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元曲三百首 佚名 3927 字 6个月前

③西土储英:西土,即西域。储英,犹云积累的英才。

④中夏:即中国。

⑤吞学海波澜万顷:形容吉诚甫学识的渊博。

⑥战词坛甲胄千兵:形容吉诚甫是词坛战将。

⑦“律按玑衡”三句:都是形容吉诚甫擅长音律的。玑衡,璇玑玉衡的简称,古代测天的仪器。律按玑衡是说他词曲的音律象玑衡测天那样的准确。和铃,装在车上的铃,这里指伴奏的铃声。

套数

[南吕]一枝花

丑斋自序(节录)[一枝花]生居天地间,禀受阴阳气。既为男子身,须入世俗机。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子为评跋上惹是非①,折莫旧友新知②,才见了着人笑起。

[梁州第七]子为外貌儿不中抬举③,因此内才儿不得便宜。半生未得文章力,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④,更兼著细眼单眉,人中短髭鬓稀稀⑤。那里取陈平般冠玉精神⑥,何晏般风流面皮⑦?那里取潘安般俊俏容仪⑧?自知,就里,清晨倦把青鸾对⑨,恨杀爷娘不争气。有一日黄榜招收丑陋的⑩,准拟夺魁。

[隔尾]有时节软乌纱抓扎起钻天髻,乾皂靴出落着簌地衣。向晚乘闲后门立,猛可地笑起,似一个甚的?恰便似现世钟馗不杀鬼。

……【说明】

作者自号丑斋,在这套曲中又百般丑化自己的外貌,这不是无聊的游戏之作,实际上是对当时上层社会的以貌取人表示反感。【注释】

①评跋:评论。

②折莫:尽管是。

③不中抬举:不堪提拔。不中,不堪,不合。抬举,提拔,推重。

④重颏:俗说的双重下巴。

⑤人中:上唇正中的凹痕。

⑥陈平般冠玉精神:陈平,汉代人,外貌秀美,佐高祖定天下,屡出奇计,见《汉书·陈平传》。

⑦何晏般风流面皮:何晏,三国魏人,肤白皙,美姿仪,时有傅粉何郎之称。

⑧潘安般俊俏容仪:指潘安姿容之美。见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注③。

⑨青鸾:指刻有青鸾的铜镜。

⑩黄榜:古时天子出的文告均用黄纸书写,故称黄榜。

夺魁:取得第一名。魁,首。

抓扎起钻天髻:梳起高高的髻式。

钟馗:传说中能辟邪的鬼。旧时迷信风俗,于端午或除夕悬钟馗像以辟鬼。

周浩

周浩,生平不详。从他仅传的这首小令看,当是钟嗣成的朋友。小令

[双调]折桂令

题《录鬼簿》想贞元朝士无多①,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②,总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台人物蹉跎③。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说明】

对当时杂剧、散曲作家唱赞歌,说他们的创作成就将万古流传,就虽死而犹生;而那些衣冠人物,酒囊饭袋,则虽生而犹死。这是善于体会钟嗣成编著《录鬼簿》的用意的。【注释】

①贞元朝士: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4),这里借指前一个朝代。唐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休唱当时供奉曲,贞元朝士已无多。”

②“上苑繁华”二句:上苑,皇帝玩乐、游猎的地方,这里指元朝大都(今北京)。西湖,指杭州。大都、杭州是元戏曲家云集的地方。

③“麒麟冢衣冠坎坷”二句:意说那些凤凰台、麒麟冢中的衣冠人物,生前蹉跎岁月,身后坎坷无闻,难以与下文“纸上清名,万古难磨”的曲家相比。凤凰台在南京。麒麟冢,指王侯贵族的坟墓。

杨维祯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幼年时,父亲在铁崖山上筑楼,令其闭门读书,故号为铁崖

。泰定四年(1327)进士,曾任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官,参加过辽、金、来三史的编修,是元末诗坛上一位重要作家,尤其是古乐府诗影响更大。有《铁崖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著作流传。

《全元散曲》根据《新编南九官词》和王伯良《曲律》的记载,把[夜行船]一套定为杨维桢之作。从曲中对历史的熟悉谙练,笔法的挺拔、苍劲来看,它出于杨氏之手是可能的。套数

[双调]夜行船

吴宫吊古[夜行船]霸业艰危,叹吴王端为,苎罗西子①。倾城处,妆出捧心娇媚。奢侈,玉液金茎,宝凤雕龙②,银鱼丝鲙;游戏,沉溺在翠红乡,忘却卧薪滋味③。

[前腔]乘机,勾践雄图,聚干戈要雪、会稽羞耻④。怀奸计,越赂私通伯嚭⑤。谁知,忠谏不听,剑赐属镂,灵胥空死⑥。狼狈,不想道请行成,北面称臣不许⑦。

[斗蛤]堪悲,身国俱亡,把烟花山水,等闲无主。叹高台百尺⑧,顿遭烈炬。休觑,珠翠总劫灰,繁华只废基。动情的,时耐范蠡扁舟,一片太湖烟水⑨。

[前腔]听启,携李亭荒,更夫椒树老,浣花池废⑩。问铜沟明月,美人何处?春去,杨柳水殿欹,芙蓉池馆摧。恼人意,只见绿树黄鹂,寂寂怨谁无语。

[锦衣香]馆娃宫,荆榛蔽;响屧廊,莓苔翳。可惜剩水残山,断崖高寺,百花深处一僧归。空遗旧迹,走狗斗鸡。想当年僭祭。望郊台凄凉云树,香水鸳鸯去。酒城倾坠,茫茫练渎,无边秋水。

[浆水令]采莲泾红芳尽死,越来溪吴歌惨凄。宫中鹿走草萋萋,黍离故墟,过客伤悲。离宫废,谁避暑,琼姬墓冷苍烟蔽。空园滴、空园滴,梧桐秋雨。台城上、台城上,夜乌啼。

[尾声]越王百计吞吴地,归去层台高起,只今亦是鹧鸪飞处。【说明】

吴越是春秋末期两个新崛起的南方强国,彼此为争霸中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以吴国灭亡而结束。这段富有戏剧性的历史,千百年来,文学家们都摄取它的不同侧面,创作出不同主题的各种作品。在这套曲中,作者纵观历史演变,抓住史实的本质,着力写了吴王胜利后骄横奢侈,致令身国俱亡的教训,揭示了“骄者必败”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规律,在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作用。

在曲中,作者并没有陷于冗长的史实铺叙,而是对当年树老亭荒,荆蔽苔翳的荒凉遗迹,借景抒情,表现主题思想。如[锦衣香][浆水令]二曲,悲凉慷慨,较好地反映了吴国覆灭的历史悲剧性,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明梁辰鱼《浣纱记·泛湖》一出戏文,整段借用了[锦衣香][浆水令]曲,可见它的艺术影响。【注释】

①“霸业艰危”三句: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吴王夫差在败楚灭越后也曾建立霸业。苎罗西子,指西施,她出生于苎罗山(今浙江诸暨县南),故名。

②“玉液金茎”二句:形容吴王的奢侈生活。玉液,美酒。金茎,本是汉武帝金人承露盘的铜柱,这里借指珍贵的饮料。宝凤雕龙,疑指华丽的酒器。

③忘却卧薪滋味:吴王阖闾出兵伐越,为越王勾践所败,伤病而死,临终时嘱咐太子夫差,叫他不要忘了勾践杀父之仇。夫差继位后,刻苦自励,三年后报了越仇。卧薪尝胆,本是越王勾践的事,这里借用以表示吴王败越之后就忘了以前的艰苦日子。

④“乘机”四句:指越王乘吴王骄奢之时,操练兵马,要雪会稽之耻。吴王击败越兵,困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⑤“怀奸计”二句:指越王用财物收买吴太宰伯嚭,使之成为在吴国的内奸。

⑥“谁知”四句:指吴王不听相国伍子胥的忠谏,反而赐剑令他自杀。灵胥,即伍子胥,曾助吴王阖庐破楚,又助夫差败越。他自刎后,吴王令人把他的尸首抛在江里。相传每当江潮涨时,他的尸首就逐潮而来,故称为灵胥。属镂,夫差赐子胥自杀的剑名。

⑦“狼狈”三句;越败夫差,围吴王于姑苏山上。吴王请求北面称臣事越,越王不许,吴王遂自杀。

⑧高台:即姑苏台,见李敞洞[夜行船]《送友归吴》]注③。

⑨“动情的”三句:指范蠡助越王灭吴后,认为越王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泛舟太湖而去。尀耐,原意为难耐,这里是说难得。

⑩“听启”四句:指过去吴越争霸的地方已成废迹。槜李,在浙江嘉兴县西南七十里,勾践击败吴王阖庐处。夫椒,在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夫差击败越王勾践处。

馆娃宫:见李[夜行船]《送友归吴》注。

响屧廊:吴王宫中的廊名。相传以梓板铺地,因西施穿屧过廊时发出声响而得名。

“断崖高寺”二句:指后人在吴宫旧址上建的灵岩寺。

想当年僭祭:指吴王在黄池会诸侯争霸中原事。春秋诸侯会盟,要杀牛祭祀,祭时霸主执牛耳。僭祭:超越本分的祭祀。

郊台:即吴越郊台。

香水鸳鸯去:指香水溪的鸳鸯已远去了。香水溪,在吴宫中,相传是西施洗浴的地方。

酒城:在鱼城之西,原是吴郡的一个城。

练渎:在江苏吴县西南。

釆莲泾:在今江苏吴县城内。

越来溪: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相传越兵由此溪入吴。

宫中鹿走:相传伍子胥谏吴王,吴王不听,他感慨说:“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黍离:《诗经·王风》有《黍离》篇。《诗序》说。“闵(悯)宗周(西周国都,现西安市附近)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诗。”这里借以叹吴国的衰亡。

琼姬墓:《吴郡志》:“阳山(江苏吴县西)有琼姬墓,吴王女也。”

台城:三国吴的后苑城,在江苏江宁县治北玄武湖侧。

“越王百计吞吴地”

三句:李白《越中览古》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意说越王也走上了骄奢亡国的道路。

倪瓒

倪瓒,字元镇,自号风月主人,又号云林子。无锡人。生于元中叶,至明初尚存。《录鬼簿续编》说他:“群书博极,爱作诗,不事雕琢,善写山水小景,自成家,名重海内”,又“善操琴,精音律”。著有《清秘阁集》。《全元散曲》录小令十二,是从他诗集的附录里摘出的。小令

[黄钟]人月圆①

感怀*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说明】

原作共二首,这是次首。倪瓒晚年弃家避乱,泛舟往来于太湖泖水之间,以绘画自给。这首小令抒发了他当时的生活感受。【注释】

①人月圆:黄钟宫曲调。句式:上片**、四四四,下片四四四、四四四,共十一句四韵(第二、五、八、十一句押韵),与词调全同。但曲调用韵往往较密,三组四字句文多作鼎足对,还是有它的特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