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内阁老臣与太后几乎是倾巢而出,逼皇帝幸女,就连皇帝授业恩师袁士宏也提了这话,想必皇帝再也不会固执,当以江山社稷为重,考虑绵延子嗣了。
凤宁笑吟吟地将她与杨玉苏喝酒的事告诉杨婉。
“喝醉了些,便没去莲花台。”
杨婉觑她,“往后可不许再犯糊涂,喝两口便是,切莫喝昏了头,你不是杨玉苏,不要惹祸上身。”
凤宁心想,她已经惹祸上身了。
没多久回飞羽阁用午膳,又撞见章佩佩靠在罗汉床上抽泣。
凤宁见状忙过去安抚,“佩佩姐,你怎么了?”
章佩佩转身过来,一头栽入她的怀抱,“凤宁,你说陛下怎么这么狠的心,我昨晚可是使出浑身解数了,他还是无动于衷,你说我该怎么办嘛。”
凤宁闻言一下子怔住了,想起昨晚发生的事,一时羞愧难当,她也没什么立场去安慰章佩佩,同是天涯沦落人。好在章佩佩这人也无需人安慰,很快重燃斗志,“无妨,我就不信他要当入定的老僧,只要别人能成,我就能成。”
凤宁听了这话,倒觉得有几分道理,有些事一旦开了闸就不一定收得住,没准他今夜便要翻牌子。
“你别灰心,咱慢慢来。”
太后那头又遣人唤章佩佩过去,章佩佩陪着她用了膳又出了门,她前脚离开,杨玉苏后脚便回来了,揉着发胀的头额四处寻凤宁,待在配殿找到凤宁,一把将她搂住,
“好妹妹,我睡到午时方醒,不知你昨夜后来如何了?”
凤宁哪敢与她说实话,“我能有什么事,与燕世子周旋片刻,便回了飞羽阁。”
杨玉苏也没多想,靠在凤宁身上假寐。
这一夜该凤宁当值,她踟蹰了许久,方慢腾腾换上官服往乾坤殿去,章佩佩见她状态不对,笑话道,“平日当差你比谁都跑得快,今日是怎么了?陛下是洪水猛兽?”
这话可是戳到李凤宁的心窝子,她脸色又俏又红,“佩佩姐,你又拿我打趣!”
她伸手来挠章佩佩的腰窝子,章佩佩一面躲开,一面将她往外推,“去吧去吧,没准到最后陛下还就挑中了你。”
凤宁脚步一个踉跄,差点栽倒在门前。
恰在这时,乾坤殿来了一小内使,那人立在阶下恭敬地朝凤宁作揖,
“凤姑娘,大总管嘱咐小的给您递话,说是明日要回銮,今夜姑娘们不必当值,都歇着吧。”
凤宁听到这里,暗松一口气,她正不知该如何面对裴浚呢,免了更好。
凤宁所料不错,这一夜敬事房的人果然捧着银盘到了乾坤殿。
十八块乌木牌子整整齐齐摆在裴浚跟前。
他手中正在翻一册道经,柳海走过去轻轻替他掌灯,
“陛下,忙了好一会儿了,今夜是不是该歇着了,明日一早还要启程呢。”
裴浚头也不抬道,“既是歇着,怎么宣了敬事房?”
柳海苦笑,“奴婢这不是想着您.”想着您刚开了荤,食髓知味,刻意让敬事房来走一趟呢,
这话柳海闷在肚里不敢说,只嘿嘿一笑,往凤宁的牌子觑了一眼,“您呀别跟那姑娘计较,要不这会儿宣她来伺候,昨夜那事就过去了”
裴浚凉凉看他一眼。
柳海见惹他不快,立即掌了自己一嘴,“哟,是奴婢多嘴,那您瞧着,可还有旁的合心意的姑娘?”
裴浚耐心告罄,“你很闲吗?”
柳海倏忽闭了嘴,再也不敢吱声。
那册书也无心翻了,裴浚回到东配殿的凉阁,阁外夜色浓稠,山里的晚风已有些凉了,珠帘被吹得飒飒作响,脑海不知不觉浮现李凤宁那张脸,那一腔心思都写在脸上了,却不肯要名分,她这是要作甚?
他有时恨不得掰开她脑子瞅一瞅,看她到底在想些什么。
往床榻一躺,内侍恭敬地替他掖了掖被角,将灯盏吹灭退去了外头,裴浚一下没适应黑暗,眼前一团漆黑,昨夜的感觉又来了,虽说那姑娘有些憨,那方面却与他无比契合,一亲下去,她整个身子便软塌塌的,任取任夺,对于女人,裴浚向来凭直觉,他不得不承认,他现在有些眷恋她的身子。
至于感情,裴浚没想过,喜欢一人是什么模样,他不知道,他也不需要知道。
天子切忌动情重爱。
次日阖宫启程回京,回程比较快,至傍晚酉时抵达西直门,从西直门进大内又是冗长一段街道,马车不紧不慢赶着,到深夜方安顿妥当。
这一路舟车劳顿十分疲惫,凤宁汗湿了衣襟,迫不及待沐浴,不等她洗完,杨玉苏也拧着衣裳进了浴室,恰巧凤宁出浴,用巾子擦拭水渍,还没来得及裹上衣裳,杨玉苏却一眼发现她腰间似有青肿,
“宁宁,你这是怎么了?”
她指尖一触,疼得凤宁哎哟一声,慌忙将中单裹好,心虚不敢看她,“一点小伤而已。”
杨玉苏脸色不好,“你怎么会受伤?”
凤宁一面裹衣裳,一面捂住她的嘴,“你小声些,我真的没事。”
杨玉苏到底了解她,见她眼神微躲,面颊也红彤彤的,顿时急了,“你老实交代,到底怎么回事?”
凤宁要哭了,“我真的没事,就是前日你喝醉那日,夜里石阶滑,我摔一下,撞到腰边了。”
杨玉苏松了一口气,后怕涌上心头,“还以为你被人欺负了呢,吓坏我了。”
凤宁敷衍一笑,“没有的事。”
她回到内室躺下,没多久见杨玉苏换了衣裳要出门,
“这么晚了,你还要去哪?”
杨玉苏粗粗将头发挽了挽,“小祖宗诶,你那片淤青还有些肿,我去寻佩佩要些跌打损伤的药膏来给你擦擦。”
凤宁慌忙下榻趿鞋拉住她,“不必了,过两日便好了。”
怪她心大,不曾注意后腰有伤。
杨玉苏却拍开她的手,“你老实躺着去。”
凤宁心知劝不动她,恐越拦越惹她生疑,最终作罢。
可巧章佩佩携带的药膏用完了,说是明日去慈宁宫取,杨玉苏空手而归。
这一夜平平无奇渡过,翌日又得打起精神去养心殿。
第一日大家都没见着皇帝,出宫一月,有不少朝务要处理,裴浚在文华殿从凌晨待到深夜。
就这么忙了两日,第三日方得空回养心殿。
这日天朗气清,暑气渐渐消退,殿内也没那么热了。
先前在行宫商议过要出一套古今集成的类书,眼下回到皇宫,此事提上日程,朝中由翰林院掌院总领此事,宫内安排了杨婉和司礼监另外一名秉笔对接,杨婉趁着这两日写了个纲目,将诸位女官的任务也分派下来。
裴浚阅过她的撘子,提了几处意见,最后落在李凤宁处将她摘了出来。
“李凤宁,朕另有要务。”
凤宁已足足三日不曾见过他,方才进殿亦步亦趋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这会儿被他点了名,不得不站出来应付,“陛下有何吩咐?”
那个人双目低垂,神情似乎专注在撘子上,没听见她的话,半晌他又圈了几处给杨婉,这才抬眼看向她,眼神无波无澜,
“朕有几册书,需要你译成波斯语,回头着人远拨西域。”
裴浚回程的路上忽然在想,将中原的儒家经典输送西域,未必不能教化那些夷民。
凤宁见他语气与寻常无异,也跟着镇定心神,“臣女遵旨。”
随后凤宁,梁冰与杨婉皆在御前忙碌,皇帝看过的折子递下来,杨婉分门别类整理,有些要发去内阁,有些留存,还有些送去太后那儿,梁冰忙着清算账目,李凤宁则对着那册书犯愁。
凤宁习惯将外文译成中原话,一时还不大适应将长篇的儒学经典译成波斯文或蒙语,所以有些吃力。
裴浚去乾清宫见过两名大臣,回来路过她身侧,发现她没动笔,走时如此,回来时还是如此,且注意到她偷偷瞥了他一眼,可见是遇到了难关想请他示下,裴浚心下觉得好笑,但他没有过问,他等着她来找他。
凤宁察觉他从面前经过,那股好闻的奇楠香一如既往灌入鼻尖,这让她不由自主想起那晚,床笫之间再热烈也丝毫不影响他转背当做没事人。
输人不输阵,她没有什么不好意思面对的。
于是凤宁鼓起勇气,在那日同宿同寝后第一次主动来到他身边。
她摆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架势,“陛下,臣女有些疑惑想请您示下?”
裴浚在净手,抬眸示意她说。
凤宁道,“咱们大晋的儒文经典十分深奥,翻译起来有些困难.”
裴浚大概猜到她卡在什么地儿,“你不必字甄逐句去释译,将大抵意思深入浅出说明白便可。”
凤宁一愣,“还能这样吗?”害她方才面对一些深奥的字词束手无策,被他这一提醒顿时豁然开朗,“臣女明白了。”
“不过,”迎着凤宁明亮的视线,裴浚语气又变得严肃,“凡事未雨绸缪,今日译的是《论语》,明日可能是《春秋》《左传》,你好歹自个儿提前熟读经书,往后才能顺利通译。李凤宁,遇到难关不要退缩,要闯过去。”
曾几何时,他不喜欢蠢人,如今倒也愿意耐心教导李凤宁。
他好像已习惯慢慢看着她成长。
可他不知,眼下对他满眼信赖的姑娘,有朝一日会脱离他的羽翼,不再回眸。
*
傍晚杨婉去了慈宁宫,章佩佩领着两名宫人来给皇帝送晚膳,裴浚还不饿,晚膳搁在桌案一时还没动,章佩佩见凤宁跟梁冰在忙,便过来望了两眼。
这时上头忙碌的裴浚发话了,
“你闲别人可不闲,别打搅她们。”
章佩佩被训习惯了,也不在意,扭着腰肢来到御前,笑眯眯看着皇帝,“陛下,到了晚膳时辰,还不放她们走?您不饿,她们也该饿了。”
章佩佩是唯一敢偶尔捋一捋虎须的人。
裴浚今日罕见没驳她,便准梁冰和凤宁告退。凤宁着实饿了,收拾书册打算退下,她弯下腰去拾遗落的湖笔,章佩佩瞥见她那纤细的腰身,忽然灵机一动与皇帝道,
“对了陛下,您这有治跌打损伤散淤的药膏吗?”
凤宁一听脸色就变了,她惶恐地看着章佩佩。
裴浚对着章佩佩向来没有什么耐心,头也不曾抬,随口回道,“去太医院取便是”
章佩佩意在与皇帝搭讪,“药膏臣女也不是没有,就是听闻陛下这里有一味玉肌膏,效果极好,便想讨来给凤宁妹妹使一使”
裴浚闻言手下一顿。
凤宁这厢维持了三日的风平浪静一瞬间崩塌了,她焦急道,
“佩佩姐,你不是从太后娘娘那里寻了些膏药来吗,我已经好了,无需额外用药”她面颊红的滴血,压根不敢往那个方向瞥。
裴浚将朱笔搁下,缓缓抬起眼。
章佩佩只觉一股寒霜扑面而来,待细看那俊脸又似擒着如沐春风的笑意,仿佛方才那一瞬是错觉。
“哦,伤在哪里?怎么伤得?”裴浚整暇问,
凤宁心下叫苦,他什么意思,故意捉弄她吗。
凤宁这人越逼她越有反骨,她平抬下颚,郑重其事回,
“回陛下的话,在行宫不甚摔了一跤,磕着了。”
裴浚看着她睁眼说瞎话的样子,忽然觉得有些可笑。
都这样了,还继续装。
早在离开行宫前一晚,他念着她是初夜,恐身子不适,刻意吩咐小内使让她不用夜值,他心疼她,却不成想人家女孩子自己不心疼自己,他不知李凤宁跟他较得哪门子劲。
她不肯认账,他能逼她?
堂堂天子还不至于如此。
随她去。
他吩咐韩玉道,“去库房取玉肌膏给她。”
这个“她”当然不是章佩佩,而是李凤宁。
接下来的日子就越发风平浪静了,裴浚似乎将行宫那桩事抛诸脑后,该训斥的时候训斥,该要求的时候要求,当然,做得好,该给与的奖赏也不少。
李凤宁在心里评价一句,不愧是皇帝,想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从容游走在三宫六院中。
她很确信那一晚皇帝是因为纾解欲望顺手挑得她。
李凤宁也想得很开,既然皇帝心里没她,认定她可有可无,那么就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她照旧当差,等两年期满,她出宫。
虽然这般想心里如剜肉般疼,但凤宁告诉自己,要争气。
六月二十九,是每月女官出宫探亲的日子,过去三月,凤宁一次未回,这一回想起要翻译的那些书册,凤宁收拾包袱跟着杨玉苏往宫外走。
天真烂漫的女孩有一处好,心里不大搁事,凤宁出宫时还很高兴。
杨府尹早早亲自驾车来东华门接女儿,能在权贵遍地的京城当好京兆府尹,都不是一般人物,别看杨府尹长得一张黑脸,却是个女儿奴。
“闺女啊,这是瘦了吗?有没有想爹爹?”
杨府尹腆着肚子心疼地迎过来。
杨玉苏一把拍开他的手,嫌弃道,“没瞧见还有旁人在吗?”她回头朝凤宁招手,
“宁宁,这是我爹!”
凤宁望着他们父女,笑吟吟上前给杨府尹行了大礼,“见过杨伯伯。”
杨玉苏与他介绍道,“爹爹,她便是我时常跟您提过的李凤宁,李少卿府上的二姑娘。”
“爹爹知道,爹爹知道,”杨府尹笑着朝凤宁招招手,亲自将车帘一掀,迎着两个姑娘进去,
“日头晒,快些进去歇着,里头准备了你们爱吃的糖果。”
两位姑娘一前一后钻进马车,凤宁瞥见小案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露出惊讶,“杨伯伯准备的?”
杨玉苏耸耸肩,“我爹至今还当我三岁小孩呢。”
说完杨玉苏掀帘戳了戳杨府尹的后脊,“爹,女儿我现在不吃甜食了,可不能再胖下去。”
杨府尹扭过头朝她咧嘴一笑,“怎么,闺女长大啦,懂得爱美了?”
杨玉苏不客气瞪了他一眼,将车帘一掩,扬了他一口灰尘,杨府尹哈哈大笑。
杨玉苏坐回来,亲自给凤宁斟茶倒水。
凤宁接过果茶抿了一口,滋味清甜爽口,“这是伯母亲自酿的吧。”
杨玉苏边喝茶边道,“你别回李府,跟我回家,在我家美美吃上一顿,歇够了,晚边再回宫。”
凤宁没这么没眼力劲,“你爹娘好不容易盼着你回来,我何苦去凑热闹,再说了,我回府是有事的。”杨玉苏担心道,“上回在行宫,你爹爹几次约见你被你拒绝,我担心你这一回去定要挨骂。”
凤宁凑近她,眼珠儿乌溜溜地与她耳语,“我不去见他,我就悄悄地去学堂,见见乌先生便成。”
乌先生便是李府的西席,是李凤宁的授业恩师。
李府在西侧张罗出一个单独的小院落,专给乌先生燕居,乌先生后来将此地改造成一学堂,远近稚子均可求学,所得束脩,乌先生一半交予李府,自个儿留一半,李巍此人虽在儿女身上有些不着调,对着志同道合的友人是极好的,他惜才,对乌先生以礼相待,乌先生在李府一待也有十余年。
杨玉苏在与李府相隔的一条后巷子放下李凤宁,李凤宁没往正门去,径直背着行囊来到乌先生的学堂。
尚是巳时初刻,该是学生朗朗诵书之时,凤宁抵达门前却见堂内寂静无声,悄悄推开门扉进去,乌先生穿着一件淡青长袍,靠在廊柱一侧看书。
大约是听到响动,他抬起眼来,见是凤宁,目露惊喜,“凤宁。”
“先生。”凤宁笑眼弯弯,快步上前来朝他施礼。
乌先生搁下书册,含笑望着她,“回来了就好。”
乌先生身上任何时候都有一种旷远平和的气度,凤宁喜欢与他待在一处,心静,人更静。
“累坏了吧,快些坐下喝茶。”
乌先生迎着她进横厅正中的长案坐下。
凤宁将包袱搁在一旁,跪坐在他对面,二话不说便擒起茶盏抿了一口,大约是觉得口渴,她咕咚咕咚一口全部喝完了。
乌先生看着她娇憨烂漫的模样哈哈大笑,“你呀就是调皮,别噎着,若是饿了,这还有你最喜欢吃的桂花糕。”
乌先生手艺很好,书房里搁了几册做糕点的古方,凤宁做糕点的手艺便是从他学的。
这间学堂并不大,前院空旷,左右各有厢房数间,从当中一横厅相连,乌先生平日在横厅授课,厅后植了一院细密茂盛的嫩竹,乌先生崇尚不可居无竹这套,这院子虽朴素却意境悠远,每每风拂过便如凤吟森森。
凤宁边吃边环顾四周,“今日怎么无人上学?您怎么有功夫做桂花糕,您知道我要回来呀。”凤宁一连三问,
乌先生笑而不语,“你回府是有事?”
“可不是!”凤宁拭了拭唇角的碎末,忙将那几册波斯文书掏出来,“有些地名不太懂,想请教先生。”
这半日,凤宁先将那些地名给弄明白,后又把裴浚要她翻译儒学经典的主意告诉他,乌先生十分赞成,看着初长成的姑娘,心中犹为欣慰,“我们凤宁长大了,都能高居庙堂闷声干大事了。”
凤宁被他说的一乐,“我这算什么,不过是给陛下打杂罢了。”
乌先生朗朗笑道,“文武百官哪个不是给天子打杂?你先生我想有这个机遇还不成呢。”
凤宁可乐呵了,装模作样拍着胸脯保证,“等哪日我在陛下跟前混出名头了,举荐先生任官。”
乌先生深深望着她,也很配合,“那为师就等着。”
至午时,乌先生亲自给凤宁下厨,凤宁挽起袖子要打下手,乌先生却是不许,“你去一边歇着吧。”
他总是那般温和,仿佛她是没长大的孩子,凤宁没从李巍处得到的宠爱,乌先生给了她。
过去凤宁每每受了委屈,来乌先生处吃他亲自煮的油泼面,再大的委屈都没了。
没人知道,凤宁喜欢吃面食,西北的刀削面,滑嫩米皮,肉夹馍,她都爱吃。
乌先生从西北边关而来,做得一手好油泼面,凤宁能吃一大碗。
用完午膳,凤宁又从乌先生温习了功课,乌先生赠了几册自己曾翻译的书册给她,凤宁如获至宝,抱着一大摞书册喜滋滋回了宫。
有了乌先生的指点,凤宁翻译起来速度快许多,白日去养心殿当差,夜里忙着温习功课,充实而忙碌,连着七夕乞巧节过了也恍然不知。
七月初十这一日,天际微微堆了些云团,虽已立秋,老天爷却拽着夏日的尾巴狠狠放了一拨余威,这两日天气燥热不堪。
几位阁老正在御前议事,当中牵扯西北通关一事,凤宁,杨婉与梁冰坐在后席旁听,期间凤宁时不时将阁老们的建言提笔记下,以备后用。
户部尚书梁杵将修改过后的方案呈给裴浚,裴浚看得入神,御书房内鸦雀无声。
风轻云淡,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子闷热。
眼看快到午时,皇帝依然没有散会的架势,章佩佩担心大家受饿,挨个桌案上了一盏奶饮子,御膳厨的手艺都是极好的,几乎闻不到膻腥气,可凤宁也不知怎的,奶盏刚往她面前一搁,闻得那一丝奶腥气,腹内一股恶心涌上来,下意识捂住嘴干呕。
这一声动静吸引了御书房所有人的注意。
裴浚第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再看第二眼,那孱弱的人儿伏在桌案呕得喘不过气,他忽然明白了什么,一贯沉稳的脸色终于出现裂缝。
他立即起身。
还有一个人比他反应更快。
柳海跟一阵风似的刮去凤宁跟前,焦急问,“凤姑娘,您这是怎么了?”
“来人,快宣太医。”
作者有话要说
文案是浓缩版,正文循序渐进,两百个红包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