵人家消费的奢饰品。
谁家要是没个电灯,就说明他比较穷酸。
就是房玄龄的家中,也有一架电灯,烧石炭,用蒸汽作为动力,让转子转起来,产生电流。
就是这钨丝的保质期不长,容易烧断了。
不过。
烧断了的钨丝可以回收。
故此,花费也不是那么的大。
更换钨丝的价格,比蜡烛要贵一点儿。
再加上,还有石炭,这一个也是电灯的相关消耗品。
总的算下来。
其实还不如油灯便宜。
但是油灯的亮度一般啊。
再加上,油灯产生的油烟确实是不好闻,一股味道。
而电灯不用。
锅炉可以放在另外一个房间里面烧着,把电线加长一些,直接拉到书房里面,给电灯提供电就可以了。
除了蒸汽式电灯,也有脚踏式电灯,还有风箱式电灯。
三种不同的发电方式,也就有了三种不同的价格。
但是,不管哪一种,都是普通百姓们消费不起的货物。
陈平安要做的,还是让电灯能够进入万家。
当然,不说万家。
弄一个发电站,然后为皇宫提供电力。
这是可以设定的项目吧。
怎么说。
如今之大唐也是天朝上国。
京师长安城已经有着不少番邦的人,在这里生活着呢。
也好让他们看一看,夜晚的皇城灯光秀啊。
震惊、震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