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2)

宋词三百首 佚名 4604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粉蝶儿

和赵晋臣赋落花①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②,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③。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④。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释】

①赵晋臣:作者的朋友。赵宋宗室,寓居江西铅山。

②僝、僽:折磨的意思。

③“向园林”句:园林中落花满地,有如红色起绉的地毯。

④醇酎:浓酒。

【简说】

辛弃疾这首咏春(赋落花)词,不仅“绝不作妮子态”,而且别致、新巧、活脱生动,与那些伤春悲愁的诗迥然不同,完全是一副崭新的风貌,正如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所说:“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几道),秦郎(秦观)之下。”

上片写昨日春景,着一“如”字,形象地展现了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景象。词人笔下的醉人春光,犹如天真伶俐的少女初学绣花,那一枝枝的鲜花,都绣得硕大丰盈,姹紫嫣红。以少女绣花比喻春光之美,不仅十分贴切,而且形象更为鲜明生动,充满着春的活力。“甚无情”以下四句,词人笔锋陡转,出现了****对繁艳的春花的无情摧残。通过“**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的景物转换,揭示出词人内心的怨恨情绪,而把惜花惜春的心意抒发得婉转缠绵,深切感人。下片写今日春去难留的秋绪。过片着一“似”字,把落红春归比作毫无情意的轻薄荡子。这与开头用少女绣花来赞美春光,形成了鲜明的反向对照。“记前时”以下,写去年送春归时的奇妙联想。如果把一江春水都酿成醇和的美酒,就可以在杨柳袅娜的岸边,等候着“清愁”,把酒共留春光。末二句寓情于景,在深沉中荡漾着激情,凝重中蕴含着灵秀。最早用江水来喻愁的有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春水滔滔奔流,喻愁思的无限。辛弃疾则反其意,说消愁浓酒多如春水,只要谁有“清愁”,总是可以消得了的。对连大诗人杜甫也认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落花,辛弃疾不仅不哀不伤,而且写得疏朗、别致,富有情韵,和那些伤春之作实不可同日而语。

近人夏敬观评此词说:“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秾丽一派也。”此论极中肯綮。在辛弃疾描写春光的众多词章中,这首确是别具一格。全篇抒写惋惜春光流逝的情思,一气贯注,寓意深沉。词的比喻形象贴切,风格绮丽婉约。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②。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③。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④。

【注释】

①金陵赏心亭:在建康(今南京)城西下水门城上。建于北宋,为当时游览胜地。叶丞相:即叶衡,当时他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不久升右丞相枢密使。

②“青山”二句:远处的青山好像要与高人谈心,它们又像万匹战马不断奔驰而来。寓有作者向往重过跃马杀敌的战斗生活的情思。高人,有高尚品格的人。联翩,接连不断。

③“烟雨”二句:山被烟雨所遮隔,若隐若现,似万马在迷茫的烟雨中徘徊,人们急切盼望它来,但终于没有来。低回,徘徊。

④“人言”四句说:人们都说多愁能使人头发变白,那么沙鸥应该一身都是愁了?看它冲破烟雨而展翅飞翔,可见并没有被忧愁所压倒。沙鸥,白色的水鸟。

【简说】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这时辛弃疾被叶衡推荐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到南宋已十二年。

词的上片写景。开头连用两个生动比喻,对青山作了生动的描绘。“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前一句用拟人手法,写青山和人一样,也景仰高人,想同高人促膝谈心,对面谈政,这样描写,不仅反映了青山的高贵品格,而且含蓄地倾诉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后一句用拟物手法,写连绵不断的青山联翩而来的万马,不仅赋予青山以人的灵性,描绘出它的奔驰态势,也表达了作者对跃马扬鞭以杀敌报国的渴望。但青山在烟雨中时隐时现,低回徘徊。人们盼望它,可它始终没有来,这反映了作者由于报国壮志难酬而产生的苦闷情绪。词的下片抒情。作者继续驰骋想象的翅膀,以沙鸥作比,抒写自己的卓见:“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在古典诗词中,人们常常把头发变白同愁紧密联系在一起,白居易说“我为愁多白发垂”,苏轼也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言”两句概括了白、苏的诗意,作者的目的则是要用以反衬自己想法的正确,说明愁不会把人压倒。妙在不直说,而是即景生情,借沙鸥而反诘,从而证明发白同愁无关。这两句词虽然是从白居易《白鹭诗》“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脱化而来,但白诗语调舒缓平直,而辛词则高亢激越。这样描写,

不仅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而且形象具体,用意含蓄,令人味之不尽。

汉宫春

会稽秋风亭观雨

亭上秋风,记去年嫋嫋②,曾到吾庐③。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④。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⑤。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⑥!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⑦。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⑧。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⑨。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⑩。

【注释】

①这首词主要是怀古,词题宜作《会稽秋风亭怀古》。作者同一段时间写的另一首《汉宫春》,题作《会稽蓬莱阁怀古》,但其中怀古的内容不多,倒是有其旨近于观雨的“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的句子。看来很可能是两首词的题目发生了舛互。秋风亭,辛弃疾起知绍兴后所建。

②嫋嫋: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③吾庐:指作者闲居时的住所。

④“山河”二句:《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辛弃疾引“新亭对泣”的故典,借思念瓢泉来抒发他怀念北方故土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⑤“成功”二句说:夏天过去,用不着扇子了,人们和它的关系就疏远了。“成功者去”,典出《战国策·秦策》:“蔡泽谓应侯曰:‘四时之亭,成功者去(每个季节完成它的使命就自动退去)。’”“团扇便与人疏”,取意于班倢伃《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思情中道绝”。这里作者是借时序的代谢和妇女的被弃表达自己对前程的忧虑。

⑥禹迹:本谓大禹治洪水足迹所至之地。此处当是代指南宋沦陷的疆域。

⑦“千古”三句说:千古流传的汉武帝的《秋风辞》,词句多么优美,颇似司马相如的作品。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这里代指刘彻。刘彻不仅有雄才大略,而且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司马相如因写了《子虚赋》而被汉武帝召见。

⑧“只今”二句说:秋风吹来,与当年汉武帝写《秋风辞》的时节一样,但像汉武帝那样有作为的人物,已不复存在,也就无人赏识当今的司马相如了,使我十分愁苦。木落,即叶落。眇眇:远视的样子。余,我。

⑨“故人”三句说:老朋友来信说,要我不要因留恋官场而忘记了家乡的美味。书报,来信说。因循,守着旧习惯。莼鲈:莼菜羹和鲈鱼脍。

⑩“谁念我”二句说:有谁知道我在秋夜灯火下还在读着《史记》呢!这表明作者晚年仍是壮心不已。一编,一部。太史公书,即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简说】

这首词作于嘉泰三年(1203)中节之前,时作者在绍兴做官。辛弃疾对自己的被起用,既抱有“叶公岂是真好龙”的疑问,又希望趁此一展身手。这首词中的豪壮和悲凉交织的情调,当是作者这种矛盾心理的反映。

上片

写看到秋风嫋嫋,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和北方的故土。作者用“山河举目无异,风景非殊”来表达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又用“茫茫禹迹都无”,来感叹南宋朝廷长期苟且偏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中的两个典故,深沉有力的抨击了南宋朝廷和投降派,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程的忧虑。

下片据题立意写怀古的内容。所怀念的人物首先是汉武帝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汉武帝则不仅有雄才大略,还善于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作者抚今思昔,为当今没有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物而愁苦。友人劝他弃官归家,他深知“江南久无豪气”,批判了这种消极隐退的思想,自己仍壮心不已,秋夜挑灯耽读《史记》,从古代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增长豪气。

此词艺术手法上的主要特征是大量用典。主旨在怀古,所选用的典故,其匠意近于史,意蕴深厚,兴致繁富,读后,恰如聆听一首交织着庄重、沉思、忧愤、悲壮等各种情绪的多乐章交响曲。煞拍余音袅袅,具有很强的内蕴力度。程垓(二首)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书舟词》。词有光宗绍熙王偁序。

酷相思

月挂霜林寒欲坠。正门外、催人起。奈离别、如今真个是①。欲住②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③。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④。

【注释】

①奈:奈何。真个是:即真是。个字无义。这句是说如今离别在即,真是无可奈何。

②住:居住。

③供:供奉。这里指脸色显得憔悴。

④这几句暗用陆凯寄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简说】

毛晋《书舟词跋》指出“其(程垓)《酷相思》诸

阕,词家皆极欣赏,谓秦七、黄九莫及也。”本词能采用民歌回环复沓的格调,抒写出离别时欲留不得、欲去不舍的矛盾心情,还有别后两地相思,无可排遣,只能折梅以寄深情。给人的印象是不落俗套而又清新可喜。

卜算子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①。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②。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注释】

①西飞雁:从西边飞回的雁(相传雁足能传书)。

②蛩(qiónɡ穷):蟋蟀。

【简说】

先写上楼望断云山,直到夕阳西下,不见雁归传书。再写下楼听蛩声、见月上,由于形单影只而肠断泪落。陈亮(九首)

陈亮(1143~1194),字同甫,永康(今浙江县名)人。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士第一名。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赴任就去世了。由于陈亮力主抗金,倡恢复中原、统一南北之议,触怒了主和议的贵官幸臣,因此曾几次遭受迫害。他是辛派词人,与辛弃疾交谊亦很深。所**国壮词豪气磅礴,读之令人感奋。有《龙川文集》三十卷,现存词七十四首。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①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②。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③。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④,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⑤。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⑥。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⑦。万里腥膻如许⑧,千古英灵安在⑨,磅礴几时通⑩。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

①章德茂:名森。他在淳熙十二年十二月以“试户部尚书”的名义再次使金贺万春节。大卿:魏、晋以后,朝廷各部的尚书相当于秦、汉时的九卿,这里就尊称为大卿。

②南师:南宋的军队。作者《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谩说:随便说。北群空:据说古代伯乐善于相马,他经过冀北,这里的良马就被他选光了。借喻没有人才。这两句是说长久不见南师北伐,就随便说南宋没有人才。

③当场只手:独当一面。这两句称赞章森是能够独当一面的杰出人物。

④堂堂:庄严正大。得似:那得似,那能象。洋洋:形容水很浩大。这三句是陈亮设想章德茂自己会失笑,说我堂堂大使,那能象河水东流那样,还年年向金廷朝拜呢?

⑤且复:暂且。穹(qiónɡ穷)庐: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圆形毡帐。藁(ɡǎo搞)街:汉代长安城内专供外族人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是要章森暂且向金廷低头,将来总有一天会把他们俘获,然后送到京师。

⑥尧、舜、禹都是传说中古代贤君。壤:土地。封:疆域。三句指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