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真鲷群是幸运,遇到军曹海鲡则是眷顾。
如果说前三岛哪种鱼最多,可能就要数海鲈了。
有人说在这里,10斤以下的海鲈都算奶鲈。
虽夸大,但是巨物也是真的不少。
傍晚吃晚饭的时候,电台频率6750KHZ,石岛海洋气象广播电台。
“今天夜间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明天白天雨量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偏东风4级到5级,气温23℃~31℃……”
“哦?看来是要变天儿了?”
端着紫砂壶喝茶的两个老爷子抬头对视一眼。
看来又要找地方避风雨了。
不过么……
风前雨后,变天儿前倒是个钓鱼的好时候。
最近一段时间,整个区域的降水并不是很好,略微有些干旱。
由于很长时间不下雨,干燥炎热的天气导致海里的钓况其实也不是很好。
别看又是真鲷群又是军曹,这仅限于敖海源超强的眼睛找鱼能力,其他人来这里钓鱼,十来得有七空!
而这次预报中的雨会对钓海鲈的钓况有很大改善。
因为海鲈属于广盐性鱼种,喜欢在淡水入海口繁殖,幼鱼多在淡水中成长,长大后洄游到大海中生活。
即使进入大海,他们仍然更喜欢在入海口附近活动。也就是说,鲈鱼更喜欢低盐度海水。
因此,当鲈鱼感知到天气变化后,更喜欢在大雨前后靠近岸边。
另外,雨前雨后光线暗淡,也更有利于鲈鱼捕食,在这个时间段,它们索饵更积极。
而现在的问题就是,找一处鱼群多的地方,来一场痛痛快快的夜钓,然后休息睡觉,明天一早等风雨渐大时再去找个避风雨的地方。
近岸礁石区,海洋或大江河流入海口周边的岛屿或岩礁群区域,这里其实藏着许多海鲈!
季节在变换,特别是春夏交替,随着水温的上升及捕食对象的变化,海鲈鱼的活性也随之活跃,逐渐由外海的一些深水区向近海的浅水岛礁附近迁移。
此时的捕食对象也会有所变动,通常由冬季的底栖性节肢类为主的虫、虾、蟹、转换为营养价值更高的洄游性小鱼类。
比如大量的小鲻鱼、小梭鱼靠岸、游向岛屿内湾或浅滩时,许多鲈鱼也会随之而来,捕食这些小鱼,有时还能看到岛礁附近鲈鱼在水面溅起水花用尾巴拍击鲻鱼的场景。
除此之外一些小型洄游性鱼类,如小鲐鲅、小丁沙、小带鱼等都是鲈鱼这时期常捕食的对象。
而在岛礁钓鲈鱼时,一般当潮水流速极快和基本无流时,鲈鱼的活性大多不太活跃。通常满潮及枯潮前后的个把小时间,也就是说潮水出现变化的时刻,鲈鱼觅食的活性表现得尤为活跃。
鉴于我国沿海大陆架朝向的地理特性,对于国内大多数岛礁来说,面东及面南的阳面作为我们钓鱼人来说通常是首选的钓点。
就比方说江苏连云港的秦山岛、牛背岛及山东日照的桃花岛、太公岛和青岛的潮连岛等这些国内着名的鲈鱼钓场均有着共同的倾向。
特别是向外延伸凸出的礁岬一般被视为大型鲈鱼洄游的必经之地,由于礁岬特有的外凸地型结构,潮流在岬尖极易交汇形成白沫状潮目(流带),这些潮目中丰富的养分为许多海洋浮游微生物提供了绝佳的觅食环境,同时这些浮游微生物也吸引来大量捕食它们的小鱼,庞大的小鱼群便是让那些守候在礁岬纵深附近鲈鱼“疯狂”的缘由。
夜间看不清海面的海况,但是不影响敖海源发现雾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