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钨矿!(1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186 字 4个月前

陈平安没事就喜欢历史区的帖子。

毕竟,李世民也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历史本就是一本厚重的社会大学。

看多了,是真的可以学到一些知识点,特别是明朝的历史,越看越有味道。

这也是陈平安为何会记得这些史料的原因,相信大部分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记得历史上的那些帝王。

更不用提,在大字典的后面,还有一个王朝史记。

然而,有一些内容,陈平安没有去了解过,也就不知道。

就比如这钨矿石其实盛产于中原,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且,一直在持续开发中。

而这个钨矿石的原产地就在江南道虔州大余县。

河东道那边盛产煤矿,江南道虔州之地盛产钨矿石。

也算是一种自然资源富裕了一个地区。

陈平安没有看到过这一个知识点,也就不知道,中原是有钨矿石的。

不然,早就让人去江南道虔州那边寻找了。

好在,他建言李世民,把电灯技术推广开来,让全民参与,一起继续研究。

如此一来,也总算是有了进展。

江南道的陈郡袁氏从第二次招商大会开始,就一直参与。

从没有缺席。

袁氏不说与世无争。

最起码,他们的传家理念,受人敬佩。

毕竟,自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自己做不到君子,却不妨碍他们敬佩君子之风的人。

袁氏得到了发电机技术之后,就开始建造了一个工坊,就在他们建造三轮车工坊的旁边。

毕竟,在江南道这边,袁氏的人员众多,关系网也比较多。

要人有人,要地有地。

建好了工坊,就开始投入研究。

找金属。

一个一个金属去试验。

后面实在是找不到了,就用磁铁到处吸。

寻找他们没有见到过的铁矿石,各种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铁矿石,以前没有见到的铁矿石,都收回去,然后冶炼出来,制作成金属丝。

最后连接上发电机,进行试验。

没有想到。

还真的找到了那位赵王写在技术图纸上的说明,可以发热发光,光芒是金色的金属丝。

他们真的找到了!

陈平安也连忙安排人去了江南道那边,继续寻找矿石。

同时,也看着袁城送来的金属块,有一些乌黑,却又有一些光泽。

陈平安小时候就用过那种钨丝灯,还喜欢把底座和灯芯拆出来,然后用那个玻璃瓶装水。

后来,他才知道那个是钨丝。

而现在,他怀疑袁城送来的这个金属,就是钨丝!

金色的光芒,若是电流再高一些,这个颜色就和白色差不多了。

是真的适合作为电灯灯芯的金属。

既然找到了可以制作出来成熟品的矿石,那么,再一次找到,应该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眼看着接近年关,雪也停了,暖阳洒在大地上。

道路通畅之后。

营州那边的战报也统统送到了京师。

两月的时间。

大唐这边是步步为营,拉长了战线作战。

直到十二月二十六日的最终决战到来。

而战报也就只讲述了这一战之前的双方情况。

大唐邸报连忙开始对营州的战况开始报道。

毕竟,这可是陛下御驾亲征啊!

意义自然不一样。

对于大唐整体而言,都是一场永记史册的战争。

百姓们也因为大唐邸报的存在,对于这一场战争非常关注。

这要是以前。

他们可能就不是通过大唐邸报来了解了,而是亲身体会。

因为战争一旦开始,就会征兵、征粮、征徭役,粮价会上涨,赋税也会上涨。

战争带来的就是压力,是苦难。

就比如,汉武帝对匈奴的持续战争,就被人是作为穷兵黩武。

也就是好·战·分子。

而所谓好战者必亡。

也是因为每一次战争,都是劳民伤财。

军饷、军械设备、粮草、辎重、民工、徭役,最后才是士卒。

可以说,战争都是举国之力。

不过。

这一次不同。

李世民、李靖、长孙无忌、侯君集、薛万彻等人都在感慨,他们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依赖于炼焦法和高炉炼铁法,铁的产量不断提高,同时,质量也更好。

首先,就是将士们的披甲率得到了提升。

锁子甲、光明铠。

唐十三甲都有。

再然后,就是兵器了。

人手一个。

还能组成不同的战队。

比如专门斩马腿的,刀斧手、盾牌手、圆盾匕首队、弓弩手等。

是真的富裕啊。

同时,也没有征徭役,更没有征民工。

给钱招人。

这些年来,裴明礼、何潘仁等富商,在苏定方的守护之下,是真的在搬空东瀛的银山。

隋朝末年。

李渊联合关陇世家做空了隋炀帝发行的货币。

也就是利用三征高丽期间,直接利用粮食这个关乎于万民生计的货物,做空了货币。

等到了李渊登基为帝,也就是武德年,他的这个李唐朝廷不富裕,而百姓们同样如此。

为啥?

李渊一开始实行的就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后来才发行了开元通宝。

只不过,铜的产量不高,通宝钱在市场上流通也就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