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城市靠着模仿森林城邦的工艺,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又过了5年,森林城邦完全放弃了占领各个城市的想法,利润实在太高了。
各个城市通过买卖森林城邦的武器、觉醒药丸,原本快平息的战争,又开始爆发了。
人们还未察觉森林城邦是爆发战争的始作俑者,哪怕是铁蛋之前都没意识到。
谁能想到出口大量的觉醒灵丸,和觉醒期无人机以及武器,他们觉得自己行了,又发动了战争,然后你也买,他也买,最后形成循环。
大量的灵元石拿来做为守护城池的成本,流进森林城邦。
周围百城他们挖的矿,3成上交给圣地,3成交给森林城邦买武器,另外的4成要么融合期给贪了,要么极少分给当地居民。
不买不行呀!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不买连挖矿权都没有,被敌人给占领了城池,圣地各个组织只能让出挖矿的分成,毕竟如果保卫费不增加的话,一颗灵石都没有。
可各城的生产工艺又还没发展起来,只能依赖森林城邦。
李梓涵把森林城邦大量的精力花在生产效率上,毕竟生产的多赚的多,就不用动用森林城邦的本土资源,靠着商业能够供人们提升实力。
全城邦除了供应城邦的吃喝拉撒外,其他人员全部搞出口,通过出口的数量来分配贡献点。
这5年来,停了森林城邦灵元矿的挖取,毕竟这算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块少一块。
虽然生态循环最终会让蓝星平衡,比如吸收灵石的灵植,把灵植转换为灵丸,人吃了灵丸,这些灵气并未消失,只不过留在人体内。
当人们死后,灵气会溢散到蓝星,最终挖出的灵元矿形成的灵气还是那么多,经过成万上亿年又会形成同等的灵元矿或者天地间的灵气与挖出的灵元矿的灵气等同。
可现在,人们不都还活的好好的,人们用掉的灵石也并未溢散天地间,而是成为了守护城池的力量,而是成为攻占对方城池的力量。
现在这种情况,也算是用一块少一块,尽量把对方的资源纳入己方城邦,成为己方守护城邦的力量。
为了加大生产,李梓涵吸收了20亿其它废土区的人员,分别移居雷云城和悬空城。
毕竟上万座城市的市场很大,当他们研究出来了相应的武器、灵丸,森林城邦已经步入全民觉醒期了,那个时候就不知道会诞生多少融合期。
又过了5年,森林城邦200亿人,人均进化大圆满,其中有80亿的觉醒期,这80亿人中有500万融合期,这可是不得了的成绩。
一直低调发展的森林城邦不显山不露水,也不去攻占别人的城市,靠着铁蛋给的相应图纸,闷声发大财。
现在这个实力,哪怕圣地派出渡劫期也不怕,一两名渡劫前期可不行,至少形成百人军团的队伍才能拿下森林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