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谁在推动战争?谁又是既得利益者?(1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1724 字 4个月前

知晓未来对于陈平安来说就是一个金手指。

可对于李世民来说,就不一样了。

从一开始的新奇、不可思议、强烈地想要知道、兴奋、激动等等。

再到如今,只觉得沉重。

可以说,没有一个皇帝是符合李世民的心理预期的。

李治前期的表现,是真的可圈可点。

李世民都要觉得,子类父也。

可惜,后面能让他气的吐血。

是真的要吐血了。

好在,陈平安及时劝说,告诉了后面的皇位还是姓李,他才不至于被气的吐血。

要是没有武氏,李治绝对是合格的。

但是……武氏成为了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

他到现在见到八岁的李治,还是有一些愤慨,无时无刻不在刺挠着他的心。

要不是陈平安说过,史册上的李治是史册上的李治,现在的李治是现在的李治。

就和史册上的李承乾、现在的李承乾是一个道理。

李世民可能对八岁的李治的态度会更差一些。

而已经两岁的小兕子,表现出来的乖巧,还有那种独有的灵性,就让李世民感受到了,当父亲的快乐。

锁在箱子里面的史册越来越多,从贞观二年开始,一直到唐顺宗为止。

一共是一百七十七年。

也不是每一年都详细记载。

都是大事件。

故此,才能放得了这一箱子。

其实若是归纳一下,就是一共十个皇帝的一生。

他自己,李治、武氏、李显、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李诵。

把汉朝的史册拿出来,做一个对比,似乎也能发现,确实是符合王朝周期律。

汉高祖的汉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同。

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力,让汉武帝可以厉兵秣马,来一个封狼居胥。

从此奠定了汉的辉煌。

可若论盛世,还是远远没到的。

而汉朝最起码在后来还出现了一位光武帝刘秀,为大汉王朝续了一口。

再看,西汉时期的十五位帝王,东汉时期的十四位帝王,这才造就了大汉王朝四百零七年的国祚。

也就让大汉王朝深入人心。

中原之地也都是自称汉人。

这也算是天佑大汉了吧?

在西汉十五位皇帝的衰败之下,王朝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出现了光武帝刘秀。

大唐在武氏之祸的时候,出现了唐玄宗李隆基。

看起来,好像是天命之子,犹如那光武帝刘秀一样,扶大厦之将倾。

可是,陈平安也说了,成也玄宗、败也玄宗。

李世民的手中,一本汉朝史册,一本唐朝史册。

看来看去。

最后也就看出来一个天命。

李世民左看看,右看看,最终沉声道:“朕也是得天命之人!”

说完。

起身直接把史册锁进了小箱子里面。

又拿起旁边一个箱子里面的地球仪,看着早已经刻进脑海里面的世界地图。

因为时间过于久远,这上面的颜色都变淡了。

李世民却没有让陈平安用现在的上等材料,再做一个地球仪。

因为只有这一个,也是第一次看到的这一个,给他的感受,一如当年。

……

“陛下。”

这日散朝后,李世民将陈平安留了下来。

“这是营州大都督给朕送来的奏报,你且看看吧。”

陈平安接过奏报,打开一眼不由微微蹙眉,不过弹丸小地,竟然有了异动。

李世民很是平静地道:“朕其实也有一些意外,故此,在这朝议之时,未曾公之于众。”

奏报中,营州大都督详尽说了高丽王的勃勃野心。

不仅开始大量屯兵在辽城的长城外,还大张旗鼓地表示,要大唐交出霹雳。

说什么,霹雳本应该是高丽王所有,却被大唐的皇帝给偷了去。

“当真是痴人说梦。”

陈平安言道。

“确实是痴人说梦!”

“不过,区区一个高丽王,恐怕还没有这么大的口气。”

“此事之后,必定有什么隐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大唐如今掌握了霹雳炮,吐谷浑的十万大军都被打的落荒而逃。

吐谷浑的国王慕容伏允的坟头草都老高了。

高丽王难道不知道吗?

大唐两次阅兵式,也邀请了高丽王的使团们参观,让他们见识到了大唐将士们的装备。

那霹雳炮,也是放了一次,还是一次性放了十八个。

当时也是让围观者震耳欲聋呢。

就这……高丽王敢说霹雳是他的?

就不怕,高丽的皇都到时候也和吐蕃那一次一样,直接灰飞烟灭吗?

李世民相信,仅仅是一个高丽王,肯定是没有这般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