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埋早埋了。”李云泽扫了一眼就不再关注“是挖拒马坑,以备金人骑兵。”
李云泽深知金人骑兵的厉害,因为他自己就是指挥骑兵的行家里手。
若是战场在太行山内,那什么都好说,山地战对骑兵影响极大。
可现在要去救援太原城,在这晋中盆地里直面最强悍的西路军。
别说现在李云泽只能指挥一个胜捷军,就算是种师中的兵马都归他了,他也没把握打包票。
听闻此言,种师中也是连连点头“金人骑兵来往纵横极为强悍,尤其是在平地之中,更是气势滔天。现在其余两路兵马依旧没有动静,真是,真是……”
“那就先等等。”
李云泽嘱咐“先行打到太原城的边缘就行,再行文汴梁城让他们催促友军加快速度。”
“王爷此言,正合我意。”
身为老将,种师中很清楚的知道,虽然西军的兵马数量更多,可战斗力却是不如金人,而且深入晋中盆地又是失去了地利,几十万大军分兵进发自废武功失去了人和。
也就是天气逐渐炎热起来,让不耐酷暑的金兵难以忍受算是占了天时。
单独进兵必然被机动力强悍的金兵击败,必须要等到友军一起上来才行。
奏章很快发送到了汴梁城,朝堂上下也是围绕着此时大怂最为重要的战斗而争论不休。
赵桓是不愿意承担割地骂名的。
想想那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被骂了几百年了,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以后还会被继续骂下去。
他赵桓,可不敢落个石敬瑭的下场。
所以在金兵第一次围攻汴梁城退兵之后,他反悔了。
既然反悔,那就要接着打下去。
而太原城,就成了极为关键的节点。
不过让赵桓没想到的是,当他在朝堂上准备好生讨论太原府战事的时候,太上皇赵佶的党羽却是突然发难,矛头直指他的好弟弟,康王!
我现在火气很大
“官家。”
素来喜好抢功的蔡攸,第一个开炮“臣弹劾康王意图谋反。”
做太子的时候,赵桓谨小慎微,面对蔡攸这种相公的时候也是卑微的很。
现在一朝翻身成了官家,面对着曾经在自己面前趾高气昂的太上皇党羽,他自然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蔡卿慎言。”眯着眼睛的赵桓冷笑一声“随口污蔑亲王,可是重罪。”
蔡攸怡然不惧,昂首以对“官家,臣自然不是污蔑。”
他拿着种师中送来的战报慨言“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康王身在军中还随军去了平定军。”
“这又如何。”
这边耿南仲出面回怼“康王本就是西军监察使,随西军去了平定军算得了什么事儿。”
吴敏等人纷纷附和应声,为康王站台。
其实这事儿是个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
康王的野心也已经是暴露无遗。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这么继续发展下去,康王肯定会成为下一个晋王。
太祖之三弟光义,登基之前就晋王。
无论是赵佶那边的人,还是赵桓这边的人,对于这一点看的都是非常清楚,因为康王已经是真正的把手都给伸进军中去了。
之所以赵桓的党羽要为其站台,‘赵佶党羽赞成的,我们一定要反对’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每隔十天半个月,李云泽就会派人送来一批钱帛。
之前金兵南下,西路军打烂了河东,东路军打烂了河北。
中原与江淮等地也是大受影响,外加赔款导致朝廷财政崩溃。
这种情况下,李云泽不断送来的钱帛,那就是整个朝廷的命根子。
各部衙门的开销,宫中数以万计的人吃喝用度,发给宗室的俸禄,节日里的赏赐,上到相公下到开封府小吏的俸禄以及不能明言的例费等等等等。
庞大的开销,大部分都是要依靠李云泽送来的钱帛支撑。