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研制,此物没有结构图,只靠书中描述,很难将其研制出来。”沈括想了想,继续补充,“还需要更加技艺精湛的铁匠。”
“我再调配些工部的铁匠过来。”
“若是李啟安在,或许可省不少时间。”
闻言,王安石摇摇头,“李啟安本就不是大宋之人,靠人不如靠自己。”
“试验田那边已经出现宵小,你这里也需要多注意些。”王安石看了看周围的护卫,人数倒也够,只需轮流站岗,就能保护这里的安全。
“是。”
离开了工业试验园区,王安石又来到了开封内的朝廷银行。
负责此事的是蔡京,此人在财政一事上颇有天赋。
王安石站在银行的门口,许多衣衫褴褛的百姓进进出出,经过一系列的加强管理之后,青苗法已经不似之前那样可以随意借贷。
有些一看就还不上钱的人,银行是拒绝为其贷款的,这些人也只能去找地主豪绅。
但这也无可奈何,朝廷的每一笔支出都是需要有所回报的,不然如何增加朝廷的财政。
至于那些土地豪绅,把百姓逼得家破人亡再收作农奴,这种事,朝廷干不了,还要打击这种行为。
百姓都被逼的成了地方士绅的奴仆,岂不是就有造反的基础?
银行监管地方士绅的钱庄,这件事也是势在必行。
王安石刚刚走进银行,蔡京就迎了上来。
“账目给我看看。”
蔡京马上取来账目,现在他们变法派的人已经开始用签字笔和表格记账。
账目中的流水一目了然。
银行的收入和支出大概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点上,而这其实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这意味着,明年需要至少一半的百姓能够正常务农,有所收获。
这些百姓本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农田没了收成,才沦落到借贷的地步,明年要保证一半以上的还账率,是具有挑战性的。
但从这账目上看,王安石还是很满意的,蔡京的确是一个财政的好手,对青苗法放贷的把控,很是精准。
“不过来这里存钱的人还是太少,除了一些百姓为了利息来存钱以外,那些富商和官员一个都没有。”
“无事,银行最重要的是树立信誉,等以后百姓对银行有了信心,来存钱的人自然就多了。”王安石也知道这件事急不来。
士绅家族中多有养望的名士大儒,亦或是搭桥铺路,博取一个好名声,因此百姓更相信这些人的钱庄,而非朝廷的银行。
王安石目前的想法也只是想要设立银行,把青苗法更具体的落实下来,规范整个流程,监控其他随意放贷的地主豪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