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征兵和招军,先以海军为主,陆军为辅。”
陆军和海军的战斗方式不太一样,在栓动步枪时代也是如此。
“最后是政务治理方面。”
“目前新营地既然已经有了雏形,那么各种官职,也该分配清楚。”
“大明皇帝现在远在南京,对于咱们营地,先帝已经给我了密诏。”
“我之前担任大明翰林院编修,承担的就是为陛下草拟诏书一职。”
诏书的草拟有许多流程,还有防伪手段。
有的皇帝一式两份有的一式三份。
谁敢伪造谁就九族退出生物圈。
但是崇祯皇帝小绳子一搭死了,整个京城的六部现在原地转头,变成了满清的六部。
突出的就是一个死无对证。
于是赵天赋拿出诏书来,递交给在场所有人。
大家伙都眼巴巴看着。
没有几个认识字的。
走了一圈,算是走完了流程。
赵天赋说道:“遵从先帝遗诏。”
“若鞑子破城,赵卿即刻难逃,于南洋组织兵马,伺机反攻。”
“封翰林院编修赵天赋为大明总军事政治指挥,钦此。”
在场的人都起身,跪在地上,“吾皇万岁!”
赵天赋让大家起来,之后就开始封官。
“周挺,为内务大总管,总理内外一切政务。”
“林启征,为兵马大总管,主管兵事训练与军械。”
“林启锋,主管舆情御史监察。”
“刘安,为本官贴身护卫长。”
“朱力,为军械制作所所长。”
“周利,为陆军第一营营长,即千夫长。”
“李力,为海军第一营营长,即千夫长。”
“胡猛,为海军第二营营长...”
之后就都是军队里边的营长与连长。
赵天赋准备的编制为,百人一连,三连一营,连以下就是什和伍。
一伍里面就按照步兵配置,突击支援和观察等等。
现在虽然是册封了千夫长,但手底下实际也就百人。
要等着明年扩张了。
赵天赋说完了,这才让大家讨论。
林启征问道:“若是出兵,是我带兵出,还是周大哥带兵出?”
赵天赋说:“出兵的决策只能由我来决定,出兵之后的人选,也临时抽调。
你平时负责军械和士兵的训练即可。”
林启征表示明白。
朱力问道:“赵大人,这军械制作主要是哪些部分?是只有步枪,还是有刀兵盔甲?”
赵天赋说:“届时会有专门的生产计划下发给你们,做的好有赏,做不好有惩罚。
另,组建民间工会,会长是那泥瓦匠,叫什么来着?”
胡猛拱手,“大人,叫程峰。”
“好,叫程峰担任这个工会会长,自己再选三个徒弟。
匠人与农夫或者其他人之间有矛盾,可以找工会调节。
调节不成,再去找保长和行政官。”
周挺问:“我的职责是什么,主要是对接行政官还是保长?”
赵天赋解释,“行政官各有职责,你对接行政官,行政官对接保长。
但是行政官也需要听林启锋的话,要像林启锋汇报。”
周挺明白了,他这是宰相,林启锋是御史大夫,林启征这是太尉。
他们仨是三公。
一番解释之后,大家都明白了自己在职责。
赵天赋又说:“我准备设立公校,暂时由我的两位夫人担任管理。
我担任校长。
主要内容是招纳讲师和民间宣讲员,为民众说文解字,印刷书籍,编纂报纸以及承担教育职责。
营地内10岁以下的孩童,必须强制入学识字,学费免费,学校可管中午一顿饭。
10岁以上不强制凭自愿,同样免费,不包饭。
但明年年末考核时,识字达到300数量者,可优先入工,成为工人。”
听到这个强制识字,众人皆惊讶。
“总指,这学识是无价之宝,不但免费,还要管饭,这是何道理啊?”
“是啊,总指,就连乡间的孩童求学,都要带着束脩,总指何故轻贱了学识啊!”
“是啊是啊!总指,多思啊!”
“大人,民愚者众,可也便于驾驭,若是广开民智,恐舆论四起,不好管控啊。”
“是啊,大人,仅仅管了孩童中午一顿饭即可,学习这件事情,可以再考虑考虑啊。”
赵天赋有些惊讶。
他本以为这项政策推行会遭到阻拦的点,在于中午管一顿饭。
没想到大家注重的点却是学识本身的价值。
他们认为学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免费提供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