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存于心,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皆可成尧舜!”
此话一出,书房里文行舟文沧海以及文希若尽皆目瞪口呆!
这个观点可就有些逆天了,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皆可成尧舜,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皇帝?岂不是天下再无三六九等之分?
这不是乱了套吗?
傅小官不以为意,淡然一笑,“我且问问文公,人都是父母所生,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人为什么会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他没有等文沧海回答,又道:“如果时光可以追溯,让我们回到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那时候的人,可会有三六九等?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人类文明诞生的过程中,人类需要有卓越智慧的人来领导他们,去抵抗野兽的攻击,去组织食物的采集等等,于是出现了分工。”
“这种分工在最初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你在家里织布就比我在山上采摘果子更高贵。”
“文明继续前行,被推举出来的领导者需要维持他们的领导地位,于是,他们将这原本平等的分工变成了高低贵贱之分。随后便诞生了圣学,以三纲五常定下了人伦与命运。”
“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公正,因为每一个人的心中所思都有他的道理。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心本无善恶,却因为有了想法,才会有了善恶观念。”
傅小官口若悬河,将王明阳的心学观点给抬了出来,一席话说的文行舟三人脑子里乱成了一团糟。
这番论调太过超前,尤其是傅小官讲到了众生本平等,君权非神授之后,两种思想在他们的脑海里激烈的碰撞,似乎觉得傅小官所言有理,却又觉得难以接受。
“在虞朝时候,我听到了一个词,它叫做樊笼。”
“我曾经说这天地是樊笼,这国家是樊笼,这家园也是樊笼。如果心不自由,那么万物皆为樊笼。”
“现在我觉得还需要补充一句:其实人之思想,才是最大的樊笼!”
宴
一桌子的菜已经冷了。
然而傅小官等人似乎并没有感觉到饥饿。
或许是因为傅小官对樊笼的那番说法惊醒了文行舟,他开始和傅小官讨论了起来,从理开始,至法而终。
于是便见天色渐暗,文行舟却极为兴奋,又让文希若去重做一桌子的菜,四人坐在了桌前,一边喝酒,一边依然在探讨着其中的问题。
对于心学这个概念文行舟渐渐接受,但是对于法的推行,他依然有诸多疑惑,但法这个东西条条款款实在太多,傅小官可没有背下前世的那些各种律法,便只有提纲挈领的说了一些点子。
这便让文行舟愈发佩服,也愈发的想要将这孙女嫁给傅小官。
“这菜的味道你觉得如何?”
说实话,这时候的傅小官真的是饿慌了,他正在大口吃着,点了点头,“太美味了!”
“那……我将希若嫁给你,可好?”
傅小官一口没咽下去,差点被这一句话给呛死。
“咳咳咳咳……”他转过头去猛的咳了一阵子,这才缓过气来。
“这事儿您老……”
他的话还未说完,文希若便打断了,这很不礼貌,可文希若却顾不了那么多——万一这厮答应了怎么办?
听他说了一下午,确实很厉害,放眼天下,像他这般博学之少年确实闻所未闻,可他不是我文希若的菜!
“这事儿我得给你解释一下。”文希若看向了傅小官,“我自幼作为男儿养,所以我自幼便立下了大志愿,这辈子我不爱红妆爱武装。我是要去从军的。正如你所说,人生而平等,那么男人能够上战场杀敌立功,女子为何不行?”
“至于结婚,这婚我也肯定是要结的,但是我要嫁的人必须是军人!而且还是那种非常厉害的军人。”
“我佩服你的才华,但你并非我心中所想之人。心即理……”她转头看向了文行舟,“爷爷,既然心即理,我之所想便是我之所愿,你虽然是我爷爷,但是按照心学的观点,你无权干涉我自己选择的自由。”
文行舟一怔,现学现用?
这算不算搬着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