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大唐皇城的灯光秀(1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287 字 4个月前

远处看,只觉得很长。

近处再看。

只觉得很高、很大。

这种又高又大的火车。

很难想象,是将作监打造出来的。

也很难想象,是人打造出来的。

而今,这些人就站在他们的旁边。

当然,真正打造这个火车的人,就是他们身前,和陛下站在一起的赵王陈平安。

这一刻。

陈平安的身影,在他们的心中是无限地增高。

就好似一座看不到山顶的高山。

难以逾越。

也压在他们的心中。

搬不走。

绕不开。

这一次的火车的车厢是货箱。

所以不能坐人。

不过。

陈平安还是带着李世民来到了火车头。

由李世民、长孙无忌、李勣三人,再加上陈平安一起四个人,登上了火车头。

这里是驾驶室。

所以也没有留下太多的空间。

为了能让火车行驶的路程尽可能的长一些。

所以,水箱就要非常大。

这就占据了不少的空间,还要有存放石炭的空间。

故此,能够站下七个人,已经是比较拥挤了。

火车再一次缓慢地行驶起来,直到加速,仅仅是一刻左右,由开始加速,最后直接机械制动,停了下来。

然后又开始加石炭,烧火,进行蒸汽制动,开始缓慢地行驶。

最终停下来。

这个速度对比起来,不如战马快。

战马若是疾驰起来,那个速度可是非常快的。

不过嘛。

火车更为平稳。

这么一点距离。

修建的铁轨也都是笔直。

故此,并没有太多的左摇右晃。

这种平稳性,就让房玄龄、李勣两人惊叹不已。

“好一个火车,真乃神物也!”房玄龄不免再一次称赞道。

陈平安却道:“房公,这并非神物,而是将作监两百六十七人,用了两年的时间研究,做了无数次的实验,最终才造出来这火车。”

“故此,没有什么神仙之术,而是人力所为。”

房玄龄看了看陈平安,却说道:“不,若是真只是以人力所为。”

“那么,这一千多年以来,自秦汉到大唐,却无人能够想到,无人能够做到。”

“仅此一点,就难以言说。”

“这火车,必然又是你那些师父,用了毕生心血所想出来,然后造出来的吧?”

陈平安回道:“然也。”

“火车之理,也是先师们的毕生心血。”

“从看到茶壶被蒸汽冲起来,看到蒸汽从茶壶的壶嘴冲喷出来,就有了想法。”

“再到又有师傅发现了电,也就发现了力。”

“有了力学之后。”

“很多师傅才灵光一闪。”

“如此,也就有了自行车、三轮车、风箱发电机、蒸汽机、蒸汽气球、蒸汽火车等。”

房玄龄听完,微微蹙眉。

他们对于陈平安口中的那些师父,了解的并不多。

而且,也都是仅仅从陈平安的口中得知。

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没有人知晓。

陈平安说什么就是什么。

对此,也有人怀疑过。

但是李世民似乎对此非常相信,也无比的信任陈平安。

这让他们没有十足的把握证明陈平安的来历,证明陈平安野心勃勃,有着谋反之心。

是不敢在李世民的面前,说陈平安有什么谋反的心思,又或者是对陛下不敬什么的。

因为当初有人这么做过。

却直接被李世民给下令,拖到午门外斩首了。

连审核都不用。

更别说,让人去调查一下陈平安了。

房玄龄也不好说什么。

更不好问什么。

因为他也明白,自己问的,陈平安说出来的,就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参观好了火车之后。

李世民带着心情还有一些激动,无法去平复的百官们,回到了西内。

因为陈平安早就准备好了造火车,以及如何用火车的章程。

这些,也都和李世民讨论过了。

故此。

这些百官们要回去根据这些章程商讨一下。

“第一条火车铁轨,从长安修建到郑州?”

“为何是郑州?”

“若是荆州,便可联络江南。”

“臣以为,应当修建长安到荆州的火车铁轨。”

——

“若修建长安城至荆州的火车铁轨,就要穿过秦岭山脉,这里一山连着一山,挖山洞,又要何年何月,才能通行?”

“臣以为,赵王所规划的第一条铁路,从长安城至郑州城,是可行的。”

“这一路过去,群山不多,于平原地带铺设铁轨,要快一些。”

“不仅仅是省时省力,也能让大唐早一些拥有一条可通行的铁路!”

——

“建造火车的任务,必然是交给将作监。”

“国库这边也要有钱财的支援,至于这少匠的官职名额,只要是有功的,该给的官职爵位,也不能少。”

——

“臣以为,当为此募捐。”

“国库的钱财还要留作备用,不能完全用光了。”

“募捐之后,也可以卖出一部分的股份,让商贾们承担一部分的花费,到时候,这火车运送货物的时候,他们的货物可以按照股份进行减免。”

“有了这一条件。”

“臣相信那些商贾们应该是愿意参与的。”

——

“臣建言,铺设铁路。”

“招收一部分的工人,可以负责一些需要手艺的专业工程。”

“像是这些个平土、运送砂石什么的,可以直接用徭役。”

“不管是天牢里面关押着的,还是吐蕃、吐谷浑、突厥等地,不服从大唐之管教的人员。”

“全部都送到这些工地上,让他们来充当徭役。”

“这样,也能节省一部分钱财。”

——

“臣建言……。”

整个议事堂这边,为了大唐的第一条铁路。

已经成了个菜市场。

非常的热闹。

大家也都是各抒己见,并且也有着一些道理。

并非是不愿意去修建,也并非是想要弄出来一个不同的声音来。

这也就是贞观年的朝堂了。

李世民就坐在那里。

听着这些大臣们一个一个讲述着自己的观点。

也听着其他的大臣们的反驳的声音。

由着起居郎、秘书监那边的人,一个一个的记录。

一字不落。

一字不差。

毕竟,有时候,前面说,后面忘。

这就相当于是备份。

商讨了半天。

最终结果还是出来了。

大唐的第一条铁路,将会是从长安城到郑州城。

也就是说九百多里路。

这个距离在地图上看,并不是很远。

相对来说。

从长安城到荆州,有着一千四百多里路呢。

将会更长。

而大唐修建第一条铁路。

太长了。

花费的时间也将会更多。

再加上,长安到荆州之间还是一段群山连绵的山脉。

穿过了这个山脉。

才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