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可做电灯灯芯的金属丝找到了!(1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337 字 4个月前

陈平安正在研究蒸汽机,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缩小版蒸汽机。

但是装备更加精良,就好像是一个小巧的高达手办一样,可以拆卸的。

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蒸汽机,陈平安让工匠们做了大大小小的蒸汽机。

也不能说,小一些的就是模型。

只要是放上酒精,点燃之后,把水煮沸了,产生的蒸汽冲击力,就能够吹动小小的铜制风车。

风车再带动转子转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电流产生之后,就可以通过金属丝进行实验了。

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蒸汽机手办。

陈平安在想办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研究出来可以更好地制作出来机械动力的蒸汽机。

目前,最大的蒸汽机产生的蒸汽动力,其动力也无法带动一个加装了这个大型蒸汽机的三轮车。

也就是说,蒸汽动力还是严重不足。

蒸汽机大了,本身就有着重量,加装在三轮车上,这个重量就是六个人脚踏,也踩不动。

蒸汽机小了,重量确实是小一些,加装在三轮车上,六个人还是勉强踩得动。

但是这个动力也还是不足,没办法吹动风车,带动齿轮,齿轮带动皮带,皮带带动车轮。

最终实现三轮车可以行驶起来。

冬日里的将作监,就为了研究这个蒸汽机。

已经是随处可见的几个人,组成一组,围着蒸汽机,开始各种实验。

陈平安还在想着,要不要直接造出内燃机来。

他看的帖子也比较多。

其中就有内燃机的帖子。

就是这工艺水平还是不行,仅仅是一个密封性,就无法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那个科技井泵的时期。

蒸汽机也需要密闭性,若是密封性比较好,蒸汽在锅炉里面产生了非常大的大气压。

而这个大气压产生的动力,绝对是比较充足的。

毕竟,火车的动力一开始就来自于蒸汽动力。

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燃料的燃烧、热能的转换、蒸汽的产生以及机械能的转换等步骤。

在蒸汽机车的炉膛中,燃料(通常是煤)被投入并点燃,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热能。

燃烧产生的热能被传导到锅炉中,用于加热锅炉内的水。

随着水的加热,它会逐渐转化为蒸汽。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热能,而锅炉的设计效率直接影响到蒸汽机车的性能。

产生的蒸汽在锅炉内积聚并加热,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蒸汽的膨胀是推动车轮的基础,因为高温高压的蒸汽储存后释放时会产生巨大的推力。

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连接管路进入驱动缸,推动活塞来回运动。

活塞的运动通过连杆和曲柄机构转化为轮转圆周运动,最终带动车轮旋转,使机车前进。

整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简单。

陈平安虽然是理科生,但是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又不是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对于蒸汽机的原理,也都是帖子上看到的。

要不是有一个记忆检索功能,他估计连蒸汽机的图纸都画不出来。

只能说,金手指是有的。

但是又不是很强大,可以直接变现,又或者是兑换奖励,又或者是签到系统什么的。

总之,想要创造出来一个蒸汽机车,还是要依靠他和这些将作监的工匠们上手,进行各种实验,还有各种改良。

“少监,少监!”

“能发热发光的金属丝找到了!”

田季激动地大踏步,走进了暖阁。

陈平安本来还思索着,如何能够让锅炉的密闭性非常好,这里,进水口的联通就是一个问题了。

想要得到一个完美契合的螺口接口,用人工打造是不可能手搓出来的。

就就算是不用接口,用上发热膨胀和冷缩原理,实现接口的密闭性。

但是这种也不太好操作。

脑子里面想法很多。

还在一一列出来,打算一个一个实验呢。

听到田季的大喊大叫。

愣神了一下。

“真的?”

陈平安也很激动。

田季走进来,喘着白气儿,高兴万分地说道:“真的!”

“陇右道那边一个工坊,找到了一种金属,制作出来犹如头发丝一样细小的金属丝。”

“他们把这个金属丝连接到了发电机上,然后通了电。”

“那金属丝真的发热发光了。”

“还是金色的光芒呢!”

陈平安连忙问道:“那金属还有吗?”

“有没有带过来?”

“赶紧让人去陇右道,找到那工坊。”

“带一些回来,我们好继续做实验。”

“看一看,能不能量产。”

田季连忙回道:“少监,少监,带回来了,带回来了。”

“那个工坊的工匠们也跟着过来了,说是要一起实验一下,他们也不知道这个金属是什么。”

陈平安连忙大步走出去,叫道:“立即让所有人去前院,一起看一看这个金属丝!”

总算是有人找到了这个金属丝。

开放的结果算是没有白费。

田季让人去叫那些还在研究蒸汽机和打字机的工匠们,自己随着陈平安来到了前院。

陈平安看到了八个人,身穿白色的衣服,不像是工匠,倒像是庄稼汉。

不过,一个一个手臂都比较粗,应该是铁匠。

“我等拜见赵王!”

众人一看穿着官袍的陈平安,还有气喘吁吁的田季,就知道,站在田季身边的人,应该就是将作监少监,闻名于天下的赵王陈平安。

因为除了这位,他们实在是想不到,还有谁能够有如此俊秀的相貌、温和的神情,智慧的双眼……。

他们也见到过一些穿着官袍的才俊,可是他们的身上就没有赵王陈平安身上独有的气质。

“快快请起。”

“尔等可是有功之人。”

“找到了电灯灯芯,以后,万家灯光照万家,这功劳必定有你们的一份。”

不一会儿。

将作监的其他工匠们也来了。

这前院有一个大厅,用来给工匠们上课的地方。

这个地方比较大。

还配备着暖炉。

所以,众人又移步到了这里。

那八个陇右道的工匠们之中也有个主事儿袁城。

此人乃是江南道陈郡袁氏的人。

陈郡袁氏在大唐也算是一名门。

祖上出过几位大臣,陈郡袁氏比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虽非总领朝纲,让皇帝虚位的权势人物,但袁氏自汉至陈,代不乏人,以忠孝传家,诗书名世,为东晋、刘宋、萧齐、梁、陈王朝所重视,保住了高门华族的地位。

等到了这唐朝,陈郡袁氏出身的袁承序就曾被李元吉收为门客,后来又因为岑文本举荐,授封为弘文馆学士。

而袁承序之弟袁承熙如今也是唐朝散郎。

袁城拿出了一直带在身上的小木盒,恭敬地递给了陈平安,说道。

“赵王,这便是我们发现的金属。”

陈平安连忙接过来,正要打开木盒呢。

田季却连忙上前,笑着道:“少监,还是让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