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花合文成公主(1 / 2)

🎁美女直播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金枝玉叶的公主。

若是她们生不逢时,遇到战乱,很有可能被送去和亲。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名女子从长安出发,接受使命远赴西藏嫁给松赞干布,这名女子就是后世著名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之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农业设备,各种书籍文化。

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为中原和边疆的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回顾文成公主的一生,她在吐蕃生活了近四十余年。

为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令后世之传唱。

现如今,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他们夫妻二人成为了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和典范。

“和亲是华夏古已有之的文化现象,主要是中原与民族部落皇室成员的联姻。”

“通过和亲,不仅可以维护和平,安定边境。”

“还可以促进贸易,交流文化。”

“西汉时期为缓和边境冲突,就曾有过数次和亲,最为出名的自然是昭君出塞。”

“昭君的和亲确保了汉匈之间数十年的和平,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她性情温婉,带着匈奴人织布、绣花、耕种。”

“还教他们汉语、汉礼,汉家文化经她之手传递。”

“同时她也学胡语、穿胡服,习胡礼。”

“她不习惯匈奴的饮食方式,便结合汉餐加以改进,受到胡人追捧,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出塞和亲令世人称道,殊不知风光背后潜藏着昭君的一生不幸。”

“先后再嫁父子二人,长安一别竟无再见之日,最后落得个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结局。”

“然而数百年后,又有一位妙龄女子走上了她曾走过的路。”

“文成公主,本为唐宗室女,后因和亲被封公主。”

“唐贞观八年,唐朝西境国家吐蕃前往长安朝贺。”

“使者此行除有礼尚往来的正常邦交,还肩负着求娶唐朝公主的任务。”

“只因唐朝在当时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娶到天朝公主对吐蕃来说是一种认可和荣誉。”

“唐太宗爱女心切,断然拒绝,吐蕃特使无功而返。”

“松赞干布恼怒不已,专心畜马练兵,一心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于贞观十二年发兵吐谷浑,并扬言要直击唐朝心脏。”

“此时的唐朝正是贞观之治的顶峰时代,人才济济。”

“李世民丝毫不惧,派遣一支劲旅前往平叛。”

“未曾想唐军主力尚未到达,吐蕃军便已大败于先锋军之手。”

“松赞干布大惧,下令撤兵,并遣使谢罪,再次求娶公主。”

“此次请婚可谓诚意十足,不再是使臣口头求亲。”

“而是吐蕃宰相亲自前往唐朝,携黄金五千两及珍宝无数正式下聘礼。”

“吐蕃迅速攻占吐谷浑,也让李世民意识到吐蕃实力不可小觑。”

“几番权衡之下,同意赐下公主。”

马皇后:文成公主入吐蕃,对加强汉藏友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松赞干布出兵击败吐谷浑,直逼唐朝边境,扬言要娶一位唐朝公主。

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

李世民派遣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遣使谢罪,并再次请婚。

这一次请婚,松赞干布不像之前那样野蛮霸道。

而是遵守礼仪法度,派遣使者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唐太宗便将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道宗之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相传当时天竺等国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文成公主以实现与国力强盛的唐朝永久结好。

于是,文成公主便想到了一个五难婚使的好方法。

出了五道难以破解的题,并扬言谁能破解这五道难题她便嫁给谁。

第一个难题,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

当其他使者慌慌张张很粗糙地操作绫缎时,吐蕃使者却不慌不忙将绫缎系在一只蚂蚁上,并在明珠的八个孔眼都涂上蜂蜜。

然后将蚂蚁放在其中一个没有蜂蜜的孔眼上,蚂蚁自然而然顺着蜜香穿过另外八个孔眼,绫缎自然而然也成功穿过明珠了。

第二个难题,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

当其他使者都在细心研究每匹马身上的共同特征以判断母子关系时,吐蕃使者却先将两批马关起来饿上一天,众人对他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到了第二天,当吐蕃使者打开栅栏时。

饥肠辘辘的小马立即飞奔到各自的母亲身旁贪婪地吮吸乳汁,母子关系一目了然。

第三个难题,文成公主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他们分辨其根和梢。

当其他使者都在仔细研究松木时,吐蕃使者却将一百段松木全部丢进河中。

当众人认为此举是对唐朝皇室的大不敬时,只见河中

的木头都有半块浮在水面上。

原来木头根部略重便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便浮在水面,木头根梢便一目了然。

第四个难题,文成公主要求使臣们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

聪明的吐蕃使者早已略施小计提前在宫中重要地段做好标记,自然不会迷路。

第五个难题,在一百名宫女中辨认出公主。

当其他使者还在研究每位宫女的样貌时,吐蕃使者早已先下手为强提前收买了公主的乳娘。

乳娘便将公主的样貌及胎记特征详细描述给吐蕃使者听,此难自是不攻自破。

就这样,文成公主对吐蕃使者心服口服,心中对其智勇双全的表现更是无比敬佩。

或许单纯的文成公主在折服于吐蕃使者时,对松赞干布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因为他手下的使者都已经这么利害了,那松赞干布肯定会更加厉害,于是文成公主便满怀着憧憬进藏。

“李世民不想许嫁自己的亲生女儿,便想出折中之策。”

“从宗室中挑一名适龄女子封为公主和亲吐蕃,这个女子便是后来的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正式下嫁,唐蕃两国成秦晋之好。”

“就这样,这个年仅17岁的女子,远离父母与故土。”

“带着维护和平和促进文化交流的使命,跋山涉水来到了滇藏这一边远之地。”

“为了迎接公主,吐蕃专门修建了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对这个艰难求娶到的唐朝女子也是好感有加,对其十分尊敬,两人和睦生活了九年。”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长达三十年。”

“文成公主牺牲个人利益,为唐朝和吐蕃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一,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文成公主出生宗室,端庄贤德,博学多才。”

“她入藏时,嫁妆丰厚,奇珍异宝无数。”

“其中更为珍贵的是大量的先进工艺技术、医药农学著作、庄稼种子和生产工具、佛教文化和佛像雕塑等。”

“她的到来使得汉族的瓷刻、剪纸等中原先进工艺传到吐蕃。”

“她带来的医典、农书、理发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她带来的各种庄稼种子,现已成为西藏的标志性植物。”

“她崇尚佛教,协助建立了大小昭寺,佛教在西藏兴盛起来。”

“其二,促成了大唐与吐蕃的和睦相处。”

“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成为姻亲,关系极为融洽。”

“和亲后二十多年间,几乎没有战事。”

“唐朝西陲边防得以巩固,百姓安居乐业。”

“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前往国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使臣和商人在两国间也是频繁往来。”

“文成公主热爱藏族同胞,投桃报李,藏族人民也对她抱有崇高的敬意。”

“他们尊称文成公主为甲木萨,在藏语中意为汉女神仙。”

“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国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她的塑像直到现在还被藏族人民供奉于大昭寺,来此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由此亦可见文成公主对促进藏汉百姓亲如一家,有非常大的功劳。”

李隆基:在汉藏历史上,文成公主功不可没。

文成公主进藏之后,吐蕃和大唐化干戈为玉帛,同时大唐也向吐蕃带去了农业与手工业。

吐蕃王朝处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能种的农作物不多。

而且他们没有精良的农耕用具,也没有相关的耕作知识。

所以经常处在缺粮的状态,只能对外征战。

文成公主在长安之时,就将农技人员,农作物的种子,织布机等可以改善吐蕃生活的人和物都放进了嫁妆之中。

一到吐蕃,这一批人和物就发挥了大作用。

首先就是改良青稞的种植方法,青稞是雪区的主要农作物。

但是当时的产量特别低,文成公主带来的人手把手教当地的农民开垦、灌溉,让吐蕃地区的青稞产量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文成公主还派人将长安的种子培育出来,种在了高原之上。

并组织妇女们每天到布达拉宫学习养蚕、织布,让子民能穿上比较轻盈保暖的麻衣、棉衣。

文成公主不遗余力地帮吐蕃人民改善生活,同时还带去了大唐先进的天文、历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