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大唐的速度就是火车的速度(2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276 字 6个月前

大唐的巡察使、按察使,大唐朝廷的官吏,想要去贺州,也就是一天的事儿。

这么快的速度。

边疆之地若是发生了动荡。

大唐可以很快出兵镇压。

这个速度,就是皇权到达地方的速度。

当时,李承乾听到李世民讲述到这一句话的时候,内心也是一样非常震惊的。

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促成大唐建造火车。

贵?

如今大唐正在全力把东瀛的两座银山给搬过来,把西南那边的玉石也给搬到大唐。

一年造几个零部件,五年的时间,造不出一辆火车吗?

五年造火车。

十年修铁轨。

十年的时间,让大唐拥有一条火车干道。

这将会是一件如万世之功一样的功绩。

绝对会铭记于史册之上。

李承乾在听完李世民对于火车的讲述之后,就看到了自己的这位父皇对于火车的执着。

这种决心,是区区八百万两白银,都无法动摇的!

李承乾继续道:“父皇,魏公、诸位,这火车铁轨,不说修建的非常远,仅仅是从京师长安城修建到荆州。”

“就这么一点儿距离,就能打通京师长安和江南地区的联系。”

“五年不成,那就十年。”

“慢慢地修建、慢慢地修凿,慢慢地铺设铁轨,十年的时间,若是能够修出来。”

“那么,京师长安城就能够再养百万之民!”

“江南的粮食可以很快到达京师,而京师之民,若想要去江南,也很快。”

“孤以为,火车的速度,就是将来大唐的速度!”

东宫那边的官员们连忙站出来支持。

李承乾想要做什么。

他们都会站出来声援。

当然,也不是完全无脑的那种。

只要是正确的。

他们绝对支持。

就像是现在。

大唐花费巨大的钱财来铺设火车铁轨,造出火车来,运送粮食,还有运送货物。

这是可以的。

有着赵王陈平安牵头,又有着其他官吏们支持。

太子殿下站出来。

也无可厚非。

他们站出来,那就是太子殿下的跟随者。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火车的速度就是大唐的速度!”

“如今,有着赵王创造出来的蒸汽机车,就承担着运输粮食和货物等物资,听闻,十分受到欢迎。”

“京师车行,凭借着蒸汽机车运输货物,一年下来,几乎已经有了进项。”

“而火车造价虽然高,可作用却很大。”

“十年的时间修出一条铁轨,让火车在上面行驶,运送货物。”

“不说太长时间,就只是十年,也能把造火车的成本给赚回来吧。”

“更别说,大唐铺设了这样一条铁轨,有了这等火车,其意义非凡,甚至是能铭记史册。”

“这若是让其他的番邦知道了。”

“那不得羡慕的双眼发红?”

“他们想要,那更没办法造出来。”

“如今我大唐幸有赵王这等绝世少监,造出了火车,却因为造价太高,就放弃了。”

“实在是有一些不值啊!”

其他人也纷纷站出来了。

表示若是国库没有这么多的钱财,将作监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财,那就募捐。

让朝野上下的所有官员都募捐钱财,再入股,让天下所有的商贾们拿出钱来支持造火车。

等以后,火车能够行驶了。

赚取的钱财,可以给他们分红。

这种股份制,其实早就形成了。

而陈平安则是在贞观年初,就已经和李世民讲述过股份制。

在两税法实行的同时。

李世民也施行了印花税。

也就是朝廷作为担保方和见证方。

比如,房屋买卖。

地契通过朝廷的官府盖章,就算是生效。

这个地契就从原来的主户名下,过给了另一方。

魏徵见此。

也就不再好说什么。

却也提出了若是想要修建,应该怎么做。

“陛下。”

“火车造价太高,不过,其作用和意义确实很大。”

“臣以为,修建铺设铁轨可以,造火车也可以,但是万万不可急功近利。”

“若因好大喜功而劳民伤财,不可取也。”

李世民扶起了魏徵。

“卿且放心便是。”

“朕从不会好大喜功,也很明白,若要让火车行驶在大唐的大地上,其意义非凡。”

“不过,想要实现却又是困难重重。”

他又环视了一下所有人。

继续说道。

“故此,如何让火车行驶在大唐的大地上,如何实现火车的速度就是大唐的速度。”

“这需要一个万全之策。”

“朕绝对不会乱来,也不会允许其他人乱来!”

说完。

看向了陈平安。

“陈卿,你先写一个章程。”

“朕和诸卿都是第一次见火车,并不知道铺设铁轨,修建火车的具体过程。”

“你写一个章程,我们看了之后,再做商讨。”

陈平安行叉手礼道:“喏。”

李世民这才挥挥手,“走,回到高台上,再看看这火车如何行驶。”

“这般盛况,看一次,可不够!”

百官们连忙躬身道:“喏。”

确实啊。

看一次,怎么够呢?

刚刚那一开始,他们都被震惊到了。

根本就是脑子一片空白嘛。

现在都想不起来,火车是怎么行驶的。

回到了高台。

陈平安再一次下令。

“嘀!”

汽笛声响起。

然后,火车开始行驶起来。

不一会儿。

再掉头。

又回来了。

陈平安对李世民提醒道:“陛下,可以稍微近一些观看。”

李世民点点头。

又带着文武百官上前。

站近了。

看着火车武库武库地行使着。

非常大的铁轮子转动着。

一节车厢,差不多有着十一二尺那么高。

众人很难想象,这么高的车厢,应该非常重,而不依靠人力,就是那个烧着锅炉,就能让这么高大、厚重的火车,行驶起来。

感觉就好像是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