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了成熟的大数据技术,网站就可以根据模型对用户上网的行为进行分析,将其喜好、偏爱筛选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用户体验的上升、用户粘度的增加。
当然,大数据的应用也远不止于此。只要技术能够达到,几乎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可问题来了,现在只是2002年,现在绝大部分的网站甚至连众音的这种推送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分析用户行为了。在技术上和信息以及资源的积累上都远远不够,这个时候做大数据,是不是合适?
杨林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难免有些纠结。
他一直很喜欢将准备工作做到前面的那种感觉,可大数据……也太早了点。嗯……甚至“早”这个词都不太准确,应该说,太过超前了。
想要玩儿大数据,互联网的速度也是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就目前的通讯技术来说,大数据有些水土不服,也难怪柯林斯基说有些不太讨喜。
拒绝为托尼投资的人,应该也是懂行的人,在大环境技术不成熟的前提下,介入大数据短期内根本看不到任何成效。
或许几年之后技术达到了,会有他的用武之地,可这个“几年”到底是多久?作为投资人来说,他们不可能不考虑回报的问题,过长投资周期让他们望而却步了。
看柯林斯基一脸希冀的表情,杨林心中很是无奈,合着我就看起来那么像冤大头?
杨林有意拒绝,可心中多少又有些不舍。
毕竟若是可以第一时间介入这个行业,等待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时,他直接就是不败之地了啊。
见老板脸上明暗不定,柯林斯基试探着道:“如果您也觉得不看好,那我就劝托尼放弃好了。”
“你其实说的没错,大数据很有用,未来也是互联网中很重要的一环。这样,让你的那位朋友把他的研究方向和目前的成果发份邮件给我,我看过之后,再决定投不投。”
“那……您是同意了?”柯林斯基面色一喜,说道。
杨林耸耸肩,道:“并没有,我得看过之后才能答复他。”
大伙儿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既然商谈到这里,杨林需要考虑,同样也需要考察。或许真正的大数据现在做起来还不合适,可如果对方真的是一个信息处理方面的专家,杨林不介意将其招揽到自己的麾下。众音网……是需要这样的人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