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被远处仓库中堆积如山的核燃料棒冲昏头脑,毕竟东西就在那里又不会跑。
眼下趁着敌人还未被惊动,先将情报搞到手才是最佳选择。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刘凯一心二用。
一边将耳朵紧贴墙壁,偷听隔壁资料房中守卫士兵的交谈。
一边压缩扫描范围笼罩住那方保险柜。
刘凯听不懂那些“叽里呱啦”的日语,但是智能眼镜听得懂。
资料房中的守卫并未刻意压低声音,震动沿墙壁传递被智能眼镜监测。
又同步翻译为中文在他耳边响起。
让刘凯略感失望的是,这些人的对话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既没有说提及为何资料房要严密防守、也没有解释那3台直升机运来的机器是什么。
有的只是一些低俗的黄色笑话,还有就是对日本高层的不满抱怨。
似乎是并不想参与这次行动。
不但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无聊蹲守,还没有半点补助,甚至连烟都不允许抽之类...
看来这些人也都是些大头兵而已,并不清楚核心消息。
当然他们的谈话中也透露出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由于电力有限,这片区域的电力有很大一部临时分配给外面驻守的车辆充电、雷达、电网等防御设备。
这就导致那存放着数十万根核燃料棒的大仓库暂时无电可用。
不但仓库内的照明灯光熄灭,就连监控设备都停止了运转。
而且那地方除了燃料厂的技术人员定期检查,本来就没什么士兵愿意进去。
即便专家再三强调核燃料棒没有辐射泄露的风险,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士兵们可不信这一套。
一旦出现意外。
生不出孩子都是小事,得辐射病就凉凉了。
说到这里,那些人还不屑的打趣起来:认为日本政府高层杯弓蛇影。
因为听说这次行动竟然只是为了应付两名来自华国的间谍。
搞这么大阵仗,难不成是在防超人?
但是他们并不清楚。
如今信息相对闭塞,加上日本高层为了面子封锁消息。
这些大头兵暂时还不知道皇宫和靖国神厕已经被炸毁,否则绝对不敢如此轻松惬意。
除了监听这些人的哔哔赖赖,刘凯对保险箱的扫描也有了发现。
在距离很近的情况下,扫描精度极高。
根据油墨厚度的不同,刘凯已经将保险柜中堆积如山的资料文字尽收眼底。
坏消息是他不懂日语。
好消息是他的英文阅读能力还不错,而且日文中有很多字与繁体汉字相同。
所以还是从中读出了不少信息。
那些资料中多次出现了“爆弾”、“92.3% U235”、“uranium ore purchasing list(铀矿采购清单)”、“chain reaction(链式反应)”之类的词汇!
这些字眼让刘凯瞬间警觉起来。
其他的东西或许证明不了什么,但“92.3% U235”这一串字符就值得考究了。
众所周知,核电站燃料棒所需的铀235浓度不过3%到6%之间。
但是如果想要造出核弹,则至少要提纯到90%以上。
再加上这些信息依旧使用纸质文件记录,杜绝了电子泄密的可能。
这足以说明很多事情。
刘凯眼前一亮:这些纸质资料大概率就是他需要的东西!
没想到竟然如此容易。
但其实事情也并非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